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柿庄南区块煤层气低产井原因分析及增产技术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9 08:18
  准确确定出煤层气直井低产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增产技术对策,是减少盲目投资、提高产气效益的关键之一。以柿庄南区块为研究对象,从煤储层地质资源条件、钻井工艺、压裂工艺、排采工作制度等4个方面分析了煤层气低产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室酸化解污试验、压裂参数优化模拟研究、解除煤粉堵塞工艺原理分析、降低泵挂深度增产原理分析等方法,提出了不同低产原因下的针对性技术对策。结果表明:钻井污染严重的井可采用酸化解污+常规水力压裂方式实现增产;煤体结构以原生结构+碎裂煤为主,压裂参数不合理造成的煤层气低产井,优先采用重复压裂技术;煤体结构以碎粒或糜棱煤为主的低产井,需根据顶/底板岩性及围岩补给情况,确定顶/底板压裂的可行性;泵挂深度在煤层5 m以上的且曾经有较高产气量的低产井,可通过加深泵挂实现增产;排采应力敏感的低产井,优化二次压裂泵注参数,实现裂缝转向的目的;井筒内煤粉堵塞、泵效低造成的低产井,优先选用冲洗泵等循环洗井装置洗井提高泵效,实现正常产液来提高产气量;井筒附近煤粉堵塞引起产水量、产气量急剧下降的低产井,优先选用氮气等解堵技术实现增产。现场部分增产技术的应用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该研究成果... 

【文章来源】:煤炭科学技术. 2020,48(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柿庄南区块煤层气低产井原因分析及增产技术对策研究


不合理的典型压裂曲线类型

曲线,工作制,类型,块煤


排采工作制度不合理造成低产的主要排采曲线类型

溶蚀,煤样,反应时


煤储层孔-裂隙被钻井液污染后会降低煤层的导流能力,影响煤层气井的压力传递。采用酸化方法可溶蚀其矿物[20]。实验室进行了HCl、HF、CH3COOH三种酸不同配比时对煤样的溶蚀试验,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A-1为3%HCl+3%HF+3%CH3COOH;A-2为9%HCl;A-3为9%HF;A-4为9%CH3COOH;A-5为4.5%HCl+4.5%HF;A-6为4.5%HCl+4.5%CH3COOH;A-7为4.5%HF+4.5%CH3COOH;A-8为5%HCl+2%HF+2%CH3COOH;A-9为2%HCl+5%HF+2%CH3COOH;A-10为2%HCl+2%HF+5%CH3COOH。从图4可看出,不同组分酸液类型及反应时间对煤中矿物的溶蚀率有所差异。反应72 h内,大部分酸液对煤样的溶蚀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仅A-1、A-7、A-10三种酸对煤样的溶蚀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分析认为HF与钻井液污染物或煤中矿物质反应时间过长会生成新的杂质,而CH3COOH能相对抑制反应速率,使杂质生成相对缓慢。因此在酸化解污时建议以3%HCl+3%HF+3%CH3COOH酸液配比为基础,根据施工时酸液在井筒内留存时间长短来适当调整CH3COOH的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煤层气井低产伤害诊断方法及应用[J]. 冯青.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9(01)
[2]考虑地层伤害影响的钻井液侵入模拟研究[J]. 范宜仁,王小龙,巫振观,吴俊晨,贾建涛.  测井技术. 2018(04)
[3]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煤层气低效井二次改造研究[J]. 闫欣璐,唐书恒,张松航,杨国桥,王凯峰.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6)
[4]柿庄南区块煤层气高产潜力井低产因素分析[J]. 王凯峰,唐书恒,张松航,杨国桥,闫欣璐.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6)
[5]基于分类方法的煤层气井压裂开发效果评价[J]. 武男,陈东,孙斌,聂志宏,刘莹,闫霞.  煤炭学报. 2018(06)
[6]煤层气直井低产原因与高产因素诊断分析[J]. 卢凌云,张遂安,郭文朋,石悦,张灵菊,王千玮.  非常规油气. 2017(05)
[7]郑庄区块煤层气低产井增产技术研究[J]. 赵武鹏,刘春春,申兴伟,彭鹤,霍洪涛.  石油钻采工艺. 2017(04)
[8]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排采水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J]. 郭广山,柳迎红,张苗,吕玉民.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07)
[9]煤层气选区评价方法探讨——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例[J]. 王安民,曹代勇,魏迎春.  煤炭学报. 2017(04)
[10]基于模糊数学方法优化煤层气井底流压下降制度[J]. 胡彦林,张遂安,高志华,李丹琼,刘岩,张守仁,吴见,何志君.  煤炭科学技术. 2015(03)

硕士论文
[1]煤层气精细化个性压裂方法研究[D]. 李吉雄.西南石油大学 2015
[2]多组分酸对不同煤阶煤增透机理研究[D]. 李全中.河南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73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73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4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