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加里东运动幕次研究现状综述

发布时间:2021-06-18 14:35
  四川盆地位于上扬子北缘,前人研究表明加里东运动对四川盆地岩相古地理格局和油气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但已有的研究成果之间存在较大分歧。通过系统梳理和对比前人在华南板块上形成的构造认识,首先将华南板块上发生的加里东运动分为3幕:郁南运动、都匀运动和广西运动,并对华南加里东运动的构造演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通过对比分析,归纳了加里东运动在四川盆地周缘与内部的同步响应特征;最后根据川中地区地层的剥蚀情况以及沉积环境,进一步明确了川中古隆起的构造演化,认为川中古隆起发育于兴凯地裂运动,后受到加里东期3幕运动的改造变形,最终在二叠纪前定型为大型鼻状古隆起。在此期间,川中古隆起形成了多个不整合面,发育了多套有利储层,其研究成果可以为下一步的勘探部署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地质科技通报. 2020,39(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加里东运动幕次研究现状综述


扬子区志留纪晚期地层划分与对比(据文献[49]修改)

构造运动,引用文献,板块,加里东期


郁南运动最初是指广东省郁南县在寒武纪末期发生的一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奥陶系与寒武系地层之间的不整合面。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冈瓦纳大陆正在聚合,澳大利亚板块和印度板块之间发生了碰撞造山事件,推测郁南运动是该事件在华南板块上的响应[26]。郁南运动不仅使武夷-云开一带、大明山、大瑶山、雪峰山、南盘江坳陷以及桂中坳陷均受到影响[27],而且对江南隆起带东南方向的桂粤湘闽地区也产生了构造响应[28],因此,在华南板块上形成了多个区域不整合面。例如,在武夷-云开地块北缘,奥陶系底部巨厚砾岩不整合于寒武系之上[29],在桂东和粤西一带,奥陶系底部变质砾岩与寒武系以平行不整合接触[30]。由此可看出,郁南运动是发生在寒武纪末-奥陶纪初的一次大范围的构造运动,影响了华南大部分区域。在此时期,四川盆地西缘由于受到了青藏板块的逆冲作用而发生了冶里运动,使地层整体抬升,上寒武统遭受剥蚀[31];在四川盆地北缘,南郑上升使米仓山以及大巴山一带隆升成陆,大面积缺失中、上寒武统至中、下奥陶统[32];在滇黔地区,云贵运动使黔中、黔北地区形成水下隆起,牛首山隆升成陆,并使滇中古陆与牛首山古陆连为一体而形成滇黔古陆[33]。因为冶里运动、南郑上升、云贵运动均发生在中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期间,并且板块间的碰撞均受到冈瓦纳大陆聚合的影响,因此,笔者将上述3个构造运动归结为发生在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区域性构造运动,统一用郁南运动来代表这些构造运动在四川盆地西缘、北缘和滇黔地区的构造响应。2.2 都匀运动

地质图,岩溶,四川盆地,地质图


早古生代,川中古隆起的构造演化是经过兴凯地裂运动和加里东运动叠加形成的,它对岩溶储层的发育和展布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图4)。图4 川中古隆起下组合多期岩溶叠合发育特征(据文献[46,63]修改,A-A′剖面位置见图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南陆区板块活动与构造体系的形成演化——纪念李四光先生诞辰130周年[J]. 杨明桂,王光辉.  地质学报. 2019(03)
[2]黔西北五指山地区加里东期盲冲断层的厘定及其找矿意义[J]. 兰安平,任厚州,刘雨,单永波,杨兴玉,安琦,谭华,吴才进,徐磊,卢贸达,肖凯,莫露露.  地质科技情报. 2019(02)
[3]川中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晶粒白云岩储集性能及成因机制[J]. 王雅萍,杨雪飞,王兴志,黄梓桑,陈超,杨跃明,罗文军.  地质科技情报. 2019(01)
[4]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及勘探方向[J]. 马新华,杨雨,文龙,罗冰.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1)
[5]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模式与勘探领域[J]. 魏国齐,杨威,谢武仁,金惠,苏楠,孙爱,沈珏红,郝翠果.  石油学报. 2018(12)
[6]中国志留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J]. 戎嘉余,王怿,詹仁斌,樊隽轩,黄冰,唐鹏,李越,张小乐,吴荣昌,王光旭,魏鑫.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1)
[7]扬子东南缘北东段加里东期构造不整合特征[J]. 陈秀其,周涛发,侯明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8]粤北早古生代花山岩体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J]. 秦拯纬,付建明,卢友月,马丽艳,程顺波.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3)
[9]从板缘碰撞到陆内造山:华南东南缘早古生代造山作用演化[J]. 徐亚军,杜远生.  地球科学. 2018(02)
[10]川东北南江地区构造样式及构造演化[J]. 韩波,高林,钟箐华,任瑞军,李艳菊,石秀.  油气地球物理. 2016(03)

博士论文
[1]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构造演化及其成因机制[D]. 梅庆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2]黔中隆起及周缘构造演化的沉积响应[D]. 崔金栋.中南大学 2013
[3]四川盆地元古宇—下古生界天然气藏形成过程和机理研究[D]. 孙玮.成都理工大学 2008
[4]中—新生代大巴山前陆盆地—冲断带的形成演化[D]. 李智武.成都理工大学 2006
[5]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油气藏形成演化研究[D]. 杨家静.西南石油学院 2002

硕士论文
[1]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构造特征研究[D]. 王晨霞.成都理工大学 2016
[2]川东南綦江地区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研究[D]. 杨哲.成都理工大学 2014
[3]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构造演化及与四川盆地对比分析[D]. 祁江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4]华南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和动力学机制[D]. 郝义.中国海洋大学 2010
[5]南大巴构造特征及演化[D]. 石文斌.中国地质大学 2007
[6]川东北地区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D]. 于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本文编号:3236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36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b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