稠油表面活性剂乳化降粘及提高采收率效果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9 09:56
渤海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稠油资源,因海上稠油油田建设投资和后期操作费用较高,目前低油价条件下难以采用“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等陆地油田常用热采开发措施。近年来,一种以形成“O/W”型乳状液来降低稠油粘度的开采技术受到石油科技人员重视,一些矿场试验也取得较好增油降水效果。针对渤海普通稠油油藏开发实际需求,本文以物理化学、油藏工程和高分子材料学等为理论指导,以仪器检测、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等为技术手段,以乳状液粘度、采收率和产出投入比等为评价指标,以BZ25-1s油田油水和储层为实验平台,开展了微界面强化分散体系药剂筛选、性能评价和浓度优化,进行了强化分散体系驱油效率和驱油效果物理模拟研究。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国内外稠油乳化降粘研究进展
1.1.2 稠油乳化降粘机理
1.2 稠油乳化降粘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2.1 稠油乳化降粘发展趋势
1.2.2 稠油乳化降粘存在的问题
1.3 渤海稠油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1.3.1 稠油资源
1.3.2 开发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稠油微界面强化分散体系性能评价
2.1 实验条件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设备
2.1.3 方案设计
2.2 结果分析
2.2.1 乳化降粘效果
2.2.2 乳化和破乳性
2.2.3 界面张力
2.2.4 吸附特性
2.2.5 表面活性剂与原油间多次接触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稠油微界面强化分散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Ⅰ—BZ25-1S油田(油样Ⅰ)
3.1 实验条件
3.1.1 实验材料
3.1.2 仪器设备
3.1.3 方案设计
3.2 结果分析
3.2.1 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3.2.2 强化分散体系驱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3.3 小结
第四章 稠油微界面强化分散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Ⅱ—BZ25-1S油田(油样Ⅱ)
4.1 实验条件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1.3 方案设计
4.2 结果分析
4.2.1 强化分散体系药剂浓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4.2.2 调剖对强化分散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稠油微界面强化分散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Ⅰ(油样Ⅰ)
5.1 实验条件
5.1.1 实验材料
5.1.2 仪器设备
5.1.3 方案设计
5.2 结果分析
5.2.1 药剂类型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5.2.2 强化分散体系注入参数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5.2.3 强化分散体系油井吞吐增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5.3 小结
第六章 稠油微界面强化分散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Ⅱ(油样Ⅰ和油样Ⅱ)
6.1 实验条件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仪器
6.1.3 方案设计
6.2 结果分析
6.2.1 强化分散体系段塞尺寸和调剖措施对增油效果的影响
6.2.2 强化分散体系岩心吞吐增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6.2.3 强化分散体系岩心吞吐注入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6.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城超稠油O/W降黏体系评价研究[J]. 王迪,周庆,王亮,霍进,丁彬,罗健辉. 精细石油化工. 2013(01)
[2]吉7井区稠油乳化降粘剂的筛选[J]. 沈晓燕,王楚琦,蒋洪,李乾. 油气储运. 2013(02)
[3]环保型超稠油降粘剂GE-VR01的研制[J]. 尉小明,杜学,赵金姝.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8(10)
[4]水包稠油乳状液中孤岛稠油组分间相互作用初探[J]. 白金美,范维玉,张铜耀,南国枝.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8(09)
[5]Zeta电位和界面膜强度对水包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J]. 徐明进,李明远,彭勃,吴肇亮,林梅钦,郭继香,董朝霞. 应用化学. 2007(06)
[6]特稠油乳化降黏机理研究[J]. 李美蓉,向浩,马济飞. 燃料化学学报. 2006(02)
[7]辽河油田超稠油水基降粘剂的研制[J]. 尉小明,郭学立.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5(10)
[8]辽河油田稠油集输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 伍东林,刘亚江. 油气储运. 2005(06)
[9]沥青质模型油/MD膜驱剂溶液的界面张力[J]. 高芒来,孟秀霞. 精细化工. 2004(11)
[10]稠油掺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降粘机理研究[J]. 尉小明,郑猛,白永林. 特种油气藏. 2004(04)
本文编号:3025457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国内外稠油乳化降粘研究进展
1.1.2 稠油乳化降粘机理
1.2 稠油乳化降粘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2.1 稠油乳化降粘发展趋势
1.2.2 稠油乳化降粘存在的问题
1.3 渤海稠油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1.3.1 稠油资源
1.3.2 开发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稠油微界面强化分散体系性能评价
2.1 实验条件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设备
2.1.3 方案设计
2.2 结果分析
2.2.1 乳化降粘效果
2.2.2 乳化和破乳性
2.2.3 界面张力
2.2.4 吸附特性
2.2.5 表面活性剂与原油间多次接触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稠油微界面强化分散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Ⅰ—BZ25-1S油田(油样Ⅰ)
3.1 实验条件
3.1.1 实验材料
3.1.2 仪器设备
3.1.3 方案设计
3.2 结果分析
3.2.1 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3.2.2 强化分散体系驱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3.3 小结
第四章 稠油微界面强化分散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Ⅱ—BZ25-1S油田(油样Ⅱ)
4.1 实验条件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1.3 方案设计
4.2 结果分析
4.2.1 强化分散体系药剂浓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4.2.2 调剖对强化分散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稠油微界面强化分散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Ⅰ(油样Ⅰ)
5.1 实验条件
5.1.1 实验材料
5.1.2 仪器设备
5.1.3 方案设计
5.2 结果分析
5.2.1 药剂类型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5.2.2 强化分散体系注入参数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5.2.3 强化分散体系油井吞吐增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5.3 小结
第六章 稠油微界面强化分散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Ⅱ(油样Ⅰ和油样Ⅱ)
6.1 实验条件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仪器
6.1.3 方案设计
6.2 结果分析
6.2.1 强化分散体系段塞尺寸和调剖措施对增油效果的影响
6.2.2 强化分散体系岩心吞吐增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6.2.3 强化分散体系岩心吞吐注入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6.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城超稠油O/W降黏体系评价研究[J]. 王迪,周庆,王亮,霍进,丁彬,罗健辉. 精细石油化工. 2013(01)
[2]吉7井区稠油乳化降粘剂的筛选[J]. 沈晓燕,王楚琦,蒋洪,李乾. 油气储运. 2013(02)
[3]环保型超稠油降粘剂GE-VR01的研制[J]. 尉小明,杜学,赵金姝.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8(10)
[4]水包稠油乳状液中孤岛稠油组分间相互作用初探[J]. 白金美,范维玉,张铜耀,南国枝.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8(09)
[5]Zeta电位和界面膜强度对水包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J]. 徐明进,李明远,彭勃,吴肇亮,林梅钦,郭继香,董朝霞. 应用化学. 2007(06)
[6]特稠油乳化降黏机理研究[J]. 李美蓉,向浩,马济飞. 燃料化学学报. 2006(02)
[7]辽河油田超稠油水基降粘剂的研制[J]. 尉小明,郭学立.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5(10)
[8]辽河油田稠油集输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 伍东林,刘亚江. 油气储运. 2005(06)
[9]沥青质模型油/MD膜驱剂溶液的界面张力[J]. 高芒来,孟秀霞. 精细化工. 2004(11)
[10]稠油掺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降粘机理研究[J]. 尉小明,郑猛,白永林. 特种油气藏. 2004(04)
本文编号:3025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25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