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四川盆地东部小河坝组沥青纳米孔隙网络及其成藏意义

发布时间:2021-03-13 02:28
  四川盆地东部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油气显示较好,但是勘探开发未获得较大突破。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开展了小河坝组砂岩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在小河坝组砂岩中发现了固体沥青和沥青纳米孔隙网络系统。通过与加拿大蒙特尼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3点结论:①小河坝组砂岩除了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外,还发育固体沥青网络及存在其中的固体沥青纳米孔隙网络体系;②小河坝组砂岩沥青纳米孔隙网络源自早期充注于其中的液态烃的二次裂解,二次裂解生成的天然气泡被固化后形成沥青纳米孔隙网络;③沥青纳米孔隙网络的区域发育受控于沉积微相、砂泥组合、成藏演化过程,砂泥互层型地层组合有利于沥青纳米孔隙网络的形成,该组合发育区具有较大勘探价值。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四川盆地东部小河坝组成藏地质认识和指导天然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31(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四川盆地东部小河坝组沥青纳米孔隙网络及其成藏意义


川东地区小河坝组厚度及小河坝组砂岩采样位置(据文献[13]修改)

四川盆地东部小河坝组沥青纳米孔隙网络及其成藏意义


川东小河坝组砂岩显微孔隙类型及固体沥青

四川盆地东部小河坝组沥青纳米孔隙网络及其成藏意义


川东地区小河坝组致密砂岩纳米孔隙电镜照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盆地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J]. 杨威,魏国齐,李德江,刘满仓,谢武仁,金惠,沈珏红,郝翠果,王小丹.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01)
[2]四川盆地志留系小河坝组海相碎屑岩勘探方向及潜力[J]. 邱玉超,罗冰,夏茂龙,李亚丁,黄力,叶茂.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01)
[3]川东南志留系小河坝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J]. 王良军,张文凯,胡晓文,罗彦萍,程立雪.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4]黑色页岩中发生的气泡变孔作用及地质意义[J]. 刘洪林,李晓波,周尚文.  天然气与石油. 2018(06)
[5]四川盆地东南部小河坝组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J]. 胡东风,王良军,施泽进,王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6]鄂西渝东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相研究[J]. 韩京,陈波,张家铭,袁飞,张翔.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30)
[7]渝东—湘西地区志留纪小河坝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J]. 朱志军,陈洪德,林良彪,侯明才.  地层学杂志. 2012(03)
[8]川东南地区早志留世晚期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分析[J]. 朱志军,陈洪德.  中国地质. 2012(01)
[9]川东南小河坝组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J]. 谢涛,郭英海,沈玉林,连尔刚,邵玉宝.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03)
[10]鄂西渝东区建南气田及周缘志留系致密砂岩储层评价[J]. 马登峰.  海相油气地质. 2011(01)



本文编号:3079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79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b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