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西次凹天然气资源分级评价

发布时间:2021-04-10 21:54
  东海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呈现出常规、低渗和致密气并存的特点,但以往的资源评价仅预测总资源量,未区分常规、低渗和致密气资源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的需要。以西湖凹陷内油气勘探与发现程度相对较高的次级构造单元西次凹为研究对象,在合理求取各项参数的基础上,选用容积法对西次凹已发现气藏的常规、低渗及致密气资源分别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探究了资源分级分布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西湖凹陷西次凹天然气资源丰富,总体呈现出"致密为主,少量低渗"及"中浅层低渗,中深层致密"的分级分布规律;资源分级分布受多种因素的联合控制,其中储层是基础,烃源是关键。研究成果有助于探索建立适用于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分级评价的方法技术,并可为研究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部署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来源】:地质科技通报. 2020,39(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西次凹天然气资源分级评价


东海西湖凹陷构造单元划分及西次凹构造位置与勘探成果图

气层,西湖,有效性,东海


勘探成果揭示,只有有效气层才能获得工业性的油气开采,因此气层有效性分析在求取气层厚度过程中至关重要。气层产能测试与模拟以及对已工业开采气层物性的统计分析结果揭示,西次凹有效气层的地面渗透率下限为0.2×10-3 μm2(图2-a),含水饱和度上限为60%(图2-b),即含气饱和度下限为40%。有效孔隙度下限则根据每个气藏储层的孔渗关系确定。在计算储层平均有效厚度时,首先基于测井解释成果,计算出含气范围内井点处目的层中各级天然气储层的有效厚度累加值,并计算净毛比;随后应用井控面积权衡法计算各级储层平均净毛比;最后应用体积权衡法计算含气范围内目的层中各级储层的毛厚度,将其乘以平均净毛比即可求得储层平均有效厚度。(3)储层平均有效孔隙度(φ)和平均原始含气饱和度(Sgi)

气藏,下限,气层,孔隙度


如上所述,西次凹各气藏采用统一的地面渗透率下限标准,即有效气层地面渗透率需大于0.2×10-3 μm2才具备有效性,根据XCA-A气藏储层的孔渗关系,得到有效气层孔隙度下限为6.5%(图3)。(2)单井有效气层解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he Huagang Formation of the central inverted structural belt in Xihu sag, East China Sea Basin[J]. XU Fanghao,XU Guosheng,LIU Yong,ZHANG Wu,CUI Hengyuan,WANG Yir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01)
[2]西湖凹陷西次凹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环境与孔隙演化[J]. 王亦然,徐国盛,刘勇,周平,李朋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3]西湖凹陷深部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袁竞,陆洋,李喆.  海洋石油. 2019(02)
[4]文昌B凹陷古近系低渗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定量评价与应用[J]. 陈林,李珊珊,游君君,李连义,徐涛,江汝锋,张霞,胡高伟.  地质科技情报. 2019(03)
[5]西湖凹陷M气田区块低孔渗致密砂岩储层高精度三维孔隙压力场地震预测[J]. 侯志强,于浩,刘云,张书平,顾汉明.  地质科技情报. 2019(02)
[6]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分类、内涵与外延[J]. 赵迎冬,赵银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7]我国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重点领域与勘探方向[J]. 郑民,李建忠,吴晓智,王社教,郭秋麟,于京都,郑曼,陈宁生,易庆.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10)
[8]我国现行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修订的思考[J]. 赵鹏飞,李敬功,王庆如,李玉喜,李雪,修艳敏.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5)
[9]圈闭资源经济评价中开发概念方案关键参数研究[J]. 张中华,佟颖,吴永超.  石油实验地质. 2018(04)
[10]致密气储量计算方法研究[J]. 陈晓智.  中国矿业. 2018(06)

硕士论文
[1]西湖凹陷西次凹花港组低孔渗储层沉积相与成岩作用研究[D]. 徐志星.成都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30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130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1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