砾岩油藏SP二元体系乳化性能及驱油实验
发布时间:2021-03-15 03:11
对新疆油田某砾岩油藏试验区开展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有待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主要原因是对二元体系与原油的乳化程度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规律认识不清。为此,选取现场油样,测定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的原油乳化综合指数,并开展了驱油实验,优选出了最佳乳化二元体系配方为:1 200 mg/L KYPAM(梳形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35%KPS(石油磺酸盐),乳化综合指数为60.60%,可提高采收率29.65%。微观模型驱油实验表明,水驱后残余油的主要赋存状态有簇状、柱状、膜状、盲端状和孤岛状,注入二元体系后,KPS可以乳化、剥离启动残余油,验证了乳化驱油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成果为改善二元驱现场应用效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文章来源】: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20,39(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条件、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乳化综合指数测定
1.2.2 不同乳化综合指数聚-表二元体系驱油实验
1.2.3 聚-表二元体系微观驱油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乳化综合指数
2.2 不同乳化综合指数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2.3 聚-表二元体系微观驱油机理
2.3.1 簇状残余油启动过程
2.3.2 柱状残余油启动过程
2.3.3 膜状残余油启动过程
2.3.4 盲端状残余油启动过程
2.3.5 孤岛状残余油启动过程
3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嵌段聚醚类表面活性剂调驱体系储层适应性及驱油效率研究[J]. 张瑶,付美龙,侯宝峰,李亮,吴海俊. 特种油气藏. 2019(05)
[2]中高矿化度聚表剂乳化性能及稳定乳状液驱油机理[J]. 王贵江,张杰,苑光宇,刘哲宇. 特种油气藏. 2019(04)
[3]高含水高温油藏W/O型乳化剂OB-2性能评价及驱油研究[J]. 蒲万芬,梅子来,杨洋,王铎,沈超,陈珮.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9(01)
[4]驱油体系乳化综合指数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J]. 栾和鑫,陈权生,陈静,向湘兴,程志强,张国山. 油田化学. 2017(03)
[5]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实验[J]. 刘卫东,罗莉涛,廖广志,左罗,魏云云,姜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04)
[6]三元复合体系启动水驱后剩余油微观机理[J]. 吴晨宇,侯吉瑞,赵凤兰,张凤敏,郝宏达,刘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05)
[7]油田用乳化剂乳化力的测定方法改进[J]. 张翼,王德虎,林庆霞,朱友益,龙杭. 化工进展. 2012(08)
[8]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技术研究进展[J]. 朱友益,张翼,牛佳玲,刘卫东,侯庆锋.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03)
[9]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评价指标探讨[J]. 董玲,张群志,李织宏,赵文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02)
[10]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研究[J]. 姜振海. 石油钻采工艺. 2011(01)
博士论文
[1]二元驱(SP)乳状液形成及渗流规律研究[D]. 郭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015
硕士论文
[1]自发乳化驱油体系及其驱油机理研究[D]. 尹璐.东北石油大学 2014
[2]二元复合体系乳化性能及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D]. 明阳阳.东北石油大学 2014
[3]砾岩油藏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D]. 郭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009
本文编号:3083455
【文章来源】: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20,39(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条件、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乳化综合指数测定
1.2.2 不同乳化综合指数聚-表二元体系驱油实验
1.2.3 聚-表二元体系微观驱油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乳化综合指数
2.2 不同乳化综合指数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2.3 聚-表二元体系微观驱油机理
2.3.1 簇状残余油启动过程
2.3.2 柱状残余油启动过程
2.3.3 膜状残余油启动过程
2.3.4 盲端状残余油启动过程
2.3.5 孤岛状残余油启动过程
3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嵌段聚醚类表面活性剂调驱体系储层适应性及驱油效率研究[J]. 张瑶,付美龙,侯宝峰,李亮,吴海俊. 特种油气藏. 2019(05)
[2]中高矿化度聚表剂乳化性能及稳定乳状液驱油机理[J]. 王贵江,张杰,苑光宇,刘哲宇. 特种油气藏. 2019(04)
[3]高含水高温油藏W/O型乳化剂OB-2性能评价及驱油研究[J]. 蒲万芬,梅子来,杨洋,王铎,沈超,陈珮.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9(01)
[4]驱油体系乳化综合指数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J]. 栾和鑫,陈权生,陈静,向湘兴,程志强,张国山. 油田化学. 2017(03)
[5]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实验[J]. 刘卫东,罗莉涛,廖广志,左罗,魏云云,姜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04)
[6]三元复合体系启动水驱后剩余油微观机理[J]. 吴晨宇,侯吉瑞,赵凤兰,张凤敏,郝宏达,刘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05)
[7]油田用乳化剂乳化力的测定方法改进[J]. 张翼,王德虎,林庆霞,朱友益,龙杭. 化工进展. 2012(08)
[8]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技术研究进展[J]. 朱友益,张翼,牛佳玲,刘卫东,侯庆锋.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03)
[9]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评价指标探讨[J]. 董玲,张群志,李织宏,赵文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02)
[10]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研究[J]. 姜振海. 石油钻采工艺. 2011(01)
博士论文
[1]二元驱(SP)乳状液形成及渗流规律研究[D]. 郭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015
硕士论文
[1]自发乳化驱油体系及其驱油机理研究[D]. 尹璐.东北石油大学 2014
[2]二元复合体系乳化性能及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D]. 明阳阳.东北石油大学 2014
[3]砾岩油藏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D]. 郭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009
本文编号:3083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83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