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致密油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针对科学布井和高效钻井
发布时间:2021-06-07 06:15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主要为重力流砂体沉积,砂体的分布在垂向和横向上均复杂多变,单砂体厚度薄,对高效钻井和生产提出了挑战。文章提出了一套利用近钻头随钻测量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方法。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油藏和地质力学模型,进行钻井位置优选、工厂化平台设计、钻井作业实施和地质导向方案优化,使井轨迹设计科学合理,钻井过程中提高砂体钻遇率,同时保证后期生产阶段较高的单井产量与井区的最终长期累计产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优质储层主要为碎屑流的块状砂岩,提高钻遇率的核心在于利用实时传输随钻测量数据,综合分析钻、测、录数据,确定钻头在沉积旋回的位置,从而确定地质导向作业方案。在该方法指导下实施的两口水平井钻井作业,油层钻遇率较周边井钻遇率提高5%~10%;通过早期基于地质模型和地质力学模型基础上的数值模拟,结合钻井和生产实践科学布井,最终选定400m为研究区最佳水平井井距。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勘探. 2020,25(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三维建模孔隙度结果
北美Midland盆地Wolfcamp统主体孔隙度在4%~10%,主体渗透率在0.001~0.1m D(地下)[14-15]。而长7致密油储层孔隙度为6%~10%,渗透率为0.1~1mD(地表),根据当地生产经验,地表渗透率通常是地下渗透率的5~10倍,也就是说长庆油田当地的物性条件与北美的致密储层存在一定差异。目前北美致密油的井距普遍在200m左右,对于长7致密油储层的井距不能简单套用,需要根据自身孔渗条件来优化。本次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块内所有井的相关参数的分析,建立理论模型(表1),并根据研究区块的流体高压物性(表2)和相对渗透率数据(图11)建立了油藏模型,开展了不同井距条件下的钻前油藏数值模拟和单井产量预测(以1500m水平段作为模拟水平段长),以中长期产量为导向来优化井距。表中统计的渗透率是地面空气渗透率,本研究中模拟所用渗透率取地面空气渗透率的0.1倍(参考上文论述)。
块状中细砂岩通常被具有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泥页岩/泥质粉砂岩覆盖,体现出碎屑流和浊流的交替沉积现象(图2);从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数据上进行的综合测井相分析得出,厚度较大的砂体通常具有较好的孔渗条件,通常粒度也较大,为块状层理;优质储层为厚度较大的碎屑流沉积的块状中细砂岩,细砂岩为主,孔隙度在8%左右(图3和图4)。图3 碎屑流块状砂岩岩心和测井资料解释对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进展[J]. 付金华,牛小兵,淡卫东,冯胜斌,梁晓伟,辛红刚,尤源.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5)
[2]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致密油储层特征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为例[J]. 王汇智,赵卫卫,何浩男,冯静. 非常规油气. 2019(02)
[3]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水平井地质工程一体化导向技术应用[J]. 梁兴,徐进宾,刘成,焦亚军,舒红林,陈安环,卞维坤,陶晓峰.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2)
[4]二叠盆地Wolfcamp统致密油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J]. 孙相灿,童晓光,张光亚,温志新,王兆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5]三维地质导向在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中的应用[J]. 吴宗国,梁兴,董健毅,李兆丰,张朝,王高成,高阳,李峋. 中国石油勘探. 2017(01)
[6]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规模富集可开发主控因素[J]. 付金华,喻建,徐黎明,牛小兵,冯胜斌,王秀娟,尤源,李涛. 中国石油勘探. 2015(05)
[7]深水块状砂岩碎屑流成因的直接证据:“泥包砾”结构——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研究为例[J]. 李相博,刘化清,张忠义,袁效奇,完颜容,牛海青,廖建波,王菁. 沉积学报. 2014(04)
[8]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压油藏特征与形成机制[J]. 段毅,曹喜喜,赵阳,张忠义,余永进,吴应忠,徐丽,何金先,夏嘉,张晓丽,赵彦德,齐亚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4(03)
[9]陆相湖盆深水砂质碎屑流成因机制与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 邹才能,赵政璋,杨华,付金华,朱如凯,袁选俊,王岚. 沉积学报. 2009(06)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异常低压成因及对成藏的影响[D]. 李士祥.成都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16041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勘探. 2020,25(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三维建模孔隙度结果
北美Midland盆地Wolfcamp统主体孔隙度在4%~10%,主体渗透率在0.001~0.1m D(地下)[14-15]。而长7致密油储层孔隙度为6%~10%,渗透率为0.1~1mD(地表),根据当地生产经验,地表渗透率通常是地下渗透率的5~10倍,也就是说长庆油田当地的物性条件与北美的致密储层存在一定差异。目前北美致密油的井距普遍在200m左右,对于长7致密油储层的井距不能简单套用,需要根据自身孔渗条件来优化。本次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块内所有井的相关参数的分析,建立理论模型(表1),并根据研究区块的流体高压物性(表2)和相对渗透率数据(图11)建立了油藏模型,开展了不同井距条件下的钻前油藏数值模拟和单井产量预测(以1500m水平段作为模拟水平段长),以中长期产量为导向来优化井距。表中统计的渗透率是地面空气渗透率,本研究中模拟所用渗透率取地面空气渗透率的0.1倍(参考上文论述)。
块状中细砂岩通常被具有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泥页岩/泥质粉砂岩覆盖,体现出碎屑流和浊流的交替沉积现象(图2);从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数据上进行的综合测井相分析得出,厚度较大的砂体通常具有较好的孔渗条件,通常粒度也较大,为块状层理;优质储层为厚度较大的碎屑流沉积的块状中细砂岩,细砂岩为主,孔隙度在8%左右(图3和图4)。图3 碎屑流块状砂岩岩心和测井资料解释对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进展[J]. 付金华,牛小兵,淡卫东,冯胜斌,梁晓伟,辛红刚,尤源.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5)
[2]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致密油储层特征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为例[J]. 王汇智,赵卫卫,何浩男,冯静. 非常规油气. 2019(02)
[3]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水平井地质工程一体化导向技术应用[J]. 梁兴,徐进宾,刘成,焦亚军,舒红林,陈安环,卞维坤,陶晓峰.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2)
[4]二叠盆地Wolfcamp统致密油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J]. 孙相灿,童晓光,张光亚,温志新,王兆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5]三维地质导向在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中的应用[J]. 吴宗国,梁兴,董健毅,李兆丰,张朝,王高成,高阳,李峋. 中国石油勘探. 2017(01)
[6]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规模富集可开发主控因素[J]. 付金华,喻建,徐黎明,牛小兵,冯胜斌,王秀娟,尤源,李涛. 中国石油勘探. 2015(05)
[7]深水块状砂岩碎屑流成因的直接证据:“泥包砾”结构——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研究为例[J]. 李相博,刘化清,张忠义,袁效奇,完颜容,牛海青,廖建波,王菁. 沉积学报. 2014(04)
[8]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压油藏特征与形成机制[J]. 段毅,曹喜喜,赵阳,张忠义,余永进,吴应忠,徐丽,何金先,夏嘉,张晓丽,赵彦德,齐亚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4(03)
[9]陆相湖盆深水砂质碎屑流成因机制与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 邹才能,赵政璋,杨华,付金华,朱如凯,袁选俊,王岚. 沉积学报. 2009(06)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异常低压成因及对成藏的影响[D]. 李士祥.成都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16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1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