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与古地理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9 17:41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大中型多层系含油气盆地之一,其中二叠系是最重要的含油气层位之一。目前,盆地延川南地区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古地理演化、成藏地质条件等研究十分有限,因此,开展延川南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及古地理演化研究显得十分必要。论文在前人区域研究资料基础上,结合钻井资料、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和相关测试分析资料,对延川南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分布特征、沉积相类型及特征、岩相古地理及其演化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和认识:(1)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基础上,编制了延川南区块上古生界地层分布图件,揭示了该地区地层的平面分布状况,再现了不同时期沉积中心及迁移及演化特点。不同时期地层厚度展布与沉积中心迁移表明,延川南上古生界主要发育2个沉积中心,主要是由东西两条水下分流河道造成的,由早期的东西分异向晚期的中心北移转化为特征。(2)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层序界面标志识别出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将研究区及邻区上古生界划分出了3个超长期旋回、7个长期旋回和20个中期旋回。(3)开展了沉积体系分析,根据钻井岩心、露头剖面、室内分析等沉积相标志特征分析研究,将延...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与古地理演化研究


技术路线图

地层分布,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分区图


第 2 章 区域地质背景与地层分布第 2 章 区域地质背景与地层分布盆地位于我国北部地区,地处阴山-大青山以南,贺兰-六盘山以东,,吕梁-中条山西面,东经为 106°20′~110°30′,北纬为 34°~4其横跨了三个省和两个自治区,分别是:晋、陕、甘、宁以及内蒙古。为 37×104km2,除外围部分地区以外,其本部面积约达 25×104km2。研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处于晋西挠褶带、渭北隆起、伊陕斜坡构造交叉2-1)。

构造演化模式,鄂尔多斯盆地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刘少峰等,1997;杨俊杰,2002;邓军等,2005;张进,2002)。通过结合前人资料与盆地现今的构造单元结构特征可以看出,从太古代-新生代盆地发育经历了六个大的构造演化阶段(图 2-2)。太古代-早元古代为盆地基底形成阶段,主要包括地壳垂直增生及横向扩张。中晚元古代为坳拉谷发育阶段,表现为不稳定的陆块。早古生代为前海台地阶段,表现为克拉通盆地开始稳定发育,向南表现为一面向海洋的宽广陆架。晚古生代-早中三叠世为滨海平原阶段,为海陆交互环境。晚三叠世-白垩纪为大型内陆盆地发育阶段,西高东低的古地貌开始形成,盆地内部形成淡水大型湖泊,新生代为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主要形成了六个一级构造单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环境讨论及其地质启示[J]. 陈洪德,李洁,张成弓,程立雪,程礼军.  岩石学报. 2011(08)
[2]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物源分析[J]. 屈红军,马强,高胜利,梅志超,苗建宇.  地质学报. 2011(06)
[3]鄂尔多斯盆地上石炭统—中二叠统砂岩物源分析[J]. 陈全红,李文厚,刘昊伟,李克永,庞军刚,郭艳琴,袁珍.  古地理学报. 2009(06)
[4]中国古地理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和亮点[J]. 冯增昭.  古地理学报. 2009(01)
[5]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盒8段南北物源沉积汇水区与古地理[J]. 肖建新,孙粉锦,何乃祥,刘锐娥,李靖,肖红平,张春林.  古地理学报. 2008(04)
[6]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划分与煤聚积规律分析[J]. 李增学,韩美莲,魏久传,余继峰,李江涛,吕大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7]鄂尔多斯东北部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J]. 陈安清,陈洪德,向芳,刘文均,侯中健,尚云志,叶黎明,李洁.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8]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古生代早—中期物源分析[J]. 陈全红,李文厚,王亚红,金栓联,高永祥.  现代地质. 2006(04)
[9]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形势与发展前景[J]. 付金华,魏新善,任军峰,周焕顺.  石油学报. 2006(06)
[10]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演化及其对盖层控制作用[J]. 邓军,王庆飞,黄定华,高帮飞,杨立强,徐浩.  地学前缘. 2005(03)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D]. 付金华.西北大学 2004
[2]陕甘宁地区古生代以来的构造及演化特征研究[D]. 张进.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2
[3]鄂尔多斯地块西南部早古生代裂谷陆缘结构及其演化[D]. 陈刚.西北大学 1994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研究[D]. 彭海艳.成都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56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56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c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