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南泥湾油田开采过程中解堵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6 21:24
  南泥湾油田研究区A属于特低渗油田,在油田的开采过程中,由于长期注水导致注水井因地层堵塞而使渗透率下降、油层吸水能力下降,造成注水压力升高、注水量不达标的现象,导致地层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油井产量下降。本文系统的研究了该区域长4+5油层,该区域的孔隙类型以次生溶蚀孔隙与原生粒间孔隙为主;储层具有中等偏强酸敏、中等偏弱速敏、弱水敏、弱压敏等特征。结合研究区注水开发现状,对长4+5层注水井堵塞类型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导致地层堵塞的主要原因为注入水质不达标造成的结垢,次要原因为中等偏弱速敏性造成的地层堵塞。对历年来使用的解堵增注措施进行效果评价,解堵增注技术有效期普遍不长。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研究区油藏特征,优选了多氢酸解堵体系。从多氢酸的添加剂选择,多氢酸性能、多氢酸解堵剂性能以及酸液对地层的适应性等方面开展了评价,结果表明多氢酸体系有着较好的解堵效果。在现场试验中选取了N199-1井与N281井进行试验,结果证明多氢酸解堵剂对于目标井有良好的解堵效果,为该区域的注水井解堵增注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南泥湾油田开采过程中解堵技术研究


南泥湾油田研究区A区域位置图

区域图,背景,区域,三角洲


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图2-2研究区A区域构造背景图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主要为内陆湖泊沉积体系,延长组由上到下可以分为10个油层组,分别为长1至长10,其中长7期发育为深湖-半深湖亚相,分布广泛且沉积厚度大的优质泥页岩存在于沉积相中,它们是盆地内的主力烃源岩,这些泥页岩是中生界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长6期,表现为湖盆的不断萎缩,三角洲不断向前进积,该期主要以河流沉积砂体、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砂体为主,为延长组油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储集条件;延长组长4+5期是长7之后又出现一次短暂的湖侵,湖水进一步扩大,分割性减弱,三角洲建设进程减慢,许多大型的三角洲的平原化和沼泽化,在三角洲前缘砂体上沉积了大面积的漫滩沼泽相泥岩,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盖层。本区主要含油层位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藏埋深在692.5m。长4+5油组中包含长4+51、长4+52两个油层亚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储层好坏明显受沉积相带控制。岩性、物性、含油性在纵、横向上变化较大,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的富集取决于储层岩性、物性、厚度、成岩后生作用等因素控制,属岩性油藏。

颗粒,孔隙,溶孔


第二章南泥湾油田A区块长4+5油藏地质特征及储层敏感性分析92.2研究区A长4+5储层岩石的孔喉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2.2.1孔隙类型通过薄片研究分析表明,研究区A延长组长4+5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占比为47.4%的原生粒间孔和占比50.3%的次生孔隙,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是次生孔隙的主要组成部分。(1)原生粒间孔砂岩储层通过压实和新生矿物充填后残留的原生粒间孔隙空间称为残余原生粒间孔。它的形成受到成岩作用以及砂岩成分、组构的控制。以此类孔隙为主砂岩储层的主要特征为孔隙大、喉道粗和孔隙之间的连通性好。研究区长4+5油层中残余原生粒间孔隙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研究区内发育最好的是由绿泥石薄膜胶结后所形成的残余粒间孔(图2-3、图2-4、图2-5);其次是由长石和石英矿物次生加大后形成的残余粒间孔(图2-4、图2-6),此类型在研究区内含量相对于第一种较少;第三种常见的残余原生粒间孔隙类型则是由粘土矿物或浊沸石充填胶结之后的残余粒间孔(图2-6、图2-7)。原生粒间孔是研究区长4+5储层中分布最广的孔隙类型,原生粒间孔的含量一般在1%~9%之间,平均2.4%左右,约占各类孔隙的47.4%。.图2-3长石细粒砂岩,绿泥石薄膜发育孔隙因薄膜胶结而连通性差图2-4颗粒定向排列,压嵌状接触,石英加大明显,浊沸石微溶,微裂隙层面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几种常用酸液的缓速性能研究[J]. 曹颖.  化学世界. 2019(03)
[2]多氢酸酸化反应特征及动力学[J]. 高嘉珮,彭冲,牛梦龙,郑建刚,李亚洲,欧阳诗昆,李稳宏.  石油学报. 2019(02)
[3]多氢酸酸化解堵技术的试验研究[J]. 吴庆莉.  化工管理. 2018(36)
[4]多氢酸酸化技术在油藏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J]. 马越,佟汉林.  石化技术. 2017(09)
[5]多氢酸解堵技术研究与实验[J]. 饶洪波.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08)
[6]多氢酸与砂岩矿物反应特性实验研究[J]. 高翔,蒋建方,宋清新,赵珊,齐晶,王云峰.  精细化工. 2016(11)
[7]宝浪油田污水回注井解堵技术研究[J]. 刘建国,唐恩.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15)
[8]海上油田注水井单步法在线酸化技术[J]. 刘平礼,张璐,潘亿勇,王天慧,赵立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9]胜利油田注水井增注技术新进展[J]. 李常友.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4(01)
[10]土酸酸化对注水井储层解堵效果的评价[J]. 赵海建,刘平礼,范珂瑞,陶洪华,沈群.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2(12)

博士论文
[1]分层注水储层参数变化机理与配注参数动态调配方法研究[D]. 张玉荣.东北石油大学 2011
[2]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形成及其调堵的随机模拟[D]. 胡书勇.西南石油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非均质油藏选择性解堵技术研究[D]. 蒋瑞和.大庆石油学院 2003



本文编号:3215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15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2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