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有效作用半径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1-04-03 05:10
二氧化碳在油藏中的波及范围是评价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采收率的关键参数。如何计算吞吐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波及范围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基于二氧化碳对流扩散机理,建立二氧化碳吞吐的理论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方法得到理论模型的解析解,绘制二氧化碳浓度分布图版,形成一种合理计算吞吐过程中二氧化碳波及范围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定义二氧化碳极限作用浓度,提出二氧化碳有效作用半径的概念,并分析弥散度、分子扩散系数和注入速度对有效作用半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有效作用半径的主要因素是注入速度和分子扩散系数,弥散度对有效作用半径的影响较小。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物理模型示意图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CO2)吞吐焖井时间的长短显著影响着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最终效果的好坏,如图2所示[18]。主要原因是:在焖井期,二氧化碳主要通过分子扩散作用进入储层基质中置换出原油,但二氧化碳分子扩散速度较慢,因此需要二氧化碳与原油接触较长时间才能使置换原油过程充分完成。为求得焖井期二氧化碳的波及范围,假设进入焖井期后主要发生二氧化碳分子扩散作用,忽略机械弥散作用,则焖井期的数学模型如式(30)~式(33)所示:
应用上述模型,借助于MATLAB计算二氧化碳不同时刻的浓度分布。其中注入期二氧化碳浓度分布情形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注入期随着注入时间的不断增加,二氧化碳不断向前扩进,且存在一个明显的过渡区域,但是在注入期该过渡区域十分窄,主要因为注入期机械弥散作用占主导地位,过渡前缘变化速度相对较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致密油体积压裂水平井CO2吞吐实践与认识[J]. 侯广.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8(03)
[2]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储层致密砂岩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J]. 张本艳,党文斌,王少朋,何学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02)
[3]美国致密油开发关键技术[J]. 严向阳,李楠,王腾飞,徐永辉,严俊红,李见,吴银萍. 科技导报. 2015(09)
[4]致密油与页岩油内涵、特征、潜力及挑战[J]. 邹才能,朱如凯,白斌,杨智,侯连华,查明,付金华,邵雨,刘可禹,曹宏,袁选俊,陶士振,唐晓明,王岚,李婷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5(01)
[5]致密油资源评价新进展[J]. 王社教,蔚远江,郭秋麟,汪少勇,吴晓智. 石油学报. 2014(06)
[6]试论中国陆相致密油有效开发技术[J]. 杜金虎,刘合,马德胜,付金华,王玉华,周体尧.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02)
[7]非常规油气藏储层体积改造模拟技术研究进展[J]. 王欢,廖新维,赵晓亮,赵东锋,廖长霖. 特种油气藏. 2014(02)
[8]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J]. 贾承造,邹才能,李建忠,李登华,郑民. 石油学报. 2012(03)
本文编号:3116678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物理模型示意图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CO2)吞吐焖井时间的长短显著影响着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最终效果的好坏,如图2所示[18]。主要原因是:在焖井期,二氧化碳主要通过分子扩散作用进入储层基质中置换出原油,但二氧化碳分子扩散速度较慢,因此需要二氧化碳与原油接触较长时间才能使置换原油过程充分完成。为求得焖井期二氧化碳的波及范围,假设进入焖井期后主要发生二氧化碳分子扩散作用,忽略机械弥散作用,则焖井期的数学模型如式(30)~式(33)所示:
应用上述模型,借助于MATLAB计算二氧化碳不同时刻的浓度分布。其中注入期二氧化碳浓度分布情形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注入期随着注入时间的不断增加,二氧化碳不断向前扩进,且存在一个明显的过渡区域,但是在注入期该过渡区域十分窄,主要因为注入期机械弥散作用占主导地位,过渡前缘变化速度相对较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致密油体积压裂水平井CO2吞吐实践与认识[J]. 侯广.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8(03)
[2]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储层致密砂岩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J]. 张本艳,党文斌,王少朋,何学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02)
[3]美国致密油开发关键技术[J]. 严向阳,李楠,王腾飞,徐永辉,严俊红,李见,吴银萍. 科技导报. 2015(09)
[4]致密油与页岩油内涵、特征、潜力及挑战[J]. 邹才能,朱如凯,白斌,杨智,侯连华,查明,付金华,邵雨,刘可禹,曹宏,袁选俊,陶士振,唐晓明,王岚,李婷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5(01)
[5]致密油资源评价新进展[J]. 王社教,蔚远江,郭秋麟,汪少勇,吴晓智. 石油学报. 2014(06)
[6]试论中国陆相致密油有效开发技术[J]. 杜金虎,刘合,马德胜,付金华,王玉华,周体尧.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02)
[7]非常规油气藏储层体积改造模拟技术研究进展[J]. 王欢,廖新维,赵晓亮,赵东锋,廖长霖. 特种油气藏. 2014(02)
[8]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J]. 贾承造,邹才能,李建忠,李登华,郑民. 石油学报. 2012(03)
本文编号:3116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116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