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凹陷典型构造变形特征及物理模拟
发布时间:2021-03-13 21:44
红旗凹陷是经历了多期建造与改造的叠合盆地,现今难以见到原型盆地的面貌,导致断裂体系的形成机制复杂,在建造期、改造期断裂系统的发育机制,断裂系统之间的迁就、利用、切割改造关系尚不清楚。因此其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基于相似性原理,首次在研究区运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凹陷北西边界红西断层控制作用下的伸展和挤压形成的构造样式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以再现动力学演化过程,并取得了与实际地质情况较高的吻合度。结果表明,凹陷受到间歇性的伸展和挤压力的影响,共经历了断陷期(塔木兰沟组-南屯组一段)、断坳转换期(南屯组二段-伊敏组)和坳陷期(青元岗组)三个构造演化阶段。在变形过程中,内部形成的调节断层发育具有期次性,断陷期的发育的断层终止在南屯组一段顶面,断坳转换期发育的断层终止在伊敏组顶面。可见凹陷的构造样式主要受犁式控陷断层和区域伸展、挤压作用的共同影响。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1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红旗凹陷位置
红旗凹陷构造单元划分
红旗凹陷458测线构造格架剖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伸展构造拉张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及在琼东南盆地的应用[J]. 张迎朝,汪伟,甘军,尹宏伟,朱继田,张佳星,熊小峰,贾东,郭明刚. 高校地质学报. 2019(05)
[2]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J]. 张晓东,李敬生,侯艳平,彭威,张海军,陈鸿平,申文静,刘志文,陈浩,贾甄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9(05)
[3]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带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研究[J]. 解荣波,罗良,陈书平,宁飞,王中昱.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21)
[4]砂箱物理模型浅表底辟构造研究进展[J]. 赖冬,范彩伟,罗强,周政,何宇,王兴建,邓宾. 地质科技情报. 2019(03)
[5]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特征及构造物理模拟实验[J]. 孙肖,胡秋媛,杨建磊,李萧,魏真真,马遵青,徐成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13)
[6]龙门山南段前缘构造砂箱变形模拟实验[J]. 袁月,孙玮,刘树根,李泽奇,邓宾,黄瑞,常雨琪.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19)
[7]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J]. 余本善,李薇薇,王兴宇,杨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02)
[8]库车前陆盆地新生代盐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物理模拟和讨论[J]. 尹宏伟,王哲,汪新,吴珍云. 高校地质学报. 2011(02)
[9]地质构造常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J]. 赵仕俊,李晓东. 石油仪器. 2010(06)
[10]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的发展与应用[J]. 时秀朋,李理,龚道好,雷永良.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06)
博士论文
[1]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构造物理模拟研究[D]. 孙闯.南京大学 2017
[2]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研究[D]. 张绍臣.大庆石油学院 2009
[3]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D]. 张帆.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地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机械系统设计研究[D]. 战传香.中国石油大学 2010
[2]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构造样式与演化研究[D]. 郝慧.大庆石油学院 2008
[3]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层序地层研究与有利含油气区带预测[D]. 刘春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本文编号:3080961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1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红旗凹陷位置
红旗凹陷构造单元划分
红旗凹陷458测线构造格架剖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伸展构造拉张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及在琼东南盆地的应用[J]. 张迎朝,汪伟,甘军,尹宏伟,朱继田,张佳星,熊小峰,贾东,郭明刚. 高校地质学报. 2019(05)
[2]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J]. 张晓东,李敬生,侯艳平,彭威,张海军,陈鸿平,申文静,刘志文,陈浩,贾甄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9(05)
[3]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带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研究[J]. 解荣波,罗良,陈书平,宁飞,王中昱.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21)
[4]砂箱物理模型浅表底辟构造研究进展[J]. 赖冬,范彩伟,罗强,周政,何宇,王兴建,邓宾. 地质科技情报. 2019(03)
[5]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特征及构造物理模拟实验[J]. 孙肖,胡秋媛,杨建磊,李萧,魏真真,马遵青,徐成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13)
[6]龙门山南段前缘构造砂箱变形模拟实验[J]. 袁月,孙玮,刘树根,李泽奇,邓宾,黄瑞,常雨琪.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19)
[7]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J]. 余本善,李薇薇,王兴宇,杨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02)
[8]库车前陆盆地新生代盐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物理模拟和讨论[J]. 尹宏伟,王哲,汪新,吴珍云. 高校地质学报. 2011(02)
[9]地质构造常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J]. 赵仕俊,李晓东. 石油仪器. 2010(06)
[10]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的发展与应用[J]. 时秀朋,李理,龚道好,雷永良.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06)
博士论文
[1]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构造物理模拟研究[D]. 孙闯.南京大学 2017
[2]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研究[D]. 张绍臣.大庆石油学院 2009
[3]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D]. 张帆.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地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机械系统设计研究[D]. 战传香.中国石油大学 2010
[2]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构造样式与演化研究[D]. 郝慧.大庆石油学院 2008
[3]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层序地层研究与有利含油气区带预测[D]. 刘春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本文编号:3080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80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