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台地演化
发布时间:2021-05-31 23:43
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的黔东南石阡地区,下古生界地层连续发育,地质现象丰富,是研究扬子台地演化最有利的地区之一。根据野外勘查、实测剖面以及镜下薄片观察资料,识别出陆棚相、台地边缘相、台地相、潮坪相4种沉积相类型,并对扬子碳酸盐岩台地的演化过程进行精细刻画,建立其台地演化模式,研究台地由出现至成熟至衰亡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黔东南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台地演化经历过建设期、发展期、逆演化期3个明显阶段。第二世早期(清虚洞组沉积期)黔南地区开始出现碳酸盐岩沉积,晚期完整的台、坡、盆格局形成;特马豆克期,碳酸盐岩沉积累计厚度达千余米,为发展期的顶峰;早奥陶世大坪期,受郁南运动影响,黔东地区由局限台地向开阔台地转变,受郁南运动的持续影响,台地逐渐向缓坡相过渡,沉积了大套的碎屑岩以及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积的缓坡相岩石组合,拉开了碳酸盐岩台地逆向的序幕。晚奥陶世末,黔中隆起、雪峰隆起相继形成,毕节—遵义—石阡—铜仁一线以南抬升遭受剥蚀,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缺失,中上扬子碳酸盐岩台地的演化迎来终结。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2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单元及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纪构造背景[6-7]
贵州晚寒武世-早志留世地层对比[12]
石阡地区沉积相对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黔南地区中二叠世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演化及古海洋意义[J]. 孟琦,黄恒,颜佳新,陈发垚. 古地理学报. 2018(01)
[2]扬子陆块西部古隆起演化及其对郁南运动的反映[J]. 周恳恳,许效松. 地质论评. 2016(05)
[3]贵州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其分布规律[J]. 易同生,高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5(03)
[4]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纪第三世—芙蓉世古地理[J]. 梁薇,牟传龙,周恳恳,葛祥英,陈超,徐鹏辉. 古地理学报. 2015(02)
[5]碳酸盐岩缓坡向镶边台地的转化:以黔东麻江地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为例[J]. 马志鑫,刘伟,张万平,李波. 地质科技情报. 2013(04)
[6]寒武系碳同位素漂移事件的全球对比性分析[J]. 樊茹,邓胜徽,张学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12)
[7]古陆、古隆与古地理[J]. 许效松,门玉澎,张海全.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0(03)
[8]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期飞仙关期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及演化[J]. 段金宝,黄仁春,程胜辉,曾韬,朱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9]中国南方显生宙大地构造演化简史[J]. 王清晨,蔡立国. 地质学报. 2007(08)
[10]黔中隆起的形成时间及形成机制探讨[J]. 牛新生,冯常茂,刘进. 海相油气地质. 2007(02)
博士论文
[1]中上扬子及其东南缘中奥陶世—早志留世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演化[D]. 周恳恳.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5
[2]中扬子地区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D]. 张鹏飞.中国石油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奥陶系沉积相研究[D]. 尹琼.中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09210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2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单元及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纪构造背景[6-7]
贵州晚寒武世-早志留世地层对比[12]
石阡地区沉积相对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黔南地区中二叠世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演化及古海洋意义[J]. 孟琦,黄恒,颜佳新,陈发垚. 古地理学报. 2018(01)
[2]扬子陆块西部古隆起演化及其对郁南运动的反映[J]. 周恳恳,许效松. 地质论评. 2016(05)
[3]贵州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其分布规律[J]. 易同生,高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5(03)
[4]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纪第三世—芙蓉世古地理[J]. 梁薇,牟传龙,周恳恳,葛祥英,陈超,徐鹏辉. 古地理学报. 2015(02)
[5]碳酸盐岩缓坡向镶边台地的转化:以黔东麻江地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为例[J]. 马志鑫,刘伟,张万平,李波. 地质科技情报. 2013(04)
[6]寒武系碳同位素漂移事件的全球对比性分析[J]. 樊茹,邓胜徽,张学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12)
[7]古陆、古隆与古地理[J]. 许效松,门玉澎,张海全.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0(03)
[8]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期飞仙关期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及演化[J]. 段金宝,黄仁春,程胜辉,曾韬,朱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9]中国南方显生宙大地构造演化简史[J]. 王清晨,蔡立国. 地质学报. 2007(08)
[10]黔中隆起的形成时间及形成机制探讨[J]. 牛新生,冯常茂,刘进. 海相油气地质. 2007(02)
博士论文
[1]中上扬子及其东南缘中奥陶世—早志留世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演化[D]. 周恳恳.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5
[2]中扬子地区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D]. 张鹏飞.中国石油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奥陶系沉积相研究[D]. 尹琼.中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09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09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