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纳米氧化石墨烯颗粒对两相驱替影响机理及表征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9 19:11
  本文针对纳米氧化石墨烯的基本物性及其在油田中的初步应用,开展了纳米氧化石墨烯微粒对两相驱替影响机理及表征方法研究。首先从纳米氧化石墨烯颗粒的力学、润湿性等基本物性方面进行研究,接着利用纳米氧化石墨烯颗粒驱油剂进行了室内驱替实验,并建立了纳米微粒驱油的一维油水两相驱替数学模型。通过IMPES方法,求解得到了压力、饱和度、浓度等参数,最后利用Matlab编程,完成了一维油水两相驱替的数值模拟的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纳米氧化石墨烯微粒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是增强油层岩石的水润湿性,经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处理后,油湿性石英片与水的接触角从98.6°减小到77°。(2)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与水驱油相比,蒸馏水、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活性水携带纳米微粒均可提高采收率,SDS活性水驱油效果更为显著;含水率达到90%时,注入速度为0.2ml/min、0.6ml/min、1ml/min的采出程度为44.3%、47.2%、45.1%,较水驱油采出程度39.5%分别提高了4.8%、7.7%、5.6%,采收率随注入速度的增高先增高后降低;含水率达到90%时,质量浓度为0.02wt%、0.04wt%、0.06w...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纳米氧化石墨烯颗粒对两相驱替影响机理及表征方法研究


氧化石墨烯结构示意图

技术路线图,氧化石墨,纳米,实验研究


1绪论8图1-2技术路线图1.6主要成果(1)通过实验研究了纳米氧化石墨烯增强岩石表面水润湿性的能力。(2)通过驱油实验研究了不同携带体系、不同注入速度及不同质量浓度对纳米氧化石墨烯微粒驱油效果的影响。(3)建立了纳米氧化石墨烯体系驱油的一维渗流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计算机程序,得到了不同浓度、不同注入速度的数值模拟结果。

示意图,润湿角,示意图,接触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硕士学位论文11D—液滴与固体表面所接触的弦长,mm。图2-1润湿角示意图图2-2润湿角测量示意图2.1.2.3实验结果图2-3未经处理的石英片接触角经过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发现,没处理过的石英片和水之间的接触角为57.8°,如图2-3所示。这也证明了未被污染的石英片的润湿性是亲水性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纳米材料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研究综述[J]. 王子琛,佘跃惠,翁雪.  当代化工. 2018(12)
[2]石墨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J]. 王浩.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8(05)
[3]应用纳米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综述[J]. 李凯欣,赵法军,李星雨,王力,张煜,刘鹏.  当代化工. 2018(08)
[4]Bulk and bubble-scale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influence of nanoparticles on foam stability[J]. Nurudeen Yekeen,Ahmad Kamal Idris,Muhammad A.Manan,Ali Mohamed Samin,Abdul Rahim Risal,Tan Xin Ku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7(03)
[5]海上油田注水井复合纳米降压增注技术研究[J]. 任坤峰,舒福昌,林科雄,罗刚.  海洋石油. 2016(04)
[6]表面改性对Nano-SiO2表面电位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J]. 周志斌,王杰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06)
[7]氧化石墨烯及其导热纳米流体的制备与性能[J]. 张飞龙,王莉,俞树荣,毛丽萍,王刚.  功能材料. 2015(16)
[8]烷烃修饰SiO2纳米颗粒油/水界面吸附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 罗健辉,丁彬,燕友果,王平美,陈海香,张军,胡松青.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9]SiO2纳米颗粒稳定的泡沫体系驱油性能研究[J]. 孙乾,李兆敏,李松岩,张娜,姜磊,王继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10]纳米颗粒提高泡沫稳定性机理研究[J]. 李兆敏,孙乾,李松岩,张娜,安志波.  油田化学. 2013(04)

博士论文
[1]亲水性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王鹏君.燕山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73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73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0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