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循环钻井技术返砂导流线设计及适应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16 17:27
针对常规返砂管道无法满足反循环钻井技术返砂要求的问题,采用耐冲软管与排砂硬管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两种新型返砂导流管道方案——U形线方案和悬链线方案。建立了悬链线及U形线的返砂导流管道数学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管道整体特别是T形接头处进行流动及冲刷腐蚀模拟。根据模拟结果优选出悬链线方案,并且研究了相关配套设备,给出完整的返砂系统优化设计。在乐安油田选取一口试验井进行了5 d的反循环钻井试验,试验中,返砂效率接近92. 53%,起钻后井底基本无沉砂。研究结果可为双壁钻杆反循环钻井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文章来源】:石油机械. 2020,48(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U形线返砂导流管线T形接头网格划分
气体的工作压力为70 k Pa,入口流量为30m3/min,入口流速为19 m/s,质量流量为0.600 5kg/s。分别对粒径1、6和10 mm砂子的管内流动、接头冲蚀磨损情况以及能否从井底返砂情况进行分析模拟。忽略含水量,井眼直径为444.5 mm,砂子密度为2 100 kg/m3。采用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和双精度格式计算空气流场。压力场与速度场采用Simple耦合方法。速度场采用一阶迎风格式迭代,收敛后设置二阶迎风格式迭代。流道模型迭代计算到940次左右达到收敛条件,计算残差如图3所示。1.1.4 流动数值模拟
在流量30 m3/min的情况下,计算得整个U形线返砂导流管线压降为18.961 kPa。通过对不同网格精度下的导流管线进行模拟,其压降均控制在18 k Pa左右,证明网格划分符合计算模拟要求。流动速度模型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a可知,U形线返砂导流管线中的流速变化不大,微小波动也基本在T形接头处。因此,针对T形接头处的模拟流动情况进行观察,该处流速如图4b所示。从图4b可见,流速在两个弯头处有剧烈变化。流体流经弯头发生了明显的流动分离:转向外侧壁面附近为高速区,流体流速可达15~16 m/s,在弯头联通接头处并未发现明显的大漩涡,但是在双T形弯头的封闭口有明显的漩涡,但其流速较低。通过流速模拟分析,在双T形弯头封闭口处的三维漩涡区由于惯性将会有砂粒流入,砂砾在漩涡的作用下会对壁面产生持续磨损。在流速较高的高速区(图4b中红色椭圆指示区)将产生剧烈的壁面磨损。由于砂粒的惯性较大,具体磨损位置和流场的高速区会略有偏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ReelWell钻井反向射流抽吸技术及工具研究[J]. 黄涛,李军,宋学锋,汪伟,任凯. 石油机械. 2019(02)
[2]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在高石001-H2井的实践与认识[J]. 周峰,左星,李明宗. 钻采工艺. 2017(05)
[3]气举反循环技术在石油钻井中的适应性分析[J]. 彭彬,李帮民,王丹,吴超,王惠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19)
[4]反循环双壁钻具研究与应用[J]. 刘义彬,郭贤伟,季小娜,董赵朋,田晓勇,王小娜. 石油矿场机械. 2014(06)
[5]双壁钻杆钻井技术及适用性分析[J]. 杨光,汲生龙,白立业,曹继飞,张国彬. 西部探矿工程. 2013(03)
[6]双通道钻杆反循环钻井方法在深水钻井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J]. 孙宝江,公培斌,刘震,尚占魁,刘晓兰. 中国海上油气. 2013(01)
[7]元坝272H井超深硬地层侧钻技术[J]. 闫光庆,刘匡晓,郭瑞昌,刘建华,吴海燕. 石油钻探技术. 2013(01)
[8]RDM技术中双壁钻杆环空钻井液流动模拟研究[J]. 陈颖杰,杨尢珩,王平,马天寿,刘景涛,张峰. 石油机械. 2011(05)
[9]国外ReelWell钻井新技术及其应用[J]. 陈颖杰,马天寿,曾欣,樊凯,韩雄,袁建波. 石油机械. 2010(08)
[10]气体钻井技术剖析及研究前景展望[J]. 张晓东,吴臣德,张园,张天津. 石油机械. 2008(06)
本文编号:3233488
【文章来源】:石油机械. 2020,48(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U形线返砂导流管线T形接头网格划分
气体的工作压力为70 k Pa,入口流量为30m3/min,入口流速为19 m/s,质量流量为0.600 5kg/s。分别对粒径1、6和10 mm砂子的管内流动、接头冲蚀磨损情况以及能否从井底返砂情况进行分析模拟。忽略含水量,井眼直径为444.5 mm,砂子密度为2 100 kg/m3。采用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和双精度格式计算空气流场。压力场与速度场采用Simple耦合方法。速度场采用一阶迎风格式迭代,收敛后设置二阶迎风格式迭代。流道模型迭代计算到940次左右达到收敛条件,计算残差如图3所示。1.1.4 流动数值模拟
在流量30 m3/min的情况下,计算得整个U形线返砂导流管线压降为18.961 kPa。通过对不同网格精度下的导流管线进行模拟,其压降均控制在18 k Pa左右,证明网格划分符合计算模拟要求。流动速度模型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a可知,U形线返砂导流管线中的流速变化不大,微小波动也基本在T形接头处。因此,针对T形接头处的模拟流动情况进行观察,该处流速如图4b所示。从图4b可见,流速在两个弯头处有剧烈变化。流体流经弯头发生了明显的流动分离:转向外侧壁面附近为高速区,流体流速可达15~16 m/s,在弯头联通接头处并未发现明显的大漩涡,但是在双T形弯头的封闭口有明显的漩涡,但其流速较低。通过流速模拟分析,在双T形弯头封闭口处的三维漩涡区由于惯性将会有砂粒流入,砂砾在漩涡的作用下会对壁面产生持续磨损。在流速较高的高速区(图4b中红色椭圆指示区)将产生剧烈的壁面磨损。由于砂粒的惯性较大,具体磨损位置和流场的高速区会略有偏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ReelWell钻井反向射流抽吸技术及工具研究[J]. 黄涛,李军,宋学锋,汪伟,任凯. 石油机械. 2019(02)
[2]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在高石001-H2井的实践与认识[J]. 周峰,左星,李明宗. 钻采工艺. 2017(05)
[3]气举反循环技术在石油钻井中的适应性分析[J]. 彭彬,李帮民,王丹,吴超,王惠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19)
[4]反循环双壁钻具研究与应用[J]. 刘义彬,郭贤伟,季小娜,董赵朋,田晓勇,王小娜. 石油矿场机械. 2014(06)
[5]双壁钻杆钻井技术及适用性分析[J]. 杨光,汲生龙,白立业,曹继飞,张国彬. 西部探矿工程. 2013(03)
[6]双通道钻杆反循环钻井方法在深水钻井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J]. 孙宝江,公培斌,刘震,尚占魁,刘晓兰. 中国海上油气. 2013(01)
[7]元坝272H井超深硬地层侧钻技术[J]. 闫光庆,刘匡晓,郭瑞昌,刘建华,吴海燕. 石油钻探技术. 2013(01)
[8]RDM技术中双壁钻杆环空钻井液流动模拟研究[J]. 陈颖杰,杨尢珩,王平,马天寿,刘景涛,张峰. 石油机械. 2011(05)
[9]国外ReelWell钻井新技术及其应用[J]. 陈颖杰,马天寿,曾欣,樊凯,韩雄,袁建波. 石油机械. 2010(08)
[10]气体钻井技术剖析及研究前景展望[J]. 张晓东,吴臣德,张园,张天津. 石油机械. 2008(06)
本文编号:3233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33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