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十区西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宏观油水分布控制因素
发布时间:2021-06-09 08:44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布状况复杂。弄清其在区域尺度上(10 km×10 km)的宏观油水分布规律,对于缝洞型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控水稳油意义重大。本文以塔河油田十区西为研究区,在全方位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处理、解释和反演的基础上,对岩溶古构造和开发过程中的油水动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油水宏观平面分布格局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在加里东中期第I幕岩溶发生期形成了相对均匀的古岩溶含水层,在海西早期油气充注进古岩溶含水介质以后,海西晚期发生的深部热液活动对缝洞体进行了封闭定容,造成缝洞分隔,并且奠定了目前油水在平面上的宏观分布格局。
【文章来源】:中国岩溶. 2020,39(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的构造位置示意图[13,15]
研究区生产井的日均原油产量和平均含水率
研究区生产井的日均产油量等级平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三种不同地震成像效果对比[J]. 薛明喜,陈开远,李海英,于光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18)
[2]深层碳酸盐岩原位模拟实验及勘探启示——以川东北地区二叠系为例[J]. 王明筏,陈超. 海相油气地质. 2018(02)
[3]深层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改造效应的模拟实验研究[J]. 寿建峰,佘敏,沈安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05)
[4]潮湿环境下典型碳酸盐岩缝洞系统充填模式探讨[J]. 曹建文,夏日元,张庆玉,梁彬,邹胜章. 石油实验地质. 2016(01)
[5]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分隔性研究[J]. 荣元帅,胡文革,蒲万芬,巫波,刘遥,鲁新便,李新华. 石油实验地质. 2015(05)
[6]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深部热液特征分析[J]. 李辉,李国蓉,罗韵,符浩,高鱼伟,朱永源,张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4(06)
[7]基于模拟实验的原位观察对碳酸盐岩深部溶蚀的再认识[J]. 杨云坤,刘波,秦善,罗平,张单明,周明辉,石开波,田永净.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8]地震古岩溶学理论及应用[J]. 李宗杰,刘群,李海英,邓光校,彭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9]塔河油田艾丁地区奥陶系油气藏特征与成藏期[J]. 丁勇,彭守涛,夏东领. 新疆石油地质. 2013(03)
[10]塔河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系统流体动态连通性研究[J]. 康志宏,陈琳,鲁新便,杨敏. 地学前缘. 2012(02)
博士论文
[1]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预测研究[D]. 赵裕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2]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油藏油水关系研究[D]. 赵文革.成都理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托甫台TP12CX缝洞单元油水分布研究[D]. 佀冬梅.成都理工大学 2014
[2]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溶洞储集体岩溶塌陷结构特征研究[D]. 牛玉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3]塔河12区奥陶系缝洞油藏油水分布特征研究[D]. 杜凯.成都理工大学 2012
[4]塔河油田艾丁地区奥陶系油气藏特征研究[D]. 董志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5]塔河4区奥陶系油藏缝洞系统生产特征及油水分布模式[D]. 黄婷婷.成都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20265
【文章来源】:中国岩溶. 2020,39(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的构造位置示意图[13,15]
研究区生产井的日均原油产量和平均含水率
研究区生产井的日均产油量等级平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三种不同地震成像效果对比[J]. 薛明喜,陈开远,李海英,于光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18)
[2]深层碳酸盐岩原位模拟实验及勘探启示——以川东北地区二叠系为例[J]. 王明筏,陈超. 海相油气地质. 2018(02)
[3]深层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改造效应的模拟实验研究[J]. 寿建峰,佘敏,沈安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05)
[4]潮湿环境下典型碳酸盐岩缝洞系统充填模式探讨[J]. 曹建文,夏日元,张庆玉,梁彬,邹胜章. 石油实验地质. 2016(01)
[5]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分隔性研究[J]. 荣元帅,胡文革,蒲万芬,巫波,刘遥,鲁新便,李新华. 石油实验地质. 2015(05)
[6]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深部热液特征分析[J]. 李辉,李国蓉,罗韵,符浩,高鱼伟,朱永源,张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4(06)
[7]基于模拟实验的原位观察对碳酸盐岩深部溶蚀的再认识[J]. 杨云坤,刘波,秦善,罗平,张单明,周明辉,石开波,田永净.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8]地震古岩溶学理论及应用[J]. 李宗杰,刘群,李海英,邓光校,彭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9]塔河油田艾丁地区奥陶系油气藏特征与成藏期[J]. 丁勇,彭守涛,夏东领. 新疆石油地质. 2013(03)
[10]塔河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系统流体动态连通性研究[J]. 康志宏,陈琳,鲁新便,杨敏. 地学前缘. 2012(02)
博士论文
[1]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预测研究[D]. 赵裕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2]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油藏油水关系研究[D]. 赵文革.成都理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托甫台TP12CX缝洞单元油水分布研究[D]. 佀冬梅.成都理工大学 2014
[2]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溶洞储集体岩溶塌陷结构特征研究[D]. 牛玉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3]塔河12区奥陶系缝洞油藏油水分布特征研究[D]. 杜凯.成都理工大学 2012
[4]塔河油田艾丁地区奥陶系油气藏特征研究[D]. 董志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5]塔河4区奥陶系油藏缝洞系统生产特征及油水分布模式[D]. 黄婷婷.成都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20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2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