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中国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和发展思考

发布时间:2021-03-22 21:05
  地震沉积学是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延续发展。最近10多年来,地震沉积学研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地震沉积学理论、陆相碎屑沉积砂体、海相沉积砂体、碳酸盐岩和混积岩刻画、地震成岩相预测、砂体精细表征和开发地质应用、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RGB (Red-Green-Blue)地震属性融合、储集层预测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雕刻地质体等10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未来地震沉积学应该关注地震地貌学理论模型、地震岩性学新方法、勘探地震沉积学、开发地震沉积学、地球物理反演新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完善地震沉积学理论方法,拓展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助力油气勘探开发提高经济效益。 

【文章来源】:古地理学报. 2020,22(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和发展思考


饶阳凹陷蠡县斜坡沙河街组沙二段单井岩石物理分析(据刘力辉等,2013)

频谱,三角洲,陆架,珠江口


随着中国海相沉积盆地油气勘探的快速发展,地震沉积学在中国海相沉积盆地碎屑岩研究中得到应用。比如,珠江口盆地古近系珠海组、新近系珠江组和韩江组发育厚层碎屑滨岸沉积体系、陆架三角洲、陆架边缘三角洲以及斜坡/海底扇沉积体系。碎屑滨岸沉积砂坝石英砂岩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具有中间厚、两侧薄的透镜状或顶凸底平的丘状地震反射,陆架及其边缘三角洲具有多种前积反射,砂岩沉积厚度可逾千米,在地层切片上显示为向盆地中央方向前积的多期朵叶体;大陆斜坡及其底部的重力流沉积具有水道(宽近千米)和浊积扇扇形特征,单个扇体面积为数平方千米(图2)(林畅松等,2018)。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江组发育海相三角洲(受潮汐改造的潮汐砂坝)碎屑沉积体系,在建立精细层序地层格架的前提下,采用频谱成像技术、相控储层反演技术和正演模拟技术刻画陆架三角洲沉积范围和砂体尖灭位置,确定了三角洲砂体上倾尖灭和岩性圈闭发育地区(芮志锋等,2019)。在琼东南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以及珠江口盆地多个次级构造单元中,受海侵影响新近系均发育滨岸临滨砂坝、潮汐或波浪影响的三角洲以及延伸逾千千米的重力流水道沉积,根据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综合研究,采用先进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确定了不同沉积类型沉积砂体可靠的时空分布,有效地推动了油气勘探开发(陈杨等,2019;罗泉源等,2020)。

平面分布,成岩相,识别模式,生物礁


地震成岩相研究包括3个方面内容:(1)采用地震资料划分地层和成岩相单元,(2)建立岩心成岩相与地震属性的联系,(3)寻找有效的地震成岩相成图方法,确定不同成岩相时空分布。井—震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和地层切片的制作,可提供储集层尺度(20im)成岩相单元的合理载体。砂岩成岩相分析和成岩序列的建立,可揭示影响储集层质量的多个因素。通过储集层参数和岩石物性分析,可进一步了解成岩作用和波阻抗的关系,并筛选适用地震检测的主要成岩作用。地震岩性体(如90°相位地震体)转换提供了成岩相的振幅(波阻抗)检测信号,用地震岩性体制作的地层切片可用于识别沉积相。在沉积相图上分析沉积相、波阻抗和成岩相的关系,可最终形成地震成岩相图。研究表明,采用常规三维地震资料可预测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泥质胶结砂岩和方解石胶结砂岩,并可预测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成岩相平面分布(曾洪流等,2013)。在开展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台地相的研究过程中,采用地震岩性学研究思路,优选反映岩体内部横向变化的相似性方差地震属性,刻画碳酸盐岩溶蚀成岩相。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受(准)同生期淡水溶蚀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和表生溶蚀作用影响。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地震反射层比较连续,研究发现相似性方差(similarity variance,SV)能反映岩体内部横向相似性,进而反映岩层物性。地震属性切片相似性方差值越大,说明岩层物性越好(Zeng et al.,201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海底扇识别及沉积模式[J]. 罗泉源,焦祥燕,刘昆,李安琪,宋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02)
[2]莺歌海盆地黄流组轴向重力流水道充填演化特征[J]. 陈杨,张建新,黄灿,焦祥燕,罗威.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9(06)
[3]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珠江组砂体上倾尖灭的地质-地球物理“逐级预测”方法[J]. 芮志锋,林畅松,郭佳,杜家元,丁琳,李潇.  现代地质. 2019(06)
[4]基于地震沉积学原理的河道砂体精细刻画——以四川盆地龙岗地区沙溪庙组致密气藏为例[J]. 李明,李飞,杨宗恒,王锦西,梁锋,李正勇,梁菁,唐青松.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02)
[5]渤海沙垒田地区新近系明下段多河型地震地貌学特征[J]. 谈明轩,朱筱敏,刘强虎,刘伟,李顺利,赵芳.  石油实验地质. 2019(03)
[6]沉积地质学发展新航程——地震沉积学[J]. 朱筱敏,董艳蕾,曾洪流,黄捍东,刘强虎,秦祎,叶蕾.  古地理学报. 2019(02)
[7]人工智能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中的应用[J]. 姚承宽.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18(04)
[8]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陆架边缘斜坡带层序结构和沉积演化及控制作用[J]. 林畅松,施和生,李浩,何敏,张忠涛,宫越,张博,张曼莉,舒梁峰,马铭.  地球科学. 2018(10)
[9]黄骅坳陷孔店地区馆陶组地震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J]. 刘海,林承焰,张宪国,栗宝鹃.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8(03)
[10]基于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的缝洞储层叠后数据去噪应用效果分析[J]. 李倩,狄帮让,魏建新.  石油物探. 2017(05)



本文编号:3094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94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2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