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温度对超深裂缝性地层井壁稳定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11 03:03
  温度效应对钻井井壁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不可忽略,特别是超深(>6000 m)裂缝性地层。传统考虑温度效应的坍塌压力预测模型主要适用于连续性地层,温度对裂缝性地层坍塌压力影响的文献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首先通过杜哈梅原理确定温度变化产生的诱导应力场,然后利用坐标转换,考虑裂缝渗流场和温度场耦合,获得裂缝面上应力分布特征,最后,将裂缝面应力场代入岩石破坏准则,建立了考虑温度效应的裂缝性地层井壁失稳预测力学模型,研究了温度和裂缝特征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同应力和裂缝产状条件下,钻井液循环引起的井壁温度降低增大了井壁垮塌的程度,这与传统模型认为循环引起的温度降低有助于井壁稳定的结论相反;井筒液柱压力一定的条件下,井壁稳定性随裂缝产状发生变化,存在裂缝产状敏感区。对于超深裂缝性地层,随着钻井液循环导致井壁围岩温度降低,增大了井壁失稳风险和程度,在防止井壁失稳的坍塌压力当量密度设计方面应考虑温度和裂缝特征的影响。 

【文章来源】:钻井液与完井液. 2020,37(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井壁围岩温度场
    1.1 井筒温度场方程
    1.2 井壁围岩热应力
2 模型与方法
    2.1 裂缝面应力分布
    2.2 井壁失稳预测模型
3 结果与讨论
    3.1 钻井液循环过程中井壁温度分布
    3.2 温度对井壁失稳的影响
    3.3 裂缝对井壁失稳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顺北油气田鹰1井超深井段钻井液关键技术[J]. 林永学,王伟吉,金军斌.  石油钻探技术. 2019(03)
[2]高温高压耦合下含不同倾角充填缝砂岩的强度实验研究[J]. 卢运虎,金衍,陈勉,张健,王海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9(S1)
[3]超深井筒温度分布及其对围岩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J]. 张健,卢运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9(S1)
[4]温度对岩石力学特性及井壁稳定性的影响[J]. 贾利春,陈东,黄兵.  钻采工艺. 2017(05)
[5]气体钻井井壁热应力及井壁稳定性分析[J]. 朱忠喜,杜洪韬,张文波,党文辉,安锦涛.  钻采工艺. 2017(04)
[6]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现状、挑战和“十三五”发展方向[J]. 汪海阁,葛云华,石林.  天然气工业. 2017(04)
[7]库车前陆盆地超深井全井筒提速技术[J]. 滕学清,陈勉,杨沛,李宁,周波.  中国石油勘探. 2016(01)
[8]全球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及理论技术进展[J]. 张光亚,马锋,梁英波,赵喆,秦雁群,刘小兵,张可宝,客伟利.  石油学报. 2015(09)
[9]页岩地层中孔隙热弹性井眼稳定力学模型[J]. 马天寿,陈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S2)
[10]多弱面地层水平井裸眼井壁垮塌量计算模型[J]. 刘志远,陈勉,金衍,杨向同,卢运虎,熊启泉.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01)



本文编号:3180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180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a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