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阜康白杨河矿区大倾角厚煤层剩余含气量动态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21-02-26 05:14
  新疆准噶尔盆地阜康白杨河矿区煤层厚度大、倾角大,其剩余含气量动态分布规律与常规水平煤层不同。利用数值模拟,构建了大倾角厚煤层压裂直井、裸眼水平井和分段压裂水平井模型,探寻不同井型排采过程中剩余含气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排采前期,煤层剩余含气量整体呈以射孔为轴的扇形变化特征;排采中前期,受到气、水重力分异影响,煤层气从深部解吸出来并向浅部运移,造成浅部储集层压力升高,煤层气二次吸附于煤层,浅部含气量升高;排采中期,煤层浅、中部形成吸附—解吸平衡区域;排采中后期,深部解吸气被采出后,储集层压力降低,中、浅部煤层开始新一轮解吸;排采后期,在深部煤层存在明显的高剩余含气量区。 

【文章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2020,41(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阜康白杨河矿区大倾角厚煤层剩余含气量动态分布特征


阜康白杨河矿区42号煤层底界构造

模型图,厚煤层,倾角,水平井


图3展示了压裂直井、裸眼水平井和分段压裂水平井排采初期含气量变化特征,即当煤层气井开始排采,射孔与裂缝周围煤层气最先开始解吸,含气量开始下降,但与水平储集层含气量呈圆环型下降不同,在大倾角厚煤层中,含气量呈以射孔为轴的扇形递减。对比3个井型排采前期含气量分布特征可以发现,压裂直井生产时扇形夹角最大,分段压裂水平井扇形夹角最小,说明分段压裂水平井在排采初期压降传播速度最快、传播距离最远[21]。因此,分段压裂水平井煤层气的解吸速度最快,范围最广,其次是裸眼水平井,压裂直井解吸速度最慢,范围最小。

含气量,煤层,煤层气,浅部


排采中前期开始的标志为浅部煤层开始出二次吸附现象。从图4可以观测到,大倾角厚煤层浅部的含气量升高;主要原因为随着煤层深部煤层气继续解吸,解吸速度大于产气速度,大量煤层气开始向煤层浅部运移,造成了该部位压力增大,最终导致一部分煤层气重新吸附于煤层中。图4 排采中前期出现含气量升高区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塘湖盆地中—下侏罗统煤层甲烷风化带划分[J]. 王琼,杨曙光,王刚,许浩,任鹏飞,董文洋.  新疆石油地质. 2020(03)
[2]阜康向斜煤层气开发高产关键地质要素[J]. 葛燕燕,李鑫,郜琳,焦春林,王海超,冯烁.  新疆石油地质. 2019(03)
[3]煤层气规模开发条件下压力传播特征研究[J]. 杜彩霞,张遂安,刘程,许永洲,郭文朋,石悦.  煤炭科学技术. 2016(12)
[4]页岩气不稳定渗流压力传播规律和数学模型[J]. 朱维耀,亓倩,马千,邓佳,岳明,刘玉章.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02)
[5]煤层气含气饱和度与解吸压力对排采影响分析[J]. 吴翔,陈万钢,张平.  中国煤层气. 2015(05)
[6]基于煤系渗透率各向异性测试的水平井穿层压裂效果模拟[J]. 李丹琼,张士诚,张遂安,杨立源,肖凤朝.  石油学报. 2015(08)
[7]沁水盆地和顺区块基于地震多属性分析的煤层含气量预测[J]. 朱正平,雷克辉,潘仁芳.  石油物探. 2015(02)
[8]新疆阜康白杨河矿区急倾斜煤层的煤层气开发井型[J]. 王生维,王峰明,侯光久,乌效鸣,张晨,张业畅,胡奇.  煤炭学报. 2014(09)
[9]阜康矿区煤储层压力特征研究[J]. 刘小辉.  西部探矿工程. 2014(08)
[10]阜康白杨河5口煤层气井开始产气[J]. 天工.  天然气工业. 2013(03)

博士论文
[1]煤层气产能主控因素及开发动态特征研究[D]. 赵欣.中国矿业大学 2017
[2]煤层气排采中储层压降传递特征及其对煤层气产出的影响[D]. 李瑞.中国地质大学 2017
[3]煤层气直井排采中煤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压降传播规律[D]. 许小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
[4]煤层气产能数值模拟及预测方法研究[D]. 王艳.中国矿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阜康矿区煤层气开发区块划分与潜力评价[D]. 王建涛.河南理工大学 2016
[2]新疆阜康矿区煤储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含量模拟[D]. 高鉴东.中国矿业大学 2015
[3]煤储层开发三相态含气量动态数值模拟研究[D]. 邵长奎.中国矿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52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52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9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