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湾若开盆地D区块上新统异重流特征与沉积模式
发布时间:2021-04-25 22:43
基于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及地震资料,以孟加拉湾若开盆地D区块为例,开展海相深水异重流特征及沉积模式分析,研究异重流储集砂体展布规律,提出异重流有利储集相带预测方法,建立异重流油气成藏模式,预测勘探潜力区带与井位目标。D区块上新统发育典型的异重流沉积:岩性组合为一套夹持于厚层海相泥岩中的中—细砂岩;岩心发育一系列成对出现的逆粒序与正粒序;测井曲线见底部渐变且齿化严重的箱形、钟形和舌形测井相;地震剖面可见明显多期深水水道,地层切片能识别出明显的高弯曲水道。单期异重流形成的沉积体发育侵蚀谷(供给水道)、水道复合体、分支水道、天然堤及无水道席状砂等5种微相类型,空间上具有多分支、多世代、多期次发育特征,形成了平面呈条带状分布、纵向叠置发育的优质储集砂体,储集体物性较好,其中水道复合体微相沉积砂岩厚度大、粒度粗、物性好,是最有利的勘探相带。基于异重流沉积模式指导,利用地震反射结构解析、频谱波形特征分析、切片与属性融合研究精细刻画水道复合体微相分布,结合构造特征分析,明确了有利钻探目标区带,有效指导了区块的勘探部署。图10表1参42
【文章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0,47(02)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异重流沉积特征
2.1 岩石学特征
2.2 沉积相标志
2.2.1 岩心相
2.2.2 测井相
2.2.3 地震相
2.3 沉积体系
2.3.1 沉积亚相
2.3.1. 1 侵蚀谷亚相
2.3.1. 2 水道亚相
2.3.1. 3 越岸亚相
2.3.1. 4 朵叶体亚相
2.3.2 沉积体系展布
2.3.3 异重流沉积模式
3 有利储集砂体
3.1 储集物性
3.2 有利储集砂体预测
4 油气成藏潜力
4.1 生储盖配置好
4.2 岩性圈闭发育
4.3 资源潜力大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重矿物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J]. 周天琪,吴朝东,袁波,史忠奎,王家林,朱文,周彦希,姜晰,赵进雍,王军,马健.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1)
[2]断陷湖盆异重流沉积特征与分布模式——以歧口凹陷板桥斜坡沙一下亚段为例[J]. 周立宏,陈长伟,韩国猛,肖敦清,汤戈,王锦程. 中国石油勘探. 2018(04)
[3]沉积盆地“源-汇”系统研究进展[J]. 操应长,徐琦松,王健. 地学前缘. 2018(04)
[4]陆相盆地源—汇系统要素耦合研究进展[J]. 朱红涛,徐长贵,朱筱敏,曾洪流,姜在兴,刘可禹. 地球科学. 2017(11)
[5]印缅俯冲增生楔气烟囱分带性及油气成藏规律[J]. 周立宏,孙志华,王振升,苏俊青,楼达,李三忠,胡俊刚,王海强,索艳慧. 地学前缘. 2017(04)
[6]沉积盆地“源-汇”系统研究新进展[J]. 徐长贵,杜晓峰,徐伟,赵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01)
[7]异重流沉积研究进展[J]. 孙福宁,杨仁超,李冬月. 沉积学报. 2016(03)
[8]异重流研究进展综述[J]. 唐武,王英民,仲米虹,田建华,邹梦君. 海相油气地质. 2016(02)
[9]异重流沉积过程和沉积特征研究[J]. 谈明轩,朱筱敏,朱世发. 高校地质学报. 2015(01)
[10]异重流沉积动力学过程及沉积特征[J]. 杨田,操应长,王艳忠,张少敏,张会娜,王思佳. 地质论评. 2015(01)
本文编号:3160220
【文章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0,47(02)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异重流沉积特征
2.1 岩石学特征
2.2 沉积相标志
2.2.1 岩心相
2.2.2 测井相
2.2.3 地震相
2.3 沉积体系
2.3.1 沉积亚相
2.3.1. 1 侵蚀谷亚相
2.3.1. 2 水道亚相
2.3.1. 3 越岸亚相
2.3.1. 4 朵叶体亚相
2.3.2 沉积体系展布
2.3.3 异重流沉积模式
3 有利储集砂体
3.1 储集物性
3.2 有利储集砂体预测
4 油气成藏潜力
4.1 生储盖配置好
4.2 岩性圈闭发育
4.3 资源潜力大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重矿物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J]. 周天琪,吴朝东,袁波,史忠奎,王家林,朱文,周彦希,姜晰,赵进雍,王军,马健.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1)
[2]断陷湖盆异重流沉积特征与分布模式——以歧口凹陷板桥斜坡沙一下亚段为例[J]. 周立宏,陈长伟,韩国猛,肖敦清,汤戈,王锦程. 中国石油勘探. 2018(04)
[3]沉积盆地“源-汇”系统研究进展[J]. 操应长,徐琦松,王健. 地学前缘. 2018(04)
[4]陆相盆地源—汇系统要素耦合研究进展[J]. 朱红涛,徐长贵,朱筱敏,曾洪流,姜在兴,刘可禹. 地球科学. 2017(11)
[5]印缅俯冲增生楔气烟囱分带性及油气成藏规律[J]. 周立宏,孙志华,王振升,苏俊青,楼达,李三忠,胡俊刚,王海强,索艳慧. 地学前缘. 2017(04)
[6]沉积盆地“源-汇”系统研究新进展[J]. 徐长贵,杜晓峰,徐伟,赵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01)
[7]异重流沉积研究进展[J]. 孙福宁,杨仁超,李冬月. 沉积学报. 2016(03)
[8]异重流研究进展综述[J]. 唐武,王英民,仲米虹,田建华,邹梦君. 海相油气地质. 2016(02)
[9]异重流沉积过程和沉积特征研究[J]. 谈明轩,朱筱敏,朱世发. 高校地质学报. 2015(01)
[10]异重流沉积动力学过程及沉积特征[J]. 杨田,操应长,王艳忠,张少敏,张会娜,王思佳. 地质论评. 2015(01)
本文编号:3160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160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