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周矶油田潜3 2 、潜4 1 油组储层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0 03:19
  在国内石油工业发展几十年的历程里,构造解释技术也随着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技术和精细地震解释手段的发展而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其中三维精细地震解释技术的应用更是核心部分;储层分布规律的预测研究在油气资源的勘探中有重要的作用,储层分布规律的预测是在储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地质模型正演、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来预测储层的物性、岩性以及含油气性等。储层分布规律研究是有效认识和评价储层并指导油田开发的重要技术。本论文以研究工区的地震资料为基础,以勘探地震学、层序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等为指导,从标定层位和建立地层格架入手,综合应用地震资料剖面的层位追踪技术、水平切片解释技术、连井剖面解释技术、断层叠合解释技术、相干体分析技术等,最终完成了该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工作,并逐步落实了工区内断层、断块和断鼻的分布情况。综合本工区的构造特征研究结论,以及通过地震属性分析手段和地质模型正演方法完成初步储层分布预测,为勘探目标预测及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资料。经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得出以下主要认识:(1)在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进行了工区的精细构造解释,完成了2个目的层的区域构造图;共落... 

【文章来源】:长江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论文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构造位置及构造背景
    2.2 地层特征
第3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3.1 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
    3.2 地层划分对比思路
    3.3 周30井区与周16井区小层划分与对比
第4章 地震资料解释
    4.1 地震资料解释流程及方法
    4.2 精细构造研究
第5章 沉积体系研究
    5.1 沉积相划分标志
    5.2 沉积相类型
    5.3 沉积相分布
第6章 储层预测
    6.1 研究区地层特征
    6.2 研究区沉积特征
    6.3 岩性与速度、密度、波阻抗关系分析
    6.4 正演模拟
    6.5 地震属性分析
    6.6 地震相分析
第7章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三叠世重力流沉积体系[J]. 杨仁超,何治亮,邱桂强,金之钧,孙冬胜,金晓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06)
[2]地震精细构造解释在大庆长垣PB6断块的应用实例[J]. 田静.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3(05)
[3]孔南地区地震相分析与研究[J]. 彭光艳,郑玉梅,胡居龙,孟立娜,王亚静,申红梅.  西部探矿工程. 2012(10)
[4]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J]. 秦晶晶,李德春,程慧慧,王空前.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0(05)
[5]小层划分对比技术方法[J]. 温亮,冷桂芳,孙海涛.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19)
[6]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高分辨率层序构型与砂体预测[J]. 郑荣才,周祺,王华,李凤杰.  高校地质学报. 2009(01)
[7]辽河清水洼陷东营组高分辨率层序格架下沉积演化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J]. 肖毅,王红亮,邓宏文,龙国清,郑文波,单俊峰,任晓华.  沉积学报. 2008(06)
[8]对地震切片解释中一些问题的分析[J]. 钱荣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04)
[9]全三维解释方法在地震解释和油藏描述中的综合应用[J]. 李明富,任春丽,蔡正旗.  西部探矿工程. 2006(10)
[10]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切片技术及其应用[J]. 吴有信.  中国煤田地质. 2005(05)

博士论文
[1]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 华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2]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勘探方向[D]. 王必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本文编号:3292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92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f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