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古隆起及构造应力场恢复

发布时间:2021-05-27 13:59
  库车坳陷东部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构造变形机制与南天山造山带密切相关。综合采用露头共轭节理及白垩系残余厚度分布,分析了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古隆起特征及构造应力场属性。吐格尔明、克孜勒努尔沟、库车河、卡普沙良河、吉迪克以及库车河西6条剖面的共轭节理分析表明,库车坳陷东部新生代构造挤压应力为NNW-SSE向,而中生代的构造挤压应力为NE-SW向。原型盆地恢复显示,库车坳陷白垩纪的沉积中心大致位于大北1井―吐北2井―克拉2井一线,且发育秋里塔格―新和―牙哈―提尔根古隆起带,白垩系原始沉积厚度总体上北厚南薄。在晚白垩世区域抬升剥蚀的构造背景下,坳陷东部受压隆升遭受剥蚀,白垩系残余厚度减薄,呈西厚东薄的趋势。位于坳陷东部的吐格尔明背斜在石炭纪―三叠纪为一个长期存在的继承性沉积古隆起,晚白垩世进一步隆升形成构造古隆起,背斜周缘的白垩系残余厚度进一步减薄。吐格尔明背斜和背斜周缘白垩系残余厚度等值线以及库北1井和库车河剖面周缘白垩系残余厚度等值线的长轴方向均为NW-SE向,进一步证实了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的构造应力为NE-SW向。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古隆起与构造应力场属性主要与特提斯造山带中地体增生和... 

【文章来源】:地质学报. 2020,94(06)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地质背景
2 共轭节理分析
    2.1 研究方法
    2.2 野外数据分析
3 白垩系残余厚度分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博孜9井的发现与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J]. 田军,杨海军,吴超,莫涛,朱文慧,史玲玲.  天然气工业. 2020(01)
[2]库车坳陷东部构造变形样式及演化特征[J]. 张玮,徐振平,赵凤全,吴少军,黄诚,章学岐.  新疆石油地质. 2019(01)
[3]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上和盐下构造变形差异及其控制因素分析[J]. 杨克基,漆家福,马宝军,孙统,张希晨,张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8(02)
[4]库车前陆盆地深层高效致密砂岩气藏形成条件与机理[J]. 鲁雪松,赵孟军,刘可禹,卓勤功,范俊佳,于志超,公言杰.  石油学报. 2018(04)
[5]塔里木盆地大北气田构造应力场解析与数值模拟[J]. 王珂,张惠良,张荣虎,王俊鹏,刘春,杨学君.  地质学报. 2017(11)
[6]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代盆地性状及成因分析[J]. 李勇,漆家福,师俊,孙统,徐振平,余海波,张玮,杨向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7(05)
[7]库车坳陷迪那2气田古近系砂岩储层孔隙构造-成岩演化[J]. 袁静,李欣尧,李际,李春堂,王尉,肖香姣,俞国鼎,吴永平.  地质学报. 2017(09)
[8]库车坳陷东段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及控制因素[J]. 滕学清,李勇,杨沛,杨克基,李宁,谢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7(02)
[9]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代原型盆地分析[J]. 余海波,漆家福,杨宪彰,孙统,刘骐峣,曹淑娟.  新疆石油地质. 2016(06)
[10]库车坳陷东部断裂特征与构造演化[J]. 魏红兴,黄梧桓,罗海宁,黎立,史玲玲,王佐涛.  地球科学. 2016(06)

硕士论文
[1]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构造特征[D]. 张国锋.西北大学 2011
[2]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岩体结构面产状识别方法研究[D]. 施星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本文编号:3207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07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6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