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油田东探36区块稠油剩余油分布规律预测
发布时间:2021-06-29 00:52
吉林扶余油田现今产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单井产量低、采出程度相对较低、含水较高;同时扶余油田东探36区块地面脱气原油性质具有粘度高、凝固点高、含蜡量高的特点,属于普通稠油。采出程度更低,基础地质研究较少。随着油田开发方式的转变,且长期低于饱和压力开发,导致原油粘度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基于油田现状,探索基于油藏地质研究的稠油剩余油分布规律及以转变开发方式为主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十分必要。论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开发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作为理论依据,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从研究区实际情况入手,开展了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刻画、测井二次解释、精细储层地质建模、储量复算以及油藏数值模拟。论文采用了“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储层对比方法,根据伽马曲线及电阻率曲线的变化规律,按照沉积旋回从大到小将扶余油层划分为四个砂组13个小层;从区域沉积背景入手,通过岩心观察及分析化验资料,确定了扶余油层是弱氧化-弱还原模式下的三角洲沉积,其中第1、第4砂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第2、第3砂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之后依靠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完成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和三角...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0.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0.2 国内外稠油油藏剩余油研究现状
0.2.1 剩余油研究现状
0.2.2 稠油开采方法现状
0.3 主要研究内容
0.4 技术路线
第一章 工区概况
1.1 油藏地质情况
1.2 开发现状
第二章 稠油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2.1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2.1.1 地层划分
2.1.2 连井地层对比
2.2 精细沉积微相研究
2.2.1 区域沉积背景
2.2.2 岩心观察与描述
2.2.3 沉积微相划分
2.2.4 平面、剖面结合刻画沉积砂体
第三章 测井资料二次解释
3.1 测井曲线标准化
3.2 泥质含量解释模型
3.3 孔隙度解释模型
3.4 渗透率解释模型
3.5 饱和度解释模型
第四章 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4.1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的选择
4.1.1 三维随机建模方法的分类
4.1.2 地质建模方法的选择
4.2 三维地质模型的准备
4.2.1 数据准备
4.2.2 网格设计
4.3 三维地质模型
4.3.1 三维构造建模
4.3.2 泥质含量建模
4.3.3 储层物性建模
4.4 储量复算
4.4.1 有效厚度
4.4.2 储量计算
第五章 稠油剩余油预测方法与分布规律
5.1 油藏数值模型建立
5.1.1 模型粗化
5.1.2 储量拟合
5.1.3 岩石与流体参数选取
5.2 油藏历史拟合
5.2.1 历史拟合基本思路
5.2.2 工作制度
5.2.3 可调范围
5.2.4 拟合方法
5.2.5 算法选择
5.2.6 拟合步骤
5.2.7 全区拟合
5.2.8 单井拟合
5.3 剩余油分布规律
5.3.1 储量动用规律
5.3.2 剩余油分布规律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超稠油开发蒸汽吞吐规律的开发要素分析[J]. 张大勇. 化工管理. 2019(01)
[2]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数字露头表层建模方法研究[J]. 曾齐红,马乙云,谢兴,张友焱,叶勇,刘松. 岩性油气藏. 2015(05)
[3]水驱油藏精细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技术[J]. 孙红霞. 科技视界. 2015(15)
[4]海上稠油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水平井挖潜研究——以渤海XX油田为例[J]. 刘宗宾,张汶,马奎前,刘英宪.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05)
[5]火烧油层技术综述[J]. 张方礼. 特种油气藏. 2011(06)
[6]大井距多层合采稠油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J]. 赵春明,罗宪波,张迎春.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0(04)
[7]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蒸汽驱提高采收率实验[J]. 高明,王京通,宋考平,陈涛平,战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04)
[8]稠油开采技术现状及展望[J]. 李鹏华.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9(02)
[9]表面活性剂在稠油降粘中的应用[J]. 陈玉祥,王霞,潘成松,刘多荣.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10]原油中酸性和碱性组份对原油表面与胶体化学性质的影响[J]. 何志刚,杨鸿剑,向前.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8(04)
博士论文
[1]浅薄层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后储层变化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 肖卫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2]大庆西部稠油潜力评价及开发方式优化研究[D]. 王明学.东北石油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新立油田Ⅵ区块测井资料单砂体刻画研究[D]. 张磊.东北石油大学 2015
[2]辽河坳陷杜84块兴Ⅰ油层组隔夹层识别与表征[D]. 张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3]萨北三区西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 张浩.东北石油大学 2014
[4]扶北区块稠油热采技术研究[D]. 王程.东北石油大学 2013
[5]扶余油田西25-20区块流动单元研究[D]. 甘永年.长江大学 2013
[6]扶余油田水驱油藏原油性质变化及开发对策研究[D]. 谷武.东北石油大学 2013
[7]查48区块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研究[D]. 周海燕.东北石油大学 2013
[8]扶余油田东区白垩系泉四段储层精细油藏研究[D]. 祝孝华.东北石油大学 2012
[9]西区寨科油区注水开发油藏数值模拟研究[D]. 何婷.西安石油大学 2012
[10]哈得逊东河砂岩油藏HD111井区地质建模及开发方案设计研究[D]. 王颖莹.成都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55381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0.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0.2 国内外稠油油藏剩余油研究现状
0.2.1 剩余油研究现状
0.2.2 稠油开采方法现状
0.3 主要研究内容
0.4 技术路线
第一章 工区概况
1.1 油藏地质情况
1.2 开发现状
第二章 稠油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2.1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2.1.1 地层划分
2.1.2 连井地层对比
2.2 精细沉积微相研究
2.2.1 区域沉积背景
2.2.2 岩心观察与描述
2.2.3 沉积微相划分
2.2.4 平面、剖面结合刻画沉积砂体
第三章 测井资料二次解释
3.1 测井曲线标准化
3.2 泥质含量解释模型
3.3 孔隙度解释模型
3.4 渗透率解释模型
3.5 饱和度解释模型
第四章 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4.1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的选择
4.1.1 三维随机建模方法的分类
4.1.2 地质建模方法的选择
4.2 三维地质模型的准备
4.2.1 数据准备
4.2.2 网格设计
4.3 三维地质模型
4.3.1 三维构造建模
4.3.2 泥质含量建模
4.3.3 储层物性建模
4.4 储量复算
4.4.1 有效厚度
4.4.2 储量计算
第五章 稠油剩余油预测方法与分布规律
5.1 油藏数值模型建立
5.1.1 模型粗化
5.1.2 储量拟合
5.1.3 岩石与流体参数选取
5.2 油藏历史拟合
5.2.1 历史拟合基本思路
5.2.2 工作制度
5.2.3 可调范围
5.2.4 拟合方法
5.2.5 算法选择
5.2.6 拟合步骤
5.2.7 全区拟合
5.2.8 单井拟合
5.3 剩余油分布规律
5.3.1 储量动用规律
5.3.2 剩余油分布规律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超稠油开发蒸汽吞吐规律的开发要素分析[J]. 张大勇. 化工管理. 2019(01)
[2]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数字露头表层建模方法研究[J]. 曾齐红,马乙云,谢兴,张友焱,叶勇,刘松. 岩性油气藏. 2015(05)
[3]水驱油藏精细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技术[J]. 孙红霞. 科技视界. 2015(15)
[4]海上稠油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水平井挖潜研究——以渤海XX油田为例[J]. 刘宗宾,张汶,马奎前,刘英宪.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05)
[5]火烧油层技术综述[J]. 张方礼. 特种油气藏. 2011(06)
[6]大井距多层合采稠油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J]. 赵春明,罗宪波,张迎春.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0(04)
[7]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蒸汽驱提高采收率实验[J]. 高明,王京通,宋考平,陈涛平,战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04)
[8]稠油开采技术现状及展望[J]. 李鹏华.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9(02)
[9]表面活性剂在稠油降粘中的应用[J]. 陈玉祥,王霞,潘成松,刘多荣.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10]原油中酸性和碱性组份对原油表面与胶体化学性质的影响[J]. 何志刚,杨鸿剑,向前.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8(04)
博士论文
[1]浅薄层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后储层变化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 肖卫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2]大庆西部稠油潜力评价及开发方式优化研究[D]. 王明学.东北石油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新立油田Ⅵ区块测井资料单砂体刻画研究[D]. 张磊.东北石油大学 2015
[2]辽河坳陷杜84块兴Ⅰ油层组隔夹层识别与表征[D]. 张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3]萨北三区西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 张浩.东北石油大学 2014
[4]扶北区块稠油热采技术研究[D]. 王程.东北石油大学 2013
[5]扶余油田西25-20区块流动单元研究[D]. 甘永年.长江大学 2013
[6]扶余油田水驱油藏原油性质变化及开发对策研究[D]. 谷武.东北石油大学 2013
[7]查48区块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研究[D]. 周海燕.东北石油大学 2013
[8]扶余油田东区白垩系泉四段储层精细油藏研究[D]. 祝孝华.东北石油大学 2012
[9]西区寨科油区注水开发油藏数值模拟研究[D]. 何婷.西安石油大学 2012
[10]哈得逊东河砂岩油藏HD111井区地质建模及开发方案设计研究[D]. 王颖莹.成都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55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55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