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坳陷雾迷山组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发布时间:2021-02-12 15:09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研究了冀中坳陷雾迷山组的岩石学特征、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储层物性特征,识别了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并探讨了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在分析了优质储层的四大主控因素后,结合研究区沉积构造演化,建立了优质储层形成演化模式。在单井、连井储层评价的基础上,以优质储层形成演化模式为指导,将有利储层发育的多个因素叠合,进行储层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雾迷山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微生物白云岩、晶粒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硅质白云岩等。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藻架孔、粒间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构造缝等。储层物性以高孔高渗为特点,且在任丘、雄县区域孔隙度和渗透率最高。研究区成岩作用主要有胶结、白云化、溶蚀、硅质交代与充填、重结晶作用等,结合成岩作用阶段,建立了成岩-孔隙演化序列。控制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沉积相、成岩作用、裂缝和断裂、古地貌。其中,藻礁滩沉积相、溶蚀成岩作用(特别是表生岩溶作用)、裂缝和断裂、岩溶高地和岩溶斜坡的古地貌为有利于优质储层发育的因素。研究区雾迷山组储层分为三类,其中I类储层主要分布在雄县和任丘附近,II...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冀中坳陷雾迷山组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技术路线图
第 2 章 区域地质概况构造特征构造单元划分中坳陷是一个位于渤海湾盆地外缘西北部的盆地,总面积 3.2×104到中生代、新生代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以大断层和隆起为界。其、燕山褶皱带,南至邢衡隆起,东至沧县隆起,西部紧邻太行山隆北东向展布[37]。究区发育多个构造单元,其中中部为隆起带,以隆起带为界,东部带,平面上有“两凹陷夹一凸起”的特征。除此之外,研究区受到驼镇凸起以及南部辛集、衡水一带的衡水断裂的影响,有“南北分如图 2.1。
- 9 -图 2.2 冀中坳陷构造演化划分Fig. 2.2 The tectonic evolution in Jizhong depression据资料显示,冀中坳陷的构造演化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特征如下:(1)中新元古代裂陷槽阶段:根据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冀中坳陷中新元古代主要沉积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垂向上,下部主要沉积碎屑岩,上部主要沉积碳酸盐岩。地层走向为北西,地层厚度由西南向北东向增加。在元古代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叠层石形态的主控因素—微生物席[J]. 陈梅,肖传桃,李艺斌,程俊. 四川地质学报. 2017(03)
[2]现代叠层石的多样化构成:认识古代叠层石形成的关键和窗口[J]. 梅冥相,孟庆芬. 古地理学报. 2016(02)
[3]碳酸盐岩裂缝与岩溶的关系分析[J]. 包亮. 科技视界. 2015(15)
[4]白云石化作用及白云岩储层研究进展[J]. 黄擎宇,刘伟,张艳秋,石书缘,王坤. 地球科学进展. 2015(05)
[5]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J]. 党花,朱建生. 化工管理. 2015(07)
[6]白云岩成因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初探——以北京燕山地区元古界白云岩为例[J]. 李倩文,金振奎,姜福杰. 岩性油气藏. 2014(04)
[7]冀中坳陷前第三系碳酸盐岩储层溶蚀作用研究[J]. 高飞霞,李和荣,李海英,王雨洁.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05)
[8]冀中坳陷隐蔽深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勘探发现与认识[J]. 赵贤正,金凤鸣,王权,韩春元,董雄英. 中国石油勘探. 2014(01)
[9]碳酸盐岩沉积相及相模式[J]. 金振奎,石良,高白水,余宽宏. 沉积学报. 2013(06)
[10]微生物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研究现状与展望[J]. 罗平,王石,李朋威,宋金民,金廷福,王果谦,杨式升. 沉积学报. 2013(05)
硕士论文
[1]冀中坳陷地质结构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D]. 庞玉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2
[2]冀中坳陷潜山类型及其演化特征研究[D]. 劳海港.中国石油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31050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冀中坳陷雾迷山组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技术路线图
第 2 章 区域地质概况构造特征构造单元划分中坳陷是一个位于渤海湾盆地外缘西北部的盆地,总面积 3.2×104到中生代、新生代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以大断层和隆起为界。其、燕山褶皱带,南至邢衡隆起,东至沧县隆起,西部紧邻太行山隆北东向展布[37]。究区发育多个构造单元,其中中部为隆起带,以隆起带为界,东部带,平面上有“两凹陷夹一凸起”的特征。除此之外,研究区受到驼镇凸起以及南部辛集、衡水一带的衡水断裂的影响,有“南北分如图 2.1。
- 9 -图 2.2 冀中坳陷构造演化划分Fig. 2.2 The tectonic evolution in Jizhong depression据资料显示,冀中坳陷的构造演化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特征如下:(1)中新元古代裂陷槽阶段:根据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冀中坳陷中新元古代主要沉积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垂向上,下部主要沉积碎屑岩,上部主要沉积碳酸盐岩。地层走向为北西,地层厚度由西南向北东向增加。在元古代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叠层石形态的主控因素—微生物席[J]. 陈梅,肖传桃,李艺斌,程俊. 四川地质学报. 2017(03)
[2]现代叠层石的多样化构成:认识古代叠层石形成的关键和窗口[J]. 梅冥相,孟庆芬. 古地理学报. 2016(02)
[3]碳酸盐岩裂缝与岩溶的关系分析[J]. 包亮. 科技视界. 2015(15)
[4]白云石化作用及白云岩储层研究进展[J]. 黄擎宇,刘伟,张艳秋,石书缘,王坤. 地球科学进展. 2015(05)
[5]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J]. 党花,朱建生. 化工管理. 2015(07)
[6]白云岩成因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初探——以北京燕山地区元古界白云岩为例[J]. 李倩文,金振奎,姜福杰. 岩性油气藏. 2014(04)
[7]冀中坳陷前第三系碳酸盐岩储层溶蚀作用研究[J]. 高飞霞,李和荣,李海英,王雨洁.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05)
[8]冀中坳陷隐蔽深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勘探发现与认识[J]. 赵贤正,金凤鸣,王权,韩春元,董雄英. 中国石油勘探. 2014(01)
[9]碳酸盐岩沉积相及相模式[J]. 金振奎,石良,高白水,余宽宏. 沉积学报. 2013(06)
[10]微生物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研究现状与展望[J]. 罗平,王石,李朋威,宋金民,金廷福,王果谦,杨式升. 沉积学报. 2013(05)
硕士论文
[1]冀中坳陷地质结构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D]. 庞玉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2
[2]冀中坳陷潜山类型及其演化特征研究[D]. 劳海港.中国石油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31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31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