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1-05-07 10:42
针对陆相盆地储集层厚度小、横向变化大,而实际生产对地震分辨率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在分析地震沉积学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该方法通过地震波形动态聚类分析,建立地震波形结构与高频测井曲线结构的映射关系,提高了反演结果的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通过构建不同地震相类型的贝叶斯反演框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相控反演。正演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可以实现3m厚度的薄互层精细预测,证明了方法的合理性和反演结果的高精度。大庆长垣应用实例表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对薄互层的识别精度可达2m,反演结果与钻井的吻合率超过80%。地震波形指示反演能够提高储集层预测精度,为陆相盆地薄互层识别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图12参22
【文章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0,47(06)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的理论基础
1.1 地震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探讨
1.2 地震波形与测井高频信息的内在联系
2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
2.1 利用奇异值分解实现地震波形聚类
2.2 测井曲线小波变换
2.3 贝叶斯框架下的波形指示反演
3 方法验证
4 应用实例
4.1 储集层特征
4.2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的应用
4.3 不同反演方法对比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波形指示反演在煤层屏蔽薄砂岩分布预测中的应用[J]. 陈彦虎,陈佳. 物探与化探. 2019(06)
[2]OVT数据域五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J]. 印兴耀,张洪学,宗兆云. 石油物探. 2018(02)
[3]从勘探领域变化看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 甘利灯,张昕,王峣钧,孔丽云,杨廷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01)
[4]喇嘛甸油田河流相储层井震结合预测方法[J]. 罗艳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6(04)
[5]地震反演技术回顾与展望[J]. 撒利明,杨午阳,姚逢昌,印兴耀,雍学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5(01)
[6]中国石油集团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J]. 撒利明,甘利灯,黄旭日,陈小宏,李凌高.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03)
[7]基于叠前地震反演的流体识别方法研究进展[J]. 印兴耀,曹丹平,王保丽,宗兆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01)
[8]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J]. 曾洪流,朱筱敏,朱如凯,张庆石.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03)
[9]大庆长垣北部葡萄花上部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J]. 阮壮,朱筱敏,何宇航,谭广辉. 沉积学报. 2012(02)
[10]地震沉积学在中国:回顾和展望[J]. 曾洪流. 沉积学报. 2011(03)
本文编号:3173254
【文章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0,47(06)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的理论基础
1.1 地震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探讨
1.2 地震波形与测井高频信息的内在联系
2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
2.1 利用奇异值分解实现地震波形聚类
2.2 测井曲线小波变换
2.3 贝叶斯框架下的波形指示反演
3 方法验证
4 应用实例
4.1 储集层特征
4.2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的应用
4.3 不同反演方法对比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波形指示反演在煤层屏蔽薄砂岩分布预测中的应用[J]. 陈彦虎,陈佳. 物探与化探. 2019(06)
[2]OVT数据域五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J]. 印兴耀,张洪学,宗兆云. 石油物探. 2018(02)
[3]从勘探领域变化看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 甘利灯,张昕,王峣钧,孔丽云,杨廷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01)
[4]喇嘛甸油田河流相储层井震结合预测方法[J]. 罗艳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6(04)
[5]地震反演技术回顾与展望[J]. 撒利明,杨午阳,姚逢昌,印兴耀,雍学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5(01)
[6]中国石油集团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J]. 撒利明,甘利灯,黄旭日,陈小宏,李凌高.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03)
[7]基于叠前地震反演的流体识别方法研究进展[J]. 印兴耀,曹丹平,王保丽,宗兆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01)
[8]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J]. 曾洪流,朱筱敏,朱如凯,张庆石.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03)
[9]大庆长垣北部葡萄花上部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J]. 阮壮,朱筱敏,何宇航,谭广辉. 沉积学报. 2012(02)
[10]地震沉积学在中国:回顾和展望[J]. 曾洪流. 沉积学报. 2011(03)
本文编号:3173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173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