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凝油油藏微观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分析——以大民屯凹陷S84-A12块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12 18:09
高凝油藏剩余油分布状态决定了油藏的开发调整方式,但前人针对剩余油动态变化影响分析较少。由于油品的特殊性,含蜡量及开采驱替方式均会对储层孔隙结构进行改造从而影响微观剩余油的分布。基于此,利用高精度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建立数字岩心模型,恢复微观孔隙结构,实验分析得出微观剩余油动态变化主要受含蜡量及驱替程度影响。随温度降低蜡滴析出加快,含蜡量增加从而分割孔隙中剩余油。驱替倍数提高,储层孔喉连通性提高,剩余油分布样式由块状、网络状向孤滴状变化。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2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孔隙体积连通模型
孔喉关系球棍模型
温度影响高凝油油藏微观孔隙中含蜡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微观剩余油分布[10],对岩心样品不同的蜡滴直径进行阈值分割,并进行直径数据定量计算,得到不同温度(室温、凝固点、析蜡点、熔蜡点)下含蜡直径变化特征(图3)。随着温度降低,高凝油析出蜡含量升高,蜡滴大小不断增大。平均蜡滴直径由4.95 μm升至47.90 μm。蜡滴直径变大减小孔隙空间进而增加孔隙中流体流动的阻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细油藏描述中剩余油研究进展[J]. 陈欢庆,胡海燕,吴洪彪,曹晨,隋宇豪.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29)
[2]基于刻蚀模型的高渗条带控制下剩余油微观赋存特征[J]. 佟颖,贾元元.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28)
[3]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J]. 余义常,徐怀民,郭睿,江同文,孙廷彬,李峰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28)
[4]复杂孔隙结构致密砂岩含油饱和度梯形孔隙模型[J]. 胡胜福,周灿灿,李霞,李潮流,张胜强.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05)
[5]沈84-安12块高凝油注水开发后期原油变化特征[J]. 刘家林,薛莹,齐先有,闫红星,刘岩. 特种油气藏. 2017(04)
[6]层内纵向非均质性对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J]. 刘斌,张玉梅,张汶,张伟,邓景夫.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26)
[7]辫状河心滩内部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J]. 李红南,万雪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12)
[8]偏光显微法测定含蜡原油析蜡点的影响因素研究[J]. 伍鸿飞,郑强,靳文博,田震,杨蕾,肖飞. 广州化工. 2013(20)
[9]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定量研究——以胜利油田A断块为例[J]. 孟浩,汪益宁,郝诗濛,滕蔓.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32)
[10]苏丹3/7区高凝油流变特性研究[J]. 陆辉,杨胜来,王玉霞,吕三波,王琪.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13)
本文编号:3280402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2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孔隙体积连通模型
孔喉关系球棍模型
温度影响高凝油油藏微观孔隙中含蜡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微观剩余油分布[10],对岩心样品不同的蜡滴直径进行阈值分割,并进行直径数据定量计算,得到不同温度(室温、凝固点、析蜡点、熔蜡点)下含蜡直径变化特征(图3)。随着温度降低,高凝油析出蜡含量升高,蜡滴大小不断增大。平均蜡滴直径由4.95 μm升至47.90 μm。蜡滴直径变大减小孔隙空间进而增加孔隙中流体流动的阻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细油藏描述中剩余油研究进展[J]. 陈欢庆,胡海燕,吴洪彪,曹晨,隋宇豪.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29)
[2]基于刻蚀模型的高渗条带控制下剩余油微观赋存特征[J]. 佟颖,贾元元.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28)
[3]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J]. 余义常,徐怀民,郭睿,江同文,孙廷彬,李峰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28)
[4]复杂孔隙结构致密砂岩含油饱和度梯形孔隙模型[J]. 胡胜福,周灿灿,李霞,李潮流,张胜强.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05)
[5]沈84-安12块高凝油注水开发后期原油变化特征[J]. 刘家林,薛莹,齐先有,闫红星,刘岩. 特种油气藏. 2017(04)
[6]层内纵向非均质性对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J]. 刘斌,张玉梅,张汶,张伟,邓景夫.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26)
[7]辫状河心滩内部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J]. 李红南,万雪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12)
[8]偏光显微法测定含蜡原油析蜡点的影响因素研究[J]. 伍鸿飞,郑强,靳文博,田震,杨蕾,肖飞. 广州化工. 2013(20)
[9]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定量研究——以胜利油田A断块为例[J]. 孟浩,汪益宁,郝诗濛,滕蔓.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32)
[10]苏丹3/7区高凝油流变特性研究[J]. 陆辉,杨胜来,王玉霞,吕三波,王琪.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13)
本文编号:3280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80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