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琼东南盆地典型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的特征与控藏机制

发布时间:2021-08-02 01:24
  为了深入探究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运聚成藏的机制,基于高分辨率地震、海底观测、水合物钻探、随钻测井、岩心资料及钻后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从气源、运聚、储集、封盖等成藏条件入手,剖析了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渗漏型水合物成藏系统的特征与控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渗漏型水合物富集成藏受控于松南低凸起构造及其上发育的气烟囱,气烟囱构成的天然气运聚通道与水合物稳定域空间匹配决定了水合物的主要分布范围;②海底冷泉系统及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天然气渗漏地震反射异常,是渗漏型水合物分布与赋存的有力指示标志;③渗漏型水合物差异分布特征明显,横向上水合物聚集在具有明显渗漏通道构成的储集空间内部,而没有通道沟通水合物稳定域的区域仅聚集薄层水合物,垂向上水合物的分布厚度、产状及饱和度等也表现出差异性;④水合物气源具有生物气及热解气双重供给特征,热解气与深部中央水道岩性气藏及古近纪烃源岩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⑤充足的天然气通过气烟囱及水道边界断层等通道运移聚集,并在海底浅层块体流沉积(MTDs)细粒黏土质粉砂封盖条件下富集水合物,MTDs内部的裂缝构成了渗漏型水合物主要的储集空间。结论认为,在低凸起及富生烃凹陷成... 

【文章来源】:天然气工业. 2020,40(08)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琼东南盆地典型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的特征与控藏机制


琼东南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与综合地层柱状图

照片,水合物,海底地貌,冷泉


琼东南盆地渗漏型水合物独特的地质特征是在海底出现海底麻坑、海底丘状体、冷泉及伴生生物群落等渗漏现象(图2)。这些渗漏特征往往指示与地层深部渗漏型水合物形成和分解有关[22]。过水合物钻井地震剖面发现存在天然气渗漏通道,单井中深层地层有大型气烟囱存在,气烟囱顶部有BSR显示;钻井所在地震剖面显示渗漏通道有同相轴“上拉”现象,并且向上可直达海底(图3),且海底是冷泉发育点,实际调查在该区域发现了处于不同活动阶段的冷泉,部分已经接近活动后期,或者刚刚停止不久;部分早已停止活动,且天然气运移通道可能已被块状水合物或者冷泉碳酸盐岩堵塞。2.2 地震反射特征

特征图,水合物,特征图,气烟囱


气烟囱顶部钻探了W06、W08、W10等多口井(图3)。从地震反射剖面可以看出,气烟囱呈现出明显的空白带,其两侧地震反射同相轴发生“中断”,其内部同相轴出现“下拉”特征,在气烟囱顶部及顶部两侧出现强地震反射波组,指示了天然气通过气烟囱发生了运移和聚集。在气烟囱顶部解释出BSR,其横向延伸约4 km并且与地层斜交。气烟囱上覆3套近平行沉积的地层,地层边界为连续的强振幅反射,而内部地震反射弱,解释为块体流沉积(MTDs)。进一步精细刻画块体流沉积地层发现,其内部裂隙十分发育,尤其是气烟囱顶部向上具有明显渗漏通道的区域,裂隙更为集中,部分裂隙沟通稳定域底界向上直通海底,在海底形成类似麻坑的地形,其可能是天然气通过裂隙通道向海底渗漏导致。2.3 测井响应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琼东南盆地深水东区Y8-1含气构造天然气来源及侧向运聚模式[J]. 张迎朝,甘军,徐新德,梁刚,李兴.  地球科学. 2019(08)
[2]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成矿远景[J]. 龚跃华,杨胜雄,王宏斌,梁金强,梁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04)
[3]琼东南盆地甲烷微渗漏活动地球化学示踪研究[J]. 冯俊熙,杨胜雄,孙晓明,梁金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4]琼东南盆地深水大气田地质特征、成藏模式及勘探方向研究[J]. 张迎朝,徐新德,甘军,朱继田,郭潇潇,何小胡.  地质学报. 2017(07)
[5]南海西部深水区天然气地质与大气田重大发现[J]. 王振峰,孙志鹏,朱继田,郭明刚,江汝锋.  天然气工业. 2015(10)
[6]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生物气/亚生物气资源与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J]. 何家雄,颜文,祝有海,张伟,龚发雄,刘士林,张景茹,龚晓峰.  天然气工业. 2013(06)
[7]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勘探潜力评价[J]. 游君君,孙志鹏,李俊良,郭明刚,朱继田.  中国矿业. 2012(08)
[8]琼东南盆地沉积环境及物源演变特征[J]. 邵磊,李昂,吴国瑄,李前裕,刘传联,乔培军.  石油学报. 2010(04)
[9]南海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分布特征及资源预测[J]. 陈多福,李绪宣,夏斌.  地球物理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316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16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7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