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川西南部灯影组展布特征新认识及油气地质勘探意义

发布时间:2021-03-06 08:57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勘探成效显著、潜力巨大。对四川盆地川西南部开展野外露头、岩心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地震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川西南部汉王场构造汉深1井震旦系灯影组具有贫藻富硅、Ca及Mg含量相对低、Si含量高、δ13C及δ18O偏低的特征,与灯四段在岩性特征、常量元素和同位素含量上基本一致,所钻揭的灯影组层位归属为灯四段;井震结合预测,川西南部灯四段主要在成都—犍为以西地区分布,厚200~300m,在盆地内分布面积达1.5×104km2,向南一直延伸到西昌、云南地区。灯四段厚度向德阳—安岳裂陷内逐渐减薄,具有缓坡型台地边缘特征。川西南部地区灯四段储层发育,紧邻裂陷槽内寒武系优质烃源岩,成油期处于古隆起高部位,发育古油藏,后期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油裂气重新调整聚集,具备形成构造型、构造—岩性复合型、构造—地层复合型等气藏的地质条件,邛崃—大兴场—眉山地区是勘探的有利区带。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勘探. 2020,25(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川西南部灯影组展布特征新认识及油气地质勘探意义


汉深1井震旦系灯影组岩性、碳氧同位素、常量元素综合柱状图

对比图,灯影,Si含量,对比图


研究分析表明,与灯二段相比,灯四段表现为Ca、Mg含量相对低,Si含量明显高的特征(表1)。汉深1井灯影组Ca含量平均为26.61%,Mg含量平均为18.00%,Mg/Ca为0.676,Si含量平均为11.34%(表1),汉深1井灯影组元素含量总体变化形态和趋势与灯四段十分接近(图2),而与灯二段存在明显差异。汉深1井所钻揭的灯影组普遍含Si,全井段均有分布,含量为0.62%~46.59%。其中有3段Si含量较高,分别为:井深5121~5143m,Si含量为4.72%~21.00%,平均为11.864%;井深5253~5270m,Si含量为3.38%~46.59%,平均为22.724%;井深5316m以下,Si含量为11.52%~15.27%,平均为13.974%。该井Si含量高,与镜下岩石学特征一致,应当属于灯四段。1.4 碳、氧同位素特征

同位素分布,灯影,同位素分布,四川盆地


基于汉深1井灯影组的重新划分,对川西南部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标定和刻画,并结合盆地内的钻井资料,整体分析了四川盆地灯影组展布特征[21-24]。四川盆地范围内,灯影组厚度为50~1000m,川中地区厚度比较稳定,在800m左右;川南、川西南部盆缘地层厚度较大,可达1000m左右。盆地内发育绵阳—宜宾、达州—宣汉、合江—重庆3个地层厚度低值区,其中绵阳—宜宾地区地层厚度为50~500m,沿德阳—成都—自贡以西、安岳—盐亭—阆中—剑阁以东、宜宾以北整体减薄,呈南北向展布。达州—宣汉地区地层厚度在300~500m,在通江—平昌—大竹以西、万县—开县以东一带整体减薄。图4 峨边先锋—汉深1井—威117井—磨溪8井—高石7井灯影组同位素剖面对比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石油油气勘探进展与上游业务发展战略[J]. 李鹭光,何海清,范土芝,刘合年,杨涛,万仑坤,黄福喜,李志.  中国石油勘探. 2020(01)
[2]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古地貌恢复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J]. 朱正平,罗文军,潘仁芳,翁雪波,金吉能.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6)
[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油气勘探进展及前景展望[J]. 侯启军,何海清,李建忠,杨涛.  中国石油勘探. 2018(01)
[4]四川盆地达州—开江古隆起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J]. 杨跃明,文龙,罗冰,宋家荣,陈骁,王小娟,洪海涛,周刚,何青林,张晓丽,钟佳倚,刘冉,山述娇.  天然气工业. 2016(08)
[5]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沉积层序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文龙,杨跃明,游传强,张玺华,彭瀚霖,王文之,罗冰,罗文军.  天然气工业. 2016(07)
[6]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特征[J]. 杨跃明,文龙,罗冰,王文之,山述娇.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02)
[7]川中古隆起灯影组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及展布[J]. 罗冰,杨跃明,罗文军,文龙,王文之,陈康.  石油学报. 2015(04)
[8]四川盆地震旦系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特征及形成演化[J]. 李忠权,刘记,李应,杭文艳,洪海涛,应丹琳,陈骁,刘冉,段新国,彭戟.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01)
[9]川中古隆起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关系[J]. 钟勇,李亚林,张晓斌,刘树根,巫芙蓉,刘定锦,邓小江,陈胜,杨飞,李小娟,蒋波.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10]四川盆地桐湾期古地貌特征及成藏意义[J]. 汪泽成,姜华,王铜山,鲁卫华,谷志东,徐安娜,杨雨,徐兆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03)



本文编号:3066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66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4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