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某区块伴生气回收中油气混输工艺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7 04:38
有一些站场地处偏远伴生气回收很困难,但不能回收的伴生气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资源浪费,因此拟采用将原油和伴生气用一条管线进行输送。油田在进行伴生气回收中油气混输技术很关键。在进行油气混输过程中,混输管道的多相流流动比较复杂致使油气混输的实现比较困难。在多相流混输研究中水力、热力的计算非常重要,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持液率、压降、温降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为后面的工艺计算及适用性分析和流程改造奠定基础。本文利用OLGA软件对油气混输管道进行了稳态模拟,分析了压降和持液率随着气油比、入口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对比国内外持液率、压降计算方法,并对进行压降和持液率计算的新的组合模型BBEB和BMB进行编程,发现BBEB对持液率计算的结果误差小于BMB,但BMB对压力的计算精度更高一些。最后综合考虑持液率和压力的影响因素,利用SPSS软件拟合出关于持液率、压力的影响因素的计算公式。用两种方法对温降进行编程计算:方法一是考虑液体的摩擦生热;方法二是在计算油气混合比热时用持液率替换质量含气率。并利用OLGA软件对油气混输管路进行模拟,得出温降随气油比、入口温度、原油输量的变化情况。运用OLGA软件对管道...
【文章来源】: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地形图
流型图判别方法在应用于实际工况时,有很大的局限性,当实际工况和实验条件比较接近时,流型图判断的结果比较准确,但当实际工况和实验条件差距比较大时,则不能对流型进行准确的判断。其次流型划分还有经验公式法和编程法。这三种方法都是在特定的适用范围内,判别比较准确。 b. 流型的判别方法 1.Baker 方法
28表3-12不同气油比时的持液率气油比OLGA气油比OLGA100.66629450.43165150.59676500.41642200.55174550.40376250.51722600.39189300.49058650.38185350.46797700.37286400.44848750.36504800.35857图3-5不同气油比时,持液率的变化曲线当气油比分别为10、20、40、60、80时,持液率沿管长的分布曲线见图3-6~3-10。图3-6气油比为10时,持液率沿管长的分布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分析[J]. 贾梦阳. 化工管理. 2019(10)
[2]油气水三相流混输管路压降计算方法研究[J]. 赵鹏,刘衍钊,于瑞钢. 化工设计通讯. 2018(07)
[3]高含水油气水三相流混输管道压降计算研究[J]. 王兴旺,孙晁,程国锋,刘鹏. 辽宁化工. 2017(04)
[4]聚驱油气水三相流混输管道压降修正计算方法[J]. 董喜贵,刘书孟,吴新勃.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6(07)
[5]复杂地形条件下油气混输技术研究[J]. 陈倩如,谢媚,郭刚,马佳.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15(11)
[6]高含水期油气集输压降模型研究[J]. 闫江涛,王坤,刘文帅,石力.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1)
[7]埋地混输管道温降计算分析[J]. 史宝成,黄宏惠,付在国.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8]水平圆管三相流压降的计算[J]. 汤勃,孔建益,饶润生.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 2008(04)
[9]高含水后期水平集输管道内油气水流型实验及分析[J]. 刘晓燕,刘立君,张艳,赵波.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07)
[10]油气水三相流流型国内外实验研究进展[J]. 刘晓燕,刘扬. 管道技术与设备. 2007(04)
博士论文
[1]特高含水期油气水管道安全混输界限确定及水力热力计算方法研究[D]. 刘晓燕.大庆石油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鄂南油气区油气混输工艺设计研究[D]. 岳兴龙.西安石油大学 2018
[2]多相混输工艺中混输泵的选择与分析[D]. 张蕾.西安石油大学 2018
[3]AY凝析气田集输干线油气水混输工艺方案研究[D]. 周小梅.西南石油大学 2016
[4]天然气掺凝析油混输工艺模拟研究[D]. 屈洋.西南石油大学 2013
[5]油气混输泵动叶轮翼型参数配合研究[D]. 邵莲.兰州理工大学 2009
[6]葵东油田油气混输技术研究[D]. 袁亮.大庆石油学院 2009
[7]油气水多相流动计算及其应用[D]. 刘承婷.大庆石油学院 2006
[8]特高含水采油期油气水流型和压降试验研究[D]. 张艳.大庆石油学院 2006
[9]高含水期油气水混输温度界限及压降试验研究[D]. 郭敬红.大庆石油学院 2005
[10]多相混输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D]. 刘定智.西南石油学院 2003
本文编号:3142824
【文章来源】: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地形图
流型图判别方法在应用于实际工况时,有很大的局限性,当实际工况和实验条件比较接近时,流型图判断的结果比较准确,但当实际工况和实验条件差距比较大时,则不能对流型进行准确的判断。其次流型划分还有经验公式法和编程法。这三种方法都是在特定的适用范围内,判别比较准确。 b. 流型的判别方法 1.Baker 方法
28表3-12不同气油比时的持液率气油比OLGA气油比OLGA100.66629450.43165150.59676500.41642200.55174550.40376250.51722600.39189300.49058650.38185350.46797700.37286400.44848750.36504800.35857图3-5不同气油比时,持液率的变化曲线当气油比分别为10、20、40、60、80时,持液率沿管长的分布曲线见图3-6~3-10。图3-6气油比为10时,持液率沿管长的分布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分析[J]. 贾梦阳. 化工管理. 2019(10)
[2]油气水三相流混输管路压降计算方法研究[J]. 赵鹏,刘衍钊,于瑞钢. 化工设计通讯. 2018(07)
[3]高含水油气水三相流混输管道压降计算研究[J]. 王兴旺,孙晁,程国锋,刘鹏. 辽宁化工. 2017(04)
[4]聚驱油气水三相流混输管道压降修正计算方法[J]. 董喜贵,刘书孟,吴新勃.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6(07)
[5]复杂地形条件下油气混输技术研究[J]. 陈倩如,谢媚,郭刚,马佳.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15(11)
[6]高含水期油气集输压降模型研究[J]. 闫江涛,王坤,刘文帅,石力.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1)
[7]埋地混输管道温降计算分析[J]. 史宝成,黄宏惠,付在国.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8]水平圆管三相流压降的计算[J]. 汤勃,孔建益,饶润生.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 2008(04)
[9]高含水后期水平集输管道内油气水流型实验及分析[J]. 刘晓燕,刘立君,张艳,赵波.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07)
[10]油气水三相流流型国内外实验研究进展[J]. 刘晓燕,刘扬. 管道技术与设备. 2007(04)
博士论文
[1]特高含水期油气水管道安全混输界限确定及水力热力计算方法研究[D]. 刘晓燕.大庆石油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鄂南油气区油气混输工艺设计研究[D]. 岳兴龙.西安石油大学 2018
[2]多相混输工艺中混输泵的选择与分析[D]. 张蕾.西安石油大学 2018
[3]AY凝析气田集输干线油气水混输工艺方案研究[D]. 周小梅.西南石油大学 2016
[4]天然气掺凝析油混输工艺模拟研究[D]. 屈洋.西南石油大学 2013
[5]油气混输泵动叶轮翼型参数配合研究[D]. 邵莲.兰州理工大学 2009
[6]葵东油田油气混输技术研究[D]. 袁亮.大庆石油学院 2009
[7]油气水多相流动计算及其应用[D]. 刘承婷.大庆石油学院 2006
[8]特高含水采油期油气水流型和压降试验研究[D]. 张艳.大庆石油学院 2006
[9]高含水期油气水混输温度界限及压降试验研究[D]. 郭敬红.大庆石油学院 2005
[10]多相混输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D]. 刘定智.西南石油学院 2003
本文编号:3142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14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