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煤储层物性及煤层气资源有利区评价
发布时间:2021-07-22 08:01
以吉尔嘎朗图凹陷地区煤层气探井岩心和实验资料等为依据,探讨了吉尔嘎朗图凹陷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全面分析了凹陷煤岩与煤质、煤岩组成、煤层厚度、含气量及孔隙度等物性条件,确定凹陷在垂向上和横向上的有利区块。研究表明:在垂向上,认为吉尔嘎朗图凹陷赛汉塔拉组Ⅲ号煤、Ⅳ号煤和Ⅴ号煤是主要的含煤地层,煤岩含气性好,煤层累计厚度大,煤层物性总体上较好,富集条件好;在平面上,确定吉尔嘎朗图凹陷赛汉塔拉组Ⅲ号煤、Ⅳ号煤和Ⅴ号煤层的有利区块,有助于推进我国二连盆地低煤阶煤层气资源的勘探进程。
【文章来源】:煤矿安全. 2020,51(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位置
由图3(a)可知,二连盆地群吉尔嘎朗图凹陷地区煤层层数多、横向变化大,主要分布在凹陷缓坡地带。JM2井煤层实测含气量1.12~4.04 m3/t,平均2.37 m3/t,JM5井煤层实测含气量0.81~2.02 m3/t,平均1.25 m3/t,JM8井煤层实测含气量0.8~1.58 m3/t,平均1.15 m3/t,JM9井煤层实测含气量0.11~1.69m3/t,平均0.99 m3/t,JM11井煤层实测含气量1.13~3.92 m3/t,平均2.38 m3/t,JM13井煤层实测含气量0.18~1.32 m3/t,平均0.90 m3/t,JM14井煤层实测含气量0.44~2.57 m3/t,平均1.65 m3/t。JM2井和JM11井煤层实测含气量大于其它几口井煤层实测含气量(图3(b)),表明该地区煤层含气量呈现“凹陷中部煤层含气量高,向边缘逐渐变低的趋势”。3 煤层气资源有利区评价
煤储层孔隙由基质孔隙和割理孔隙组成。基质孔隙占有较高的比例,发育于煤的基质块体之中,是煤层气吸附存在的场所;割理孔隙孔隙度较低,但为流体产出提供了运移通道。随着美国粉河盆地低煤阶煤层气开发取得成效,测得的煤岩割理孔隙度0.1%~1.0%,测得的煤岩基质孔隙度变化较大,一般1.0%~10.0%,且基质孔隙度随埋深增大而增加,对粉河盆地煤储层渗透性非常有利。因此,低煤阶煤层基质孔隙越发育,对煤层渗透性越利[14-15]。利用氦气孔隙度测定仪对吉尔嘎朗图凹陷的煤岩进行精细测量,吉尔嘎朗图凹陷储层孔隙度与埋深关系如图2。该凹陷的总孔隙度介于0.64%~20.0%,平均9.32%,由于无法测出煤岩的割理(裂隙)孔隙度和基质孔隙度,就不能进一步说明二连盆地煤岩孔隙度高,但渗透率低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在垂向上(图2(a)),吉尔嘎朗图凹陷地区Ⅲ号煤层孔隙度2.0%~19.0%,平均9.0%,Ⅳ号煤层孔隙度1.0%~20.0%,平均10.0%,Ⅴ号煤层孔隙度3.0%~19.0%,平均9.0%,表明该地区Ⅳ号煤层物性总体上比Ⅲ号煤层和Ⅴ号煤层较好。在平面上(图2(b)),JM2井赛汉塔拉组煤层孔隙度7.7%~19.0%,平均11.9%,JM5井赛汉塔拉组煤层孔隙度3.0%~14.8%,平均8.4%,JM8井赛汉塔拉组煤层孔隙度3.1%~20.0%,平均9.4%,JM9井赛汉塔拉组煤层孔隙度0.7%~20.0%,平均9.7%,JM11井赛汉塔拉组煤层孔隙度2.2%~18.5%,平均10.3%,JM13井赛汉塔拉组煤层孔隙度2.3%~15.8%,平均8.4%,JM14井赛汉塔拉组煤层孔隙度3.0%~19.3%,平均8.3%。表明该地区煤层物性总体上较好。JM2井赛汉塔拉组煤层渗透率小于1×10-3μm2,且渗透率变化较大,表明该地区存在较强的均质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低阶煤层气富集主控地质因素与成藏模式分析[J]. 刘大锰,王颖晋,蔡益栋.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6)
[2]第4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方法及结果[J]. 庚勐,陈浩,陈艳鹏,曾良君,陈姗姗,姜馨淳.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6)
[3]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低煤阶煤层气富集模式[J]. 孙钦平,王生维,田文广,孙斌,陈彦君,杨青,陈浩,杨敏芳,祁灵. 天然气工业. 2018(04)
[4]阜康矿区煤层气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分析[J]. 张衡,赵宇,李月云. 煤矿安全. 2017(10)
[5]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低煤阶煤层气勘探[J]. 孙粉锦,李五忠,孙钦平,孙斌,田文广,陈彦君,陈振宏. 石油学报. 2017(05)
[6]我国低煤阶煤煤层气地质研究综述[J]. 王博洋,秦勇,申建,汪岗. 煤炭科学技术. 2017(01)
[7]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侏罗系煤层气成因探究[J]. 田文广,邵龙义,张继东,赵素平,霍万国. 中国矿业. 2015(05)
[8]我国低煤阶煤层气成因类型及成藏模式研究[J]. 侯海海,邵龙义,唐跃,王帅,王学天,刘双. 中国矿业. 2014(07)
[9]韩城矿区构造煤储层物性差异特征[J]. 张晓辉,要惠芳,李伟. 煤矿安全. 2014(04)
[10]鄂尔多斯盆地低煤阶煤储层孔隙特征及地质意义[J]. 晋香兰,张培河,吴敏杰. 煤炭科学技术. 2012(10)
博士论文
[1]准东地区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区预测[D]. 张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本文编号:3296765
【文章来源】:煤矿安全. 2020,51(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位置
由图3(a)可知,二连盆地群吉尔嘎朗图凹陷地区煤层层数多、横向变化大,主要分布在凹陷缓坡地带。JM2井煤层实测含气量1.12~4.04 m3/t,平均2.37 m3/t,JM5井煤层实测含气量0.81~2.02 m3/t,平均1.25 m3/t,JM8井煤层实测含气量0.8~1.58 m3/t,平均1.15 m3/t,JM9井煤层实测含气量0.11~1.69m3/t,平均0.99 m3/t,JM11井煤层实测含气量1.13~3.92 m3/t,平均2.38 m3/t,JM13井煤层实测含气量0.18~1.32 m3/t,平均0.90 m3/t,JM14井煤层实测含气量0.44~2.57 m3/t,平均1.65 m3/t。JM2井和JM11井煤层实测含气量大于其它几口井煤层实测含气量(图3(b)),表明该地区煤层含气量呈现“凹陷中部煤层含气量高,向边缘逐渐变低的趋势”。3 煤层气资源有利区评价
煤储层孔隙由基质孔隙和割理孔隙组成。基质孔隙占有较高的比例,发育于煤的基质块体之中,是煤层气吸附存在的场所;割理孔隙孔隙度较低,但为流体产出提供了运移通道。随着美国粉河盆地低煤阶煤层气开发取得成效,测得的煤岩割理孔隙度0.1%~1.0%,测得的煤岩基质孔隙度变化较大,一般1.0%~10.0%,且基质孔隙度随埋深增大而增加,对粉河盆地煤储层渗透性非常有利。因此,低煤阶煤层基质孔隙越发育,对煤层渗透性越利[14-15]。利用氦气孔隙度测定仪对吉尔嘎朗图凹陷的煤岩进行精细测量,吉尔嘎朗图凹陷储层孔隙度与埋深关系如图2。该凹陷的总孔隙度介于0.64%~20.0%,平均9.32%,由于无法测出煤岩的割理(裂隙)孔隙度和基质孔隙度,就不能进一步说明二连盆地煤岩孔隙度高,但渗透率低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在垂向上(图2(a)),吉尔嘎朗图凹陷地区Ⅲ号煤层孔隙度2.0%~19.0%,平均9.0%,Ⅳ号煤层孔隙度1.0%~20.0%,平均10.0%,Ⅴ号煤层孔隙度3.0%~19.0%,平均9.0%,表明该地区Ⅳ号煤层物性总体上比Ⅲ号煤层和Ⅴ号煤层较好。在平面上(图2(b)),JM2井赛汉塔拉组煤层孔隙度7.7%~19.0%,平均11.9%,JM5井赛汉塔拉组煤层孔隙度3.0%~14.8%,平均8.4%,JM8井赛汉塔拉组煤层孔隙度3.1%~20.0%,平均9.4%,JM9井赛汉塔拉组煤层孔隙度0.7%~20.0%,平均9.7%,JM11井赛汉塔拉组煤层孔隙度2.2%~18.5%,平均10.3%,JM13井赛汉塔拉组煤层孔隙度2.3%~15.8%,平均8.4%,JM14井赛汉塔拉组煤层孔隙度3.0%~19.3%,平均8.3%。表明该地区煤层物性总体上较好。JM2井赛汉塔拉组煤层渗透率小于1×10-3μm2,且渗透率变化较大,表明该地区存在较强的均质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低阶煤层气富集主控地质因素与成藏模式分析[J]. 刘大锰,王颖晋,蔡益栋.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6)
[2]第4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方法及结果[J]. 庚勐,陈浩,陈艳鹏,曾良君,陈姗姗,姜馨淳.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6)
[3]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低煤阶煤层气富集模式[J]. 孙钦平,王生维,田文广,孙斌,陈彦君,杨青,陈浩,杨敏芳,祁灵. 天然气工业. 2018(04)
[4]阜康矿区煤层气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分析[J]. 张衡,赵宇,李月云. 煤矿安全. 2017(10)
[5]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低煤阶煤层气勘探[J]. 孙粉锦,李五忠,孙钦平,孙斌,田文广,陈彦君,陈振宏. 石油学报. 2017(05)
[6]我国低煤阶煤煤层气地质研究综述[J]. 王博洋,秦勇,申建,汪岗. 煤炭科学技术. 2017(01)
[7]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侏罗系煤层气成因探究[J]. 田文广,邵龙义,张继东,赵素平,霍万国. 中国矿业. 2015(05)
[8]我国低煤阶煤层气成因类型及成藏模式研究[J]. 侯海海,邵龙义,唐跃,王帅,王学天,刘双. 中国矿业. 2014(07)
[9]韩城矿区构造煤储层物性差异特征[J]. 张晓辉,要惠芳,李伟. 煤矿安全. 2014(04)
[10]鄂尔多斯盆地低煤阶煤储层孔隙特征及地质意义[J]. 晋香兰,张培河,吴敏杰. 煤炭科学技术. 2012(10)
博士论文
[1]准东地区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区预测[D]. 张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本文编号:3296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9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