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国际大洋科学钻探的数据资源与共享现状

发布时间:2021-05-09 06:08
  国际大洋科学钻探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莫霍钻"计划。在50余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深海钻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和国际大洋发现计划四个阶段,执行了300多个航次的洋底钻探任务。所获得的海量、珍贵的洋底数据,如今保存在多个数据库中。这些数据包括了测井信息、岩芯基概况信息、物理属性信息、化学属性信息、岩石特征、古生物化石内容等观测和实验分析结果,数据量巨大。这些数据还通常附于相关的大洋钻探出版物中发表,部分被相关专业数据库收录。总体来看,大洋钻探目前的数字化工作存在多个数据库间数据类型不匹配和数据检索方式单调等问题,不利于后续对于数据的再挖掘和利用。未来需要重视综合性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将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多源异构数据有效融合,互联互通,并充分利用已有的大数据技术手段支撑相关的科学研究。 

【文章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2020,26(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国际大洋科学钻探简介
2 大洋钻探的数据类型
3 数据的储存
    3.1 岩芯数据库及其建立背景
    3.2 数据的储存特点
4 岩芯数据库
    4.1“决心号”平台数据库——Janus和LIMS
    4.2“地球号”平台数据库——J-CORES
    4.3 特定任务平台数据库——MSP数据库
    4.4 三个岩芯数据库的数据内容以及类型对比
    4.5 测井数据库
5 国际大洋科学钻探与专业数据库
    5.1 古生物数据
    5.2 地球化学与岩石学数据
6 大洋钻探数据的现状和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洋钻探五十年:回顾与前瞻[J]. 汪品先.  科学通报. 2018(36)
[2]破冰之旅:北冰洋今昔谈[J]. 汪品先.  自然杂志. 2008(05)



本文编号:3176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176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2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