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形成与演化的数值模拟与构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23 11:39
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西南部,是一个新生代的大陆裂谷盆地。对东濮凹陷裂谷期、后裂谷期形成与演化的探讨,对加深对渤海湾盆地构造性质欧亚板块东缘新生代盆地群构造演化的认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还能够指导相关油气藏的勘探实践。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论文首先对盆地裂谷期、后裂谷期的演算和模拟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推导了模拟盆地裂谷期正断层-地层几何关系的斜向剪切模型和位移距守恒模型的数值模型,分别建立了由断层上盘形态推导断层面形态和断层面形态推导断层上盘形态的方程,利用MATLAB软件编制了计算程序;其次提出了模拟盆地后裂谷期沉降过程的全热流伸展模型,结合回剥法和伸展系数反演,提出了一套利用地震、测井资料分离后裂谷期异常沉降的方法,利用MATALB软件编制了计算程序。利用正断层-地层几何关系模型,精确校正了地震剖面的解释成果,并结合兰聊断层垂直、水平断距图和裂谷期各组等厚图等的综合分析,本文得到以下认识:以垂直断距、断层面产状变化和变换构造带分布等为依据,将兰聊断层划分为五段:濮城断层段(PFS)、范(县)-毛(岗)段(FMFS)、前梨园段(QFS)、白(庙)-葛(岗集)段(BGFS)和马房段(MF...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东濮凹陷地理位置图
7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一)收集和整理研究区相关的资料文献(1)东濮凹陷及渤海湾盆地的勘察、勘探科研报告 10 余份;(2)公开发表的研究东濮凹陷及渤海湾盆地的国内外文章文献 200 余中 10 年内文献>130 篇;(3)横穿东濮凹陷的二维地震剖面 12 条,三维地震资料约 100 km2;(4)东濮凹陷内钻井、测井资料 20 余口。(二)资料处理与解释(与他人合作完成)图 1-2 论文技术路线
1 大地构造位置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西南部,是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的重要次级构造,总面积约 5300 km2。东濮凹陷向西超覆于内黄隆起之上,向东与鲁西隆兰聊断层相隔,向南与开封坳陷相邻,向北与莘县凹陷相接(图 2-1)。渤海湾盆地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是中朝准地台经古生代沉积并在印山期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华北克拉通之上发育的最大的中-新生代型裂谷盆地(侯贵廷,2014)。盆地东临胶辽隆起,西以山西台背斜为邻,东濮坳陷南缘,北接燕山褶皱带,由陆上的华北平原和渤海海域部分组成北克拉通新生代火山和地震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漆家福等,2004)。华北克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中生代(~220 Ma)开始就被破坏并活动的板块;华拉通已经不再是一个典型的克拉通,而是一个被破坏的克拉通(Zhang et 07; Hou and Hari, 20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津滨海地区G2孔磁性地层年代及其构造指示[J]. 肖国强,杨吉龙,赵长荣,王强,胥勤勉,胡云壮,秦雅飞,李静,肖国桥. 地质通报. 2014(10)
[2]太行山构造带及其以东地区上地幔地震层析成像[J]. 张学民,杨文采,赵大鹏,张从珍,李永红,刁桂苓. 地质学报. 2012(03)
[3]地震层析成像在华北克拉通地区的研究进展[J]. 郭慧丽,徐佩芬.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05)
[4]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anomalous post-rift subsidence in the Baiyun Sag,Pearl River Mouth Basin[J]. LIAO Jie 1,2,ZHOU Di 1,ZHAO ZhongXian 1,2,ZHANG YunFan 1,2 & XU ZiYing 1,2 1 CAS Key Laboratory of Marginal Sea Geology,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 510301,China;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1(08)
[5]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边界断裂——兰聊断层几何学、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J]. 王明健,何登发,李文涛,鲁人齐,桂宝玲. 地质科学. 2011 (03)
[6]Hydrocarbon Generation Evaluation of Permo-Carboniferous Source Rocks in Qinggu-2 Well in Dongpu Depression,China[J]. 朱炎铭,陈尚斌,兰晓东,王猛,方俊华.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0(01)
[7]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J]. 吕作勇,吴建平. 地震学报. 2010(01)
[8]关于东濮凹陷构造单位的探讨[J]. 程秀申,漆家福,陈书平,王风英,顾勤,刘丽莉. 断块油气田. 2009(04)
[9]论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限[J]. 徐义刚,李洪颜,庞崇进,何斌. 科学通报. 2009(14)
[10]河南东濮凹陷构造样式分析[J]. 程秀申. 现代地质. 2009(03)
博士论文
[1]新生代太行山南段隆升过程研究[D]. 龚明权.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244867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东濮凹陷地理位置图
7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一)收集和整理研究区相关的资料文献(1)东濮凹陷及渤海湾盆地的勘察、勘探科研报告 10 余份;(2)公开发表的研究东濮凹陷及渤海湾盆地的国内外文章文献 200 余中 10 年内文献>130 篇;(3)横穿东濮凹陷的二维地震剖面 12 条,三维地震资料约 100 km2;(4)东濮凹陷内钻井、测井资料 20 余口。(二)资料处理与解释(与他人合作完成)图 1-2 论文技术路线
1 大地构造位置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西南部,是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的重要次级构造,总面积约 5300 km2。东濮凹陷向西超覆于内黄隆起之上,向东与鲁西隆兰聊断层相隔,向南与开封坳陷相邻,向北与莘县凹陷相接(图 2-1)。渤海湾盆地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是中朝准地台经古生代沉积并在印山期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华北克拉通之上发育的最大的中-新生代型裂谷盆地(侯贵廷,2014)。盆地东临胶辽隆起,西以山西台背斜为邻,东濮坳陷南缘,北接燕山褶皱带,由陆上的华北平原和渤海海域部分组成北克拉通新生代火山和地震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漆家福等,2004)。华北克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中生代(~220 Ma)开始就被破坏并活动的板块;华拉通已经不再是一个典型的克拉通,而是一个被破坏的克拉通(Zhang et 07; Hou and Hari, 20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津滨海地区G2孔磁性地层年代及其构造指示[J]. 肖国强,杨吉龙,赵长荣,王强,胥勤勉,胡云壮,秦雅飞,李静,肖国桥. 地质通报. 2014(10)
[2]太行山构造带及其以东地区上地幔地震层析成像[J]. 张学民,杨文采,赵大鹏,张从珍,李永红,刁桂苓. 地质学报. 2012(03)
[3]地震层析成像在华北克拉通地区的研究进展[J]. 郭慧丽,徐佩芬.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05)
[4]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anomalous post-rift subsidence in the Baiyun Sag,Pearl River Mouth Basin[J]. LIAO Jie 1,2,ZHOU Di 1,ZHAO ZhongXian 1,2,ZHANG YunFan 1,2 & XU ZiYing 1,2 1 CAS Key Laboratory of Marginal Sea Geology,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 510301,China;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1(08)
[5]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边界断裂——兰聊断层几何学、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J]. 王明健,何登发,李文涛,鲁人齐,桂宝玲. 地质科学. 2011 (03)
[6]Hydrocarbon Generation Evaluation of Permo-Carboniferous Source Rocks in Qinggu-2 Well in Dongpu Depression,China[J]. 朱炎铭,陈尚斌,兰晓东,王猛,方俊华.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0(01)
[7]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J]. 吕作勇,吴建平. 地震学报. 2010(01)
[8]关于东濮凹陷构造单位的探讨[J]. 程秀申,漆家福,陈书平,王风英,顾勤,刘丽莉. 断块油气田. 2009(04)
[9]论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限[J]. 徐义刚,李洪颜,庞崇进,何斌. 科学通报. 2009(14)
[10]河南东濮凹陷构造样式分析[J]. 程秀申. 现代地质. 2009(03)
博士论文
[1]新生代太行山南段隆升过程研究[D]. 龚明权.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244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44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