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首轮内检测数据的成品油管道内腐蚀分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1-07-09 06:11
为了做好在役成品油管道内腐蚀的监测和防控,通过进一步挖掘首轮内检测数据的价值,提出了分析思路:通过差异分析水线区域内的内腐蚀绝对深度的离散情况,结合内腐蚀与焊缝、弯头等管道附件的相对位置以及管道工艺运行情况等数据信息,半定量定位内腐蚀敏感区。以某成品油管道为例,对两条管段内的腐蚀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管内的腐蚀集聚是由于管道施工建设期产生的内腐蚀逐渐发展形成的。定位了以管节为基本单元的腐蚀敏感管段,建议将管道内检测数据作为工程建设质量评估的关键数据,新建管道尽早开展以实施内检测为目标的管道清管作业,增加清管频次,尽快将管内铁锈清除干净,随后开展常规清管作业,从而有效减缓内腐蚀的发展。(图2,表4,参20)
【文章来源】:油气储运. 2020,39(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某成品油管道QL—ZB管段内腐蚀环向时钟位置分布图
由该成品油管道JN—TA管段内腐蚀环向时钟位置(图2、表3)可见,92 km的管段上存在10 300余处内腐蚀。在部分区间管段(45 km附近、75~80 km区间)中,存在除水线区域外其他时钟方位均有腐蚀集聚的现象。由表3可见,水线区域的腐蚀点无论是数量还是占比,均比QL—ZB管段有明显增长,腐蚀点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向水线区域集中,75~80 km管段的内腐蚀占全管段内腐蚀的50%以上,但水线区域的腐蚀也仅占比13%。结合该管段投产运行后的工艺运行情况等,分析如下:(1)75~80 km管段建设施工期间产生了大量的内腐蚀。(2)管道起伏较大,最高点超过600 m,最低点不到200 m,在管道投产运行初期,由于流速不足,管道上倾角较大处的水无法及时清除,同时上游管道的游离水向下游运移的过程中会不断聚集在下游相对低点处,因此下游管段的腐蚀逐渐向水线区域集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功能管道内检测器测试平台研制[J]. 马义来,陈金忠,邵卫林,王岩. 管道技术与设备. 2020(01)
[2]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漏磁内检测数据分析[J]. 邵卫林,陈金忠,马义来,孟涛,何仁洋. 传感技术学报. 2019(10)
[3]成品油管道内检测清管技术[J]. 邵卫林,何湋,杨白冰,周地清,梁方兴,孟涛,何仁洋,康佐明. 油气储运. 2019(11)
[4]管道盗油孔的漏磁内检测信号识别[J]. 邵卫林,陈金忠,马义来,何仁洋. 无损检测. 2017(05)
[5]PL19-3海底管道漏磁内检测数据评估[J]. 王丹丹,崔矿庆,詹燕红. 船海工程. 2016(05)
[6]海底管道两轮漏磁内检测数据的比对方法[J]. 王丹丹,林晓,骆秀媛,詹燕红. 船海工程. 2016(03)
[7]颗粒在起伏成品油管道中的沉积运移规律[J]. 隋冰,刘刚,李博,赵家良,陈雷. 石油学报. 2016(04)
[8]管道内检测数据对比对完整性评价的影响[J]. 姜晓红,洪险峰,刘争,张新荣,陈敏娟. 油气储运. 2016(01)
[9]成品油携水特性对管道内腐蚀的影响[J]. 宋晓琴,熊柯杰,朱建平,余东亮. 油气储运. 2015(08)
[10]长输管道内检测数据比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J]. 王良军,李强,梁菁嬿. 油气储运. 2015(03)
博士论文
[1]成品油管道中积液运动特性研究[D]. 许道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2]成品油管道油携水机理研究[D]. 徐广丽.中国石油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含水成品油管道内腐蚀机理及携水特性研究[D]. 赵青.中国石油大学 2011
[2]成品油管道携水机理数值模拟研究[D]. 张鑫.中国石油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73195
【文章来源】:油气储运. 2020,39(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某成品油管道QL—ZB管段内腐蚀环向时钟位置分布图
由该成品油管道JN—TA管段内腐蚀环向时钟位置(图2、表3)可见,92 km的管段上存在10 300余处内腐蚀。在部分区间管段(45 km附近、75~80 km区间)中,存在除水线区域外其他时钟方位均有腐蚀集聚的现象。由表3可见,水线区域的腐蚀点无论是数量还是占比,均比QL—ZB管段有明显增长,腐蚀点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向水线区域集中,75~80 km管段的内腐蚀占全管段内腐蚀的50%以上,但水线区域的腐蚀也仅占比13%。结合该管段投产运行后的工艺运行情况等,分析如下:(1)75~80 km管段建设施工期间产生了大量的内腐蚀。(2)管道起伏较大,最高点超过600 m,最低点不到200 m,在管道投产运行初期,由于流速不足,管道上倾角较大处的水无法及时清除,同时上游管道的游离水向下游运移的过程中会不断聚集在下游相对低点处,因此下游管段的腐蚀逐渐向水线区域集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功能管道内检测器测试平台研制[J]. 马义来,陈金忠,邵卫林,王岩. 管道技术与设备. 2020(01)
[2]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漏磁内检测数据分析[J]. 邵卫林,陈金忠,马义来,孟涛,何仁洋. 传感技术学报. 2019(10)
[3]成品油管道内检测清管技术[J]. 邵卫林,何湋,杨白冰,周地清,梁方兴,孟涛,何仁洋,康佐明. 油气储运. 2019(11)
[4]管道盗油孔的漏磁内检测信号识别[J]. 邵卫林,陈金忠,马义来,何仁洋. 无损检测. 2017(05)
[5]PL19-3海底管道漏磁内检测数据评估[J]. 王丹丹,崔矿庆,詹燕红. 船海工程. 2016(05)
[6]海底管道两轮漏磁内检测数据的比对方法[J]. 王丹丹,林晓,骆秀媛,詹燕红. 船海工程. 2016(03)
[7]颗粒在起伏成品油管道中的沉积运移规律[J]. 隋冰,刘刚,李博,赵家良,陈雷. 石油学报. 2016(04)
[8]管道内检测数据对比对完整性评价的影响[J]. 姜晓红,洪险峰,刘争,张新荣,陈敏娟. 油气储运. 2016(01)
[9]成品油携水特性对管道内腐蚀的影响[J]. 宋晓琴,熊柯杰,朱建平,余东亮. 油气储运. 2015(08)
[10]长输管道内检测数据比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J]. 王良军,李强,梁菁嬿. 油气储运. 2015(03)
博士论文
[1]成品油管道中积液运动特性研究[D]. 许道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2]成品油管道油携水机理研究[D]. 徐广丽.中国石油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含水成品油管道内腐蚀机理及携水特性研究[D]. 赵青.中国石油大学 2011
[2]成品油管道携水机理数值模拟研究[D]. 张鑫.中国石油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73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73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