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海上复杂断块油田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与应用——以北部湾A油田A1/A5断块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07 21:59
  开展海上复杂断块油田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对刻画储层连通程度、剩余油的分布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以北部湾A油田A1/A5断块为例,首先对复合砂体内单砂体的识别来建立流动单元研究的精细地质格架,然后结合断层封闭性、隔夹层分布、砂体接触关系所形成的渗流屏障进行流动单元划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参数优选,确定孔隙度、泥质含量、渗流系数作为研究区流动单元分类的主要参数,并通过神经网络聚类分析将流动单元分为3类。在单井、剖面、平面流动单元展布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建立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结果表明:Ⅰ类流动单元具有最好的储渗能力,所钻油井累计产量比较高,但分布范围局限,成土豆状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中心部分;Ⅱ类分布范围最广,储渗能力较好,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剩余油分布较多,通过调整挖潜可以开发其生产潜力;Ⅲ类大多成条带状分布,主要位于水下溢岸砂沉积部位,储渗能力最差,产量很低,其开发潜力也比较差。 

【文章来源】:海洋学报. 2017,39(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海上复杂断块油田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与应用——以北部湾A油田A1/A5断块为例


图1北部湾A油田中A1/A5断块井位图Fig.1WelllocationmapofA1/A5faultedblockofAoilfieldinBeibuGulf

分布情况,井压力,分布特征


2小层发育2个薄砂体和1个较厚的砂体,A5井发育4个4m厚左右的单砂体,厚层砂体部分叠置接触,薄层砂体和厚层砂之间不接触。从生产动态资料来看A3井与A5井在目的层均为油层,原始状态下,两井地层压力是接近的,1995-2003年,A5井地层压力比A3井高4MPa以上(图3)。A5井转注A3井过程中,A3井日产液量未增加,说明注水未起到增液的作用。综合地质和生产动态,认为A3井与A5井不连通,是不同的流动单元。图3A3井和A5井压力分布特征Fig.3CharacteristicsofpressuredistributionofWellA3andWellA54储层流动单元分类与分布研究在搞清楚了储层流动单元渗流屏障的基础上,根据储层的渗流能力和储集性能的不同,利用参数优选和神经网络聚类分析对流动单元进行分类,并对其不同类型的展布情况进行研究,可以为了解油田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和开发挖潜提供方向[21-22]。4.1参数优选流动单元的分类以前大多采用流动带指数(FZI)进行分类,但是这种方法单独使用还存在一定问题[23]。同时扩大和缩小合适的倍数会得到差不多的FZI值,可能将高渗储层与中低渗储层归为同一类流动单元。例如A1井某油层的孔隙度为31.2%,渗透率1273×10-3μm2,为特高孔特高渗储层,FZI值为4.42,而A6井某油层的孔隙度为19.1%,渗透率199.3×10-3μm2,FZI值为4.3,为中孔中渗储层,但这两个储层的FZI值差别却不大

交会图,样本,参数,流动单元


利用已知样本三类流动单元分类参数做交会图(图4),发现泥质含量和孔隙度交会时,Ⅲ类流动单元分开明显,Ⅰ和Ⅱ类有相互交会的地方,而当用孔隙度与渗流系数交会时,Ⅰ类流动单元分开明显,这样用3个参数就很清楚的把3类流动单元在空间上分开了,说明神经网络聚类分析得出的分类结果是合理的。图4已知样本各参数交会图Fig.4Thecrossplotofparametersinknownsamples4.3流动单元剖面和平面展布特征利用地震分频技术确定大的复合砂体边界,再结合测井曲线及地质模式对比分析出单砂体在井间的延伸情况(连通或尖灭)。多井剖面上流动单元展布是在单井流动单元划分的基础上,在单砂层井间精细对比的地层格架内,最终识别出流动单元的剖面展布规律。流动单元在剖面上的接触关系分为两种(图5),第一种是流动单元之间直接接触,如果分布在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拼接的沉积环境中,储层连通性比较好,如果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溢岸拼接的沉积环境中,储层之间连通性比较弱;第二种是流动单元之间连着泥质渗流屏障,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拼接的沉积环境中,导致储层之间不连通。图5流动单元剖面展布特征Fig.5Profile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flowunit根据每类流动单元砂体在单井和剖面的分布情况,结合沉积微相的分布特点,对研究区流动单元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各类储层流动单元在平面分布有很大的差异性,Ⅰ类流动单元具有最好的渗流能力,但分布范围局限,成土豆状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中心部分;Ⅱ类分布范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杂断块型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接触关系及连通性[J]. 刘灵童,黎运秀,尹彦君,但玲玲,张雨.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6)
[2]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以安哥拉Sangos油田为例[J]. 张文彪,陈志海,许华明,刘志强,王静伟,李洁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06)
[3]基于数字露头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以塔里木盆地一间房剖面一间房组礁滩复合体为例[J]. 郑剑锋,沈安江,乔占峰.  岩性油气藏. 2015(05)
[4]井间连通综合分析方法在复杂断块油藏的应用[J]. 彭文丰,漆智,张乔良,雷霄,孙晓晖.  海洋石油. 2015(03)
[5]储层不确定性建模研究进展[J]. 戴危艳,李少华,谯嘉翼,刘诗宇.  岩性油气藏. 2015(04)
[6]涠西南凹陷涠洲10-3油田及围区流三段沉积相研究[J]. 李茂,董桂玉,漆智.  沉积学报. 2015(02)
[7]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评价及优选[J]. 吕明针,林承焰,张宪国,张江涛.  岩性油气藏. 2015(01)
[8]反向和顺向断裂侧向封闭油气的差异性研究[J]. 付广,郎岳,胡欣蕾.  岩性油气藏. 2014(06)
[9]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J]. 唐民安,李建明,孙宝玲,徐欢燕,梅小元,颜冠山.  地质科技情报. 2014(06)
[10]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东部物源方向及沉积体系时空演化[J]. 胡斌,张靓,季汉成,郭新安,陈栋.  岩性油气藏. 2014(04)

博士论文
[1]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及其应用[D]. 段贺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硕士论文
[1]辫状河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及综合地质建模[D]. 骆杨.中国地质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70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70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c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