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湖砾岩致密油“甜点”分类评价及其工程应用
发布时间:2021-06-08 23:02
随着全球油气勘探向着深层、隐蔽、非常规拓展,国内的盆地油气勘探工作也不断有新的突破,新疆准噶尔盆地玛湖致密砾岩油藏资源富集,蕴含巨大的规模建产潜力。但是影响油藏渗流能力的因素复杂多样,同时在油藏开发中面临非均质性强,"甜点"的确定和分类评价难度大,两向水平主应力之差大,水力压裂缝形成、扩展机理认识不清,成本高、地质条件复杂等困难,以地质和工程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将研究区的地质特征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制定了针对该类油藏的"甜点"分类评价标准,采用了密切割体积压裂方法,探索了"长水平段、密切割、小井距、大井丛、工厂化"的立体开发技术试验等,形成了一套致密砾岩储层高效开发的技术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甜点"描述精度及三维地质模型精度的提高,显著地提升了钻完井工程效率,水平段轨迹平均调整次数由5次下降为2次,油层钻遇率达到90%以上;玛131井区平均簇间距由67m降至35m,300天平均累计产量增加37.5%。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勘探. 2020,25(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各区块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2中倾斜的红色短线表示相互平行的短裂缝(天然裂缝),σH和σh分别为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由图3可以明显看到,当水平应力差超过4MPa后,裂缝趋于单一化(图3d);水平应力差为6MPa时,水力裂缝基本沿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图3e)。图3 不同应力差条件下压裂裂缝的扩展形态[22]
图2 天然裂缝及水平地应力方向示意图[22]对比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砂岩、页岩和砾岩的破裂特征,发现砾岩比页岩和砂岩更容易形成缝网,而页岩和砂岩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则多形成垂直裂缝。但是目前对此项试验结果仅限于定性的认识,还缺乏定量的描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致密油藏开发理论研究进展[J]. 朱维耀,岳明,刘昀枫,刘凯,宋智勇. 工程科学学报. 2019(09)
[2]地质工程一体化在克深24构造高效勘探中的应用[J]. 尹国庆,张辉,王海应,王志民,刘新宇. 新疆石油地质. 2019(04)
[3]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特征及开发意义[J]. 樊建明,陈小东,雷征东,高武彬,王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4]致密砂岩油藏体积压裂簇间距优化新方法[J]. 王天驹,陈赞,王蕊,吴春方,徐鸿志,郝志伟. 新疆石油地质. 2019(03)
[5]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YS108区块小井距错层开发模式探讨[J]. 黄小青,王建君,杜悦,李林,张卓.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04)
[6]泾河油田裂缝型致密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J]. 刘忠群.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7]非常规油气藏地质工程一体化数据优化应用的思考与建议[J]. 李国欣,王峰,皮学军,刘合.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2)
[8]吐哈油田复杂油藏勘探地质工程一体化精细管理实践[J]. 孙宏亮,梁瑜,王晶,钱峰,崔彦立,罗珺,王波,杨莹.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2)
[9]玛湖致密砾岩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探索与实践[J]. 许江文,李建民,邬元月,丁坤,江洪.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2)
[10]玛湖致密砾岩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适应性分析[J]. 李建民,吴宝成,赵海燕,承宁,黄佳玲.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2)
硕士论文
[1]砾岩油藏小井距聚驱适应性评价研究[D]. 祝海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
[2]高应力条件下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的影响研究[D]. 张子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
[3]芦草沟致密油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簇间距优化研究[D]. 黄静.西南石油大学 2016
[4]姬嫄油田黄39井区小井距开发试验方案研究[D]. 刘超.西南石油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19389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勘探. 2020,25(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各区块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2中倾斜的红色短线表示相互平行的短裂缝(天然裂缝),σH和σh分别为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由图3可以明显看到,当水平应力差超过4MPa后,裂缝趋于单一化(图3d);水平应力差为6MPa时,水力裂缝基本沿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图3e)。图3 不同应力差条件下压裂裂缝的扩展形态[22]
图2 天然裂缝及水平地应力方向示意图[22]对比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砂岩、页岩和砾岩的破裂特征,发现砾岩比页岩和砂岩更容易形成缝网,而页岩和砂岩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则多形成垂直裂缝。但是目前对此项试验结果仅限于定性的认识,还缺乏定量的描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致密油藏开发理论研究进展[J]. 朱维耀,岳明,刘昀枫,刘凯,宋智勇. 工程科学学报. 2019(09)
[2]地质工程一体化在克深24构造高效勘探中的应用[J]. 尹国庆,张辉,王海应,王志民,刘新宇. 新疆石油地质. 2019(04)
[3]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特征及开发意义[J]. 樊建明,陈小东,雷征东,高武彬,王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4]致密砂岩油藏体积压裂簇间距优化新方法[J]. 王天驹,陈赞,王蕊,吴春方,徐鸿志,郝志伟. 新疆石油地质. 2019(03)
[5]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YS108区块小井距错层开发模式探讨[J]. 黄小青,王建君,杜悦,李林,张卓.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04)
[6]泾河油田裂缝型致密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J]. 刘忠群.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7]非常规油气藏地质工程一体化数据优化应用的思考与建议[J]. 李国欣,王峰,皮学军,刘合.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2)
[8]吐哈油田复杂油藏勘探地质工程一体化精细管理实践[J]. 孙宏亮,梁瑜,王晶,钱峰,崔彦立,罗珺,王波,杨莹.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2)
[9]玛湖致密砾岩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探索与实践[J]. 许江文,李建民,邬元月,丁坤,江洪.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2)
[10]玛湖致密砾岩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适应性分析[J]. 李建民,吴宝成,赵海燕,承宁,黄佳玲.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2)
硕士论文
[1]砾岩油藏小井距聚驱适应性评价研究[D]. 祝海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
[2]高应力条件下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的影响研究[D]. 张子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
[3]芦草沟致密油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簇间距优化研究[D]. 黄静.西南石油大学 2016
[4]姬嫄油田黄39井区小井距开发试验方案研究[D]. 刘超.西南石油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19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19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