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X地区长6油层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4 21:48
  研究区是志丹油田的重点开发区块,随着油田的持续开发,井网加密,油井产量递减较快及低产井数急剧增多等问题出现,只依靠井网加密增加井数已难以达到稳产的目的,因而需要对研究区进行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本次研究是在石油地质及油藏描述等基础地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研究区目前开发情况,综合运用岩心观察、测井、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方法,深入探讨了研究区的地层对比与划分、沉积相、储层、油藏特征、注水开发等特征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指出了剩余油影响因素及有利分布区。研究区长6各小层顶面构造整体呈东高西低的西倾单斜,局部发育一些低幅度、延伸略短的东西向鼻状构造。通过对研究区长6油层的平面及剖面沉积相分析可知研究区长6时期沉积微相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砂体平面连通性较好,有利于油层的发育。研究区长6储层岩石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及中-细粒长石砂岩,储层孔隙度平均为9.2%;渗透率平均为0.62×10-3μm2,长6储层孔喉直径的平均值为0.85μm。长6储层属于特低孔微细喉型特低渗储集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在对油藏地质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鄂尔多斯盆地X地区长6油层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


长71顶低阻泥岩标志(K2/XB2)(3333-3井)图2-5长63顶高阻泥岩标(K3/XB3)(正401-2井)

标志层,精细对比,泥岩,声波


第二章 油藏地质特征K3 标志层:指长 63顶部的一段水云母泥岩,其颜色通常呈灰黄色。测井曲线上示为高伽马、高声波时差、低电阻、井径大等特征(图 2-5)[53]。K4 标志层:此标志层的测井特征表现为高声波时差、电阻率较低,呈尖刀状的径也是特征之一(图 2-6),但在本区内与其他标志层相比,该标志层相对不是很明黑色泥岩是该层段的主要岩性,位于长 4+5 中下部[50,53,54]。但在本区内与其他标志层比,该标志层相对不是很明显。K5 标志层:此标志层可以很好的划分长 4+52-1与长 4+51-2两个层位,具体是指4+52-1顶界的泥页岩,岩性常呈黑色,有些井会发育煤层,大约厚 10 米。该标志层的然伽马、声波时差和密度之间在曲线上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主要表现为高电位和高马,且高声波时差成组出现,并呈尖刀状(图 2-7)[49,54]。

剖面图,地层对比,采油井,剖面图


图例研究区采油井 注水井剖面线正171--8正171--11正171--103332--8正83--4正74--7正74--6正74--5正74--4正74--2正74--1正462--5正462--4正462--2正462--1正461--5正461--3正461--1正460--7正460--5正460--3正460--2正460--10正460--1正459--9正459--7正459--6正459--5正459--3正459--2正459--13正459--11正459--10正459--1正458--9正458--8正458--7正458--3正458--2正458--1正446--1正445--3正445--2正445--1正444--8正444--7正444--5正444--4正444--3正444--2正444--1正405--2正402--8正402--7正402--6正402--5正402--4正402--1正401--2正401--1正351--5正351--4正351--3正351--2正351--1正175--9正175--8正175--6正175--4正175--11正175--10正175--1正171--6正171--5正171--4正171--3 正171--1正128--4正128--3正128--13469--93431--53431--33431--23431--13417--63417--43417--33417--23417--13416--83416--73416--43416--33416--23416--13415--43415--23415--13414--43414--33414--23414--13413--43413--13412--63412--53412--23412--13411--93411--83411--73411--43411--33411--23411--13410--43410--33405--63403--53403--43403--33403--23403--13402--73402--63402--53402--43402--33402--23402--13400--83400--73400--53400--43400--33400--23400--123400--113400--103400--13399--93399--83399--53399--43399--23399--113399--103399--13397--83397--73397--5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旦八地区3043井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J]. 杨桂林,崔军平,邢隆,王玉强,李鹏.  国外测井技术. 2018(05)
[2]安塞油田化子坪油区长6沉积相特征及其控藏作用[J]. 李鹏.  国外测井技术. 2018(03)
[3]古风力恢复研究进展:利用介质的搬运能力[J]. 王俊辉,姜在兴,鲜本忠,张春明,刘立安.  地学前缘. 2018(02)
[4]志丹油田正359井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J]. 阴玲玲.  非常规油气. 2017(04)
[5]一种计算水驱控制程度及动用程度的新方法[J]. 雷江平,许坤,宋立勇.  石化技术. 2015(12)
[6]华池油田华152区低渗透砂体层内非均质性[J]. 李延林,鲁金凤,段光亮,方正一,李群.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20)
[7]中上扬子地区石炭系-二叠系颗粒灰岩类型及储集性能[J]. 陈肯,肖传桃,冯镇涛,艾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02)
[8]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任战利,李文厚,梁宇,吴晓青,于强,任龙,王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02)
[9]鄂尔多斯盆地B区延长组长8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研究[J]. 赵思远,武富礼,袁伟,姚百胜,周晓星.  辽宁化工. 2014(03)
[10]江苏油田庄2断块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控制因素分析[J]. 陈长征,毕建福,卢黎霞.  内江科技. 2013(05)

博士论文
[1]低渗、超低渗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 李爱荣.西北大学 2015
[2]低渗、特低渗储层精细描述及生产特征分析[D]. 庞振宇.西北大学 2014
[3]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延安组—延长组石油成藏条件差异及主控因素研究[D]. 唐建云.西北大学 2014
[4]旦八油区长4+5油藏剩余油分布与挖潜研究[D]. 秦文龙.西北大学 2012
[5]陕北地区特低渗油藏精细描述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 郭顺.西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志丹油田X13井区长6特低渗透油藏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 段梦悦.西安石油大学 2018
[2]白狼城油区长2油层可动用储量评价研究[D]. 庞坤.西安石油大学 2018
[3]板深51断块沙三3油组储层特征研究[D]. 姜春宇.东北石油大学 2018
[4]西区油田长6特低渗透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 张三.西安石油大学 2017
[5]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沙四段油藏地质特征研究[D]. 王亚楠.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
[6]鄂尔多斯盆地黑山梁油区油藏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初探[D]. 王琨.西北大学 2015
[7]鄂尔多斯盆地白狼城油区长22油藏地质特征及剩余油浅析[D]. 马睿.西北大学 2015
[8]南梁西区延10油藏底水上升规律研究[D]. 白小霞.西安石油大学 2015
[9]高台—罗庞塬油区精细地质研究[D]. 高占虎.西安石油大学 2014
[10]唐山油区油藏描述与开采技术政策研究[D]. 郭永红.西安石油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47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47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a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