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地区龙王庙组优质储层成因及分布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9 11:54
本文以川中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剖面露头、钻井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配合测井和实验测试资料研读等,分析了川中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特征、形成主控因素和演化过程,预测有利储集层分布。揭示了川中地区龙王庙组优质储集层展布明显受控于碳酸盐岩颗粒滩相控制。掌握该区颗粒滩的时空分布规律,对于更好地预测龙王庙组储集层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川中地区龙王庙组颗粒滩纵向叠置关系和横向分布规律展开研究。研究表明:(1)川中地区在龙王庙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内缓坡沉积环境,该环境颗粒滩较为发育,颗粒滩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滩主体、滩翼以及滩间海三个微相;(2)龙王庙组储集岩主要为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以及花斑状白云岩三大类,主要的储集空间包括溶蚀孔洞、残余粒间孔、晶间孔,主要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为海底胶结,准同生溶蚀,准同生白云石化,埋藏压实,抬升期岩溶,白云石的胶结,埋藏溶蚀和石油充注,沥青膜的形成,破裂化和热液矿物充填;(3)沉积相、溶蚀作用、构造碎裂等因素对优质储层发育与演化有重要影响,且海底古地貌高地上的浅水高能区域决定了颗粒滩亚相储层的原始空间分布,海平面下降有利于滩相储层的...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题目来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碳酸盐岩沉积相的研究进展
1.3.2 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现状
1.3.3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论文研究工作量
1.6 取得主要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
2.2 区域地层特征
2.3 区域沉积特征
第3章 龙王庙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3.1 沉积相类型
3.2 典型单井沉积相特征
3.3 颗粒滩形成主控因素
3.3.1 古地貌
3.3.2 海平面变化
3.4 岩相古地理分布特征
3.4.1 龙王庙组岩相古地理展布与演化
3.4.2 川中地区龙王庙组岩相古地理展布与演化分析
第4章 龙王庙组储层特征研究
4.1 岩石类型及特征
4.1.1 颗粒白云岩
4.1.2 晶粒白云岩
4.1.3 花斑状白云岩
4.2 储层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
4.2.1 主要储层空间类型
4.2.2 孔-渗透条件分析
4.2.3 不同岩性储层物性对比
4.3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4.4 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4.5 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4.5.1 构造对储层的影响
4.5.2 沉积相控储作用
4.5.3 溶蚀作用
4.5.4 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
第5章 颗粒滩优质储层识别与分布特征
5.1 颗粒滩储层识别
5.2 优质储层的分布特征
5.3 优质储层评价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埋藏溶蚀模拟实验的白云岩储层孔隙效应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为例[J]. 郑剑锋,沈安江,黄理力,陈永权,佘敏.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5)
[2]盆地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以四川盆地为例[J]. 刘威. 中国石油石化. 2016(21)
[3]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第32届国际沉积学会议综述[J]. 朱筱敏,李顺利,潘荣,谈明轩,陈贺贺,王星星,陈锋,张梦瑜,侯冰洁,董艳蕾. 古地理学报. 2016(05)
[4]川中地区龙王庙组洞穴充填物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周慧,张宝民,李伟,单秀琴,范建玮,刘静江,张师本,文龙,罗冰,罗文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5]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研究——以四川盆地高磨地区灯影组为例[J]. 王文之,杨跃明,文龙,罗冰,罗文军,夏茂龙,孙赛男. 中国地质. 2016(01)
[6]储层评价研究进展[J]. 陈欢庆,丁超,杜宜静,王珏. 地质科技情报. 2015(05)
[7]四川盆地及邻区震旦纪末—寒武纪早期构造运动性质与作用[J]. 李伟,刘静江,邓胜徽,张宝民,周慧. 石油学报. 2015(05)
[8]白云石化作用及白云岩储层研究进展[J]. 黄擎宇,刘伟,张艳秋,石书缘,王坤. 地球科学进展. 2015(05)
[9]论储层评价中的五性关系[J]. 赵良孝,陈明江. 天然气工业. 2015(01)
[10]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理论[J]. 刘树根,孙玮,宋金民,邓宾,钟勇,罗超,冉波,田艳红,李智武,彭瀚霖,尹柯维. 地学前缘. 2015(03)
博士论文
[1]前陆盆地不同构造部位深层砂岩储层差异性研究[D]. 冯明石.成都理工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四川盆地下寒武统岩相古地理研究[D]. 唐娜.长江大学 2017
[2]四川盆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岩相古地理[D]. 胡平.西南石油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77260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题目来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碳酸盐岩沉积相的研究进展
1.3.2 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现状
1.3.3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论文研究工作量
1.6 取得主要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
2.2 区域地层特征
2.3 区域沉积特征
第3章 龙王庙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3.1 沉积相类型
3.2 典型单井沉积相特征
3.3 颗粒滩形成主控因素
3.3.1 古地貌
3.3.2 海平面变化
3.4 岩相古地理分布特征
3.4.1 龙王庙组岩相古地理展布与演化
3.4.2 川中地区龙王庙组岩相古地理展布与演化分析
第4章 龙王庙组储层特征研究
4.1 岩石类型及特征
4.1.1 颗粒白云岩
4.1.2 晶粒白云岩
4.1.3 花斑状白云岩
4.2 储层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
4.2.1 主要储层空间类型
4.2.2 孔-渗透条件分析
4.2.3 不同岩性储层物性对比
4.3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4.4 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4.5 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4.5.1 构造对储层的影响
4.5.2 沉积相控储作用
4.5.3 溶蚀作用
4.5.4 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
第5章 颗粒滩优质储层识别与分布特征
5.1 颗粒滩储层识别
5.2 优质储层的分布特征
5.3 优质储层评价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埋藏溶蚀模拟实验的白云岩储层孔隙效应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为例[J]. 郑剑锋,沈安江,黄理力,陈永权,佘敏.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5)
[2]盆地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以四川盆地为例[J]. 刘威. 中国石油石化. 2016(21)
[3]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第32届国际沉积学会议综述[J]. 朱筱敏,李顺利,潘荣,谈明轩,陈贺贺,王星星,陈锋,张梦瑜,侯冰洁,董艳蕾. 古地理学报. 2016(05)
[4]川中地区龙王庙组洞穴充填物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周慧,张宝民,李伟,单秀琴,范建玮,刘静江,张师本,文龙,罗冰,罗文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5]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研究——以四川盆地高磨地区灯影组为例[J]. 王文之,杨跃明,文龙,罗冰,罗文军,夏茂龙,孙赛男. 中国地质. 2016(01)
[6]储层评价研究进展[J]. 陈欢庆,丁超,杜宜静,王珏. 地质科技情报. 2015(05)
[7]四川盆地及邻区震旦纪末—寒武纪早期构造运动性质与作用[J]. 李伟,刘静江,邓胜徽,张宝民,周慧. 石油学报. 2015(05)
[8]白云石化作用及白云岩储层研究进展[J]. 黄擎宇,刘伟,张艳秋,石书缘,王坤. 地球科学进展. 2015(05)
[9]论储层评价中的五性关系[J]. 赵良孝,陈明江. 天然气工业. 2015(01)
[10]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理论[J]. 刘树根,孙玮,宋金民,邓宾,钟勇,罗超,冉波,田艳红,李智武,彭瀚霖,尹柯维. 地学前缘. 2015(03)
博士论文
[1]前陆盆地不同构造部位深层砂岩储层差异性研究[D]. 冯明石.成都理工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四川盆地下寒武统岩相古地理研究[D]. 唐娜.长江大学 2017
[2]四川盆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岩相古地理[D]. 胡平.西南石油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77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17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