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东濮地区中奥陶统层序格架及沉积演化

发布时间:2021-07-27 19:45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岩石学为指导,深入分析东濮地区野外、岩心、薄片和测录井等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恢复古气候及古海平面,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识别层序界面,建立了中奥陶统层序地层格架并阐述格架内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奥陶统为一个二级层序(SSQ1),包含3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1为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下段,底为怀远运动不整合面,顶为岩性转换型界面(SB1);SQ2为上马家沟组上段-峰峰组下段,顶为暴露型界面(SB2);SQ3为峰峰组上段,顶为造山侵蚀型界面(SB3)。SQ1海侵体系域为局限台地向开阔台地过渡,发育开阔海、膏云坪和颗粒滩微相;高位体系域整体发育局限台地云坪、膏云坪和云灰坪,局部地区发育灰坪和颗粒滩;SQ2海侵体系域以开阔台地为主,发育开阔海微相,局部高地发育膏云坪、云坪和云灰坪,高位体系域为局限台地,整体发育云灰坪,局部发育膏云坪、灰云坪和颗粒滩微相;SQ3受风化剥蚀严重,仅能恢复海侵体系域早期沉积,以开阔台地为主。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2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东濮地区中奥陶统层序格架及沉积演化


东濮地区区域地质图

气候图,奥陶世,海平面,气候


研究区中奥陶世构造相对稳定[16-17]。碳酸盐岩台地区整体较平坦,零星颗粒滩发育[10, 17]。古地磁资料及古板块位置再造研究表明,中奥陶世华北地台处于赤道北纬10°~16°[18],以潮湿、炎热交替气候为主[19]。碳酸盐岩工厂强劲产能结合海平面的周期性变化,共同决定着沉积速率和可容空间变化速率,影响着研究区层序地层样式。古气候和古海平面是中奥陶世层序发育的主要变量,利用地球化学指标,对古气候和古海平面的波动进行恢复。由于研究区和邻区野外剖面地层出露有限且地层倾角较小,单井取心相对有限。因此,本次研究分别选取不同野外、井段样品进行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等值域范围内投点,恢复古气候和古海平面变化情况。2.1.1 古气候

层序界面,古岩溶,溶蚀,岩心


通过野外、岩心、薄片及钻井资料,在研究区峰峰组下段和上段分界识别出大量古岩溶作用(古溶蚀作用)及短期暴露特征[图3(h)、图3(i)],表明该分界可以作为一个三级层序界面。2.4 层序地层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渤海湾盆地东濮地区奥陶系沉积相特征及其演化[J]. 肖菁,季汉成,华南,房超,李海泉,马鹏鹏.  岩性油气藏. 2016(06)
[2]鲁西豫东地区奥陶系顶部岩溶储集层特征及有利控制因素[J]. 季汉成,房超,华南,肖菁,李海泉,黎雪,李晨,马鹏鹏,毛翔.  古地理学报. 2016(04)
[3]华北地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J]. 陈小炜,牟传龙,周恳恳,康建威,王启宇,葛祥英,梁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5(04)
[4]川西地区中二叠世-中三叠世微量、常量元素与古环境、古气候关系研究[J]. 梁文君,肖传桃,肖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11)
[5]利用碳氧同位素识别碳酸盐岩层序界面[J]. 吴俊,汪远征,高志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19)
[6]鄂尔多斯地区马家沟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J]. 苏中堂,陈洪德,欧阳征健,金学强.  中国地质. 2012(03)
[7]华北克拉通与全球构造[J]. 王荃.  地质通报. 2011(01)
[8]东濮凹陷断裂系统及变换构造[J]. 陈书平,漆家福,王德仁,程秀申,赵衍彬,徐振强,解晨,孙海龙.  石油学报. 2007(01)
[9]中国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J].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鲍志东.  古地理学报. 2004(02)
[10]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的两种构造系统及其成因解释[J]. 漆家福.  中国地质. 2004(01)

博士论文
[1]全球背景下中国华北与华南板块重建[D]. 余珊.中国海洋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东濮凹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D]. 华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
[2]渤海湾及邻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研究[D]. 王书荣.山东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06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06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9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