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分析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5-09 12:53
针对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沙三中亚段储层平面变化快、纵向多期叠加、岩性油气藏潜力区不明确的问题,运用沉积相综合分析方法,利用岩心地质分析、地震综合解释及测井相分析等手段,明确了柳屯洼陷沉积体系时空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柳屯洼陷西南斜坡为主要物源区,沿邢庄断层下降盘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体;由于单斜构造,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沿上倾方向尖灭,形成岩性遮挡,发育上倾尖灭岩性圈闭,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洼陷东翼、西翼是次要物源区,其中,洼陷东翼沙三中6—沙三中12砂组局部发育浊积扇,沙三中1砂组发育厚层盐岩封盖,形成透镜体岩性油气藏,是进一步扩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的良好地区。
【文章来源】:特种油气藏. 2020,27(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2 物源体系分析
2.1 古地貌特征
2.2 特征元素分布特征
2.3 砂地比分布特征
3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3.1 辫状河三角洲
3.2 滑塌浊积扇
4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5 岩性油气藏潜力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辽中凹陷南洼构造转换带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李强,田晓平,孙风涛,来又春,蔡越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5)
[2]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表征[J]. 田伟,刘慧卿,何顺利,王敬,谢灵.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4)
[3]桌子山地区奥陶系克里摩里组下段等深暖流沉积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李向东,郇雅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4)
[4]非均质碳酸盐岩油气藏酸压数值模拟研究进展与展望[J]. 苟波,马辉运,刘壮,周长林,王琨. 天然气工业. 2019(06)
[5]渤海湾盆地黄河口东洼优质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J]. 许婷,侯读杰,赵子斌,王烨,徐长贵,王飞龙.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7(01)
[6]孔西斜坡Ek22上砂组物源分析及砂体展布规律[J]. 林伶,付东立,郭秋霞.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1)
[7]库车坳陷克深9气藏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J]. 肖鑫,王建民,刘兆龙,杨学君.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1)
[8]大型斜坡区冲积-河流体系沉积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以准噶尔盆地春光区块沙湾组为例[J]. 陈轩,杨振峰,王振奇,岳欣欣,刘焕,张成壮,王雅宁. 石油学报. 2016(09)
[9]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精细描述——以东营凹陷梁11断块沙二段7—8砂层组为例[J]. 国景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01)
[10]长岭凹陷沉积微相对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以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为例[J]. 侯伟,樊太亮,王海华,张月巧,沈武显,王进财.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1(02)
本文编号:3177337
【文章来源】:特种油气藏. 2020,27(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2 物源体系分析
2.1 古地貌特征
2.2 特征元素分布特征
2.3 砂地比分布特征
3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3.1 辫状河三角洲
3.2 滑塌浊积扇
4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5 岩性油气藏潜力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辽中凹陷南洼构造转换带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李强,田晓平,孙风涛,来又春,蔡越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5)
[2]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表征[J]. 田伟,刘慧卿,何顺利,王敬,谢灵.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4)
[3]桌子山地区奥陶系克里摩里组下段等深暖流沉积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李向东,郇雅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4)
[4]非均质碳酸盐岩油气藏酸压数值模拟研究进展与展望[J]. 苟波,马辉运,刘壮,周长林,王琨. 天然气工业. 2019(06)
[5]渤海湾盆地黄河口东洼优质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J]. 许婷,侯读杰,赵子斌,王烨,徐长贵,王飞龙.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7(01)
[6]孔西斜坡Ek22上砂组物源分析及砂体展布规律[J]. 林伶,付东立,郭秋霞.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1)
[7]库车坳陷克深9气藏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J]. 肖鑫,王建民,刘兆龙,杨学君.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1)
[8]大型斜坡区冲积-河流体系沉积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以准噶尔盆地春光区块沙湾组为例[J]. 陈轩,杨振峰,王振奇,岳欣欣,刘焕,张成壮,王雅宁. 石油学报. 2016(09)
[9]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精细描述——以东营凹陷梁11断块沙二段7—8砂层组为例[J]. 国景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01)
[10]长岭凹陷沉积微相对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以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为例[J]. 侯伟,樊太亮,王海华,张月巧,沈武显,王进财.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1(02)
本文编号:3177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17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