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就地自乳化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4 01:24
国内部分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期,石油工业的发展迫切需求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进步。化学驱是目前提高采收率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但是近几年世界原油价格的下滑,部分化学驱技术的成本问题愈加明显的体现出来。低成本、高效率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发现和研究是当前石油工业发展的关键。就地乳状液提高采收率技术在降低采油成本、提高原油采收率两方面均具有较大的潜力,该项技术发展有利于推动当今形势下石油工业的发展。新疆油田J油藏为典型的稠油油藏,本文以其为研究背景,对就地乳化液的形成规律和就地乳液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大量的油藏流体静态评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油田J油藏中原油中胶质含量较高,地层原油属于非牛顿流体,随着剪切速率及温度增大粘度下降,地层水中Cl-1浓度较大,显弱碱性。地层原油与注入水形成乳状液类型为W/O,乳液粘度随着油水比增大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油水比为1:2时,乳液粘度达到了 6428mPa·s,原油与注入水形成乳状液速率较高,乳状液稳定性较好,这有助于乳液驱提高采收率在目标油藏开采中发挥作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均质条件下水驱及乳液驱最佳注入速度为0.8m/d,...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乳液滴在狭窄孔隙中被捕集
乳液滴在窄缝中被捕集
图2.丨索氏抽提器????表2-1原油四组分组成分布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驱油田理论含水上升率预测新方法及其应用[J]. 刘小鸿,缪飞飞,崔大勇,耿娜,邱婷. 断块油气田. 2013(06)
[2]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J]. 陆军.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5)
[3]乳状液驱替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J]. 李刚,陈军,魏长晶,肖喜庆,潘成松.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18)
[4]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在中石化的发展方向[J]. 刘中春. 中国石化. 2008(04)
[5]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乳化与化学破乳[J]. 焦正杰,李杰训,魏立新.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8(03)
[6]聚合物反相乳液深部调驱技术试验研究[J]. 曹正权,姜娜,常燕玲,吕敏,孔瑛.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05)
[7]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J]. 周守为,韩明,向问陶,张健,周薇,姜伟. 中国海上油气. 2006(06)
[8]利用微观模型研究乳状液驱油机理[J]. 王凤琴,曲志浩,孔令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02)
[9]破乳剂浓度对聚合物驱原油乳状液破乳及界面性质影响[J]. 张春玲,林梅钦,宗华,李明远,方洪波,郭继香. 应用化工. 2006(01)
[10]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乳状液的微观结构[J]. 朱斌,洪颖.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S1)
博士论文
[1]二元驱(SP)乳状液形成及渗流规律研究[D]. 郭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015
[2]稠油聚/表复合驱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研究[D]. 陈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3]两亲聚合物聚集体调控增强乳化的方法及机理研究[D]. 徐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4]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渗流规律研究[D]. 王凤琴.西北大学 2005
[5]乳状液在孔隙介质中渗流规律的研究[D]. 李学文.大庆石油学院 2004
硕士论文
[1]微乳液的制备及其驱油效果评价[D]. 周冰灵.东北石油大学 2016
[2]均相微乳液驱室内研究[D]. 刘向军.西安石油大学 2015
[3]乳状液的配制及其相似性评价方法研究[D]. 王坚.东北石油大学 2013
[4]复合体系的乳化特性及其对驱油效果的影响[D]. 王翠翠.东北石油大学 2011
[5]自乳化体系驱油配方研究[D]. 张立东.大庆石油学院 2007
[6]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室内实验研究[D]. 刘海波.大庆石油学院 2007
[7]高温高盐油藏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驱油技术研究[D]. 陈中华.西南石油学院 2005
[8]高浓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实验研究[D]. 刘洋.大庆石油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246065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乳液滴在狭窄孔隙中被捕集
乳液滴在窄缝中被捕集
图2.丨索氏抽提器????表2-1原油四组分组成分布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驱油田理论含水上升率预测新方法及其应用[J]. 刘小鸿,缪飞飞,崔大勇,耿娜,邱婷. 断块油气田. 2013(06)
[2]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J]. 陆军.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5)
[3]乳状液驱替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J]. 李刚,陈军,魏长晶,肖喜庆,潘成松.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18)
[4]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在中石化的发展方向[J]. 刘中春. 中国石化. 2008(04)
[5]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乳化与化学破乳[J]. 焦正杰,李杰训,魏立新.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8(03)
[6]聚合物反相乳液深部调驱技术试验研究[J]. 曹正权,姜娜,常燕玲,吕敏,孔瑛.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05)
[7]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J]. 周守为,韩明,向问陶,张健,周薇,姜伟. 中国海上油气. 2006(06)
[8]利用微观模型研究乳状液驱油机理[J]. 王凤琴,曲志浩,孔令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02)
[9]破乳剂浓度对聚合物驱原油乳状液破乳及界面性质影响[J]. 张春玲,林梅钦,宗华,李明远,方洪波,郭继香. 应用化工. 2006(01)
[10]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乳状液的微观结构[J]. 朱斌,洪颖.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S1)
博士论文
[1]二元驱(SP)乳状液形成及渗流规律研究[D]. 郭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015
[2]稠油聚/表复合驱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研究[D]. 陈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3]两亲聚合物聚集体调控增强乳化的方法及机理研究[D]. 徐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4]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渗流规律研究[D]. 王凤琴.西北大学 2005
[5]乳状液在孔隙介质中渗流规律的研究[D]. 李学文.大庆石油学院 2004
硕士论文
[1]微乳液的制备及其驱油效果评价[D]. 周冰灵.东北石油大学 2016
[2]均相微乳液驱室内研究[D]. 刘向军.西安石油大学 2015
[3]乳状液的配制及其相似性评价方法研究[D]. 王坚.东北石油大学 2013
[4]复合体系的乳化特性及其对驱油效果的影响[D]. 王翠翠.东北石油大学 2011
[5]自乳化体系驱油配方研究[D]. 张立东.大庆石油学院 2007
[6]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室内实验研究[D]. 刘海波.大庆石油学院 2007
[7]高温高盐油藏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驱油技术研究[D]. 陈中华.西南石油学院 2005
[8]高浓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实验研究[D]. 刘洋.大庆石油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246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46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