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CT扫描的低渗岩心正反向驱替提升驱油效率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3 21:06
  低渗储层开发难度大,驱油效率低。油田现场常采用水井转抽的开采方式开发取得成功,证明正反向驱替是提高驱油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明确该方法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开展正反向驱替和CT扫描实验。结合正反向驱替实验得到的数据结果与CT扫描实验得到的岩心孔隙、喉道、油水赋存状态图片信息,综合研究分析提升低渗岩心驱油效率的原因。结果表明:正反向驱替实验,一方面可以降低岩心内部贾敏效应的影响,使得岩心内部的连通性提高残余油活化并重新聚集,另一方面有利于解除岩心内部毛管力对大孔道内油的圈闭作用。此外,对于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岩心而言,在含水率较低且含油饱和度较高时刻转反向驱替,效果最好。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论文. 2020,15(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基于CT扫描的低渗岩心正反向驱替提升驱油效率分析


实验流程

曲线,效率,样品,驱替


选取实验样品中不同渗透率级别的4块岩心,开展正向驱替至不同含水率时转反向驱替实验。由于4块岩心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因此以1号样品为例;由于岩心选自新立油田的现场样品,而该油田的含水率已达50%,因此转反向驱替的含水率均选择50%以上。实验步骤同上,通过正向驱替至不同含水率后转反向驱替,将得到的最终驱油效率数据进行对比,并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在含水率较低时进行反向驱替,此时的驱油效率增量最高,最终的驱油效率最高,反向驱替效果最好;随着含水率升高反驱的时刻越晚,驱油效率增量越少,最终驱油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图3为含水率与驱油效率关系。对比不同渗透率的岩心可见,在含水率较低时转反向驱替,其驱油效率与驱油效率增量均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这说明当含水率较低时转反向驱替,此时的驱油效果最好。此外,在含水率较低时转反向驱替,反驱后出油时刻越早,出油过程越集中;反向驱替时刻越晚含水率越高时,反驱后出油时刻就越晚,出油过程分散持续时间长[8]。

含水率,效率,驱替


图3为含水率与驱油效率关系。对比不同渗透率的岩心可见,在含水率较低时转反向驱替,其驱油效率与驱油效率增量均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这说明当含水率较低时转反向驱替,此时的驱油效果最好。此外,在含水率较低时转反向驱替,反驱后出油时刻越早,出油过程越集中;反向驱替时刻越晚含水率越高时,反驱后出油时刻就越晚,出油过程分散持续时间长[8]。2.3 CT扫描研究反向驱替对毛管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技术工艺分析[J]. 罗川.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03)
[2]基于全直径岩心CT扫描技术的三元复合驱后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王鑫元,沈忠山,张东,胡硕,张波,张晓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9(02)
[3]微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形态的影响[J]. 李俊键,刘洋,高亚军,成宝洋,孟凡乐,徐怀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6)
[4]基于CT技术评价水驱岩心储渗特征的方法[J]. 康浩,高建,宋新民.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15)
[5]X-CT扫描成像技术在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表征中的应用——以大安油田扶余油层为例[J]. 李易霖,张云峰,丛琳,谢舟,闫明,田肖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02)
[6]基于微观驱替实验的剩余油表征方法研究[J]. 吴聃,鞠斌山,陈常红,李晨.  中国科技论文. 2015(23)
[7]减弱低渗砂岩储层贾敏效应方法的研究——以塔里木油田塔中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为例[J]. 李旭,韩旭.  石化技术. 2015(07)
[8]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井转抽效果分析[J]. 康立娜.  石化技术. 2015(02)
[9]特低渗储层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开发困难原因分析[J]. 蔺力奎.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5(02)
[10]基于CT扫描的三维数字岩心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及应用——以莫北油田116井区三工河组为例[J]. 屈乐,孙卫,杜环虹,张创,姜黎明,魏虎.  现代地质. 2014(01)

硕士论文
[1]低渗透油田油水井交替驱油技术研究[D]. 栾雪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本文编号:3263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63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4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