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坳陷北部奥陶系储层形成机理与分布模式
发布时间:2021-08-02 14:31
为解决冀中坳陷北部奥陶系潜山储层认识不清的问题,在岩心观察基础上,运用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储层基本特征、成因类型、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4套白云岩孔隙型和1套岩溶缝洞型储集层。岩性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其次为泥晶灰岩,储集空间主要发育晶间(溶)孔、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等。通过储层基本特征研究,明确了有利储层的形成主要受到岩石类型、裂缝发育程度和岩溶作用强度等因素的控制,岩石类型是控制储层形成的基础,裂缝发育程度是制约储层形成的关键,岩溶作用强度控制储层的优劣。据此建立了冀中坳陷北部奥陶系区域层状、区域块-层复合状和局部块状3种储层发育模式,为研究区成藏模式的建立和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
【文章来源】:特种油气藏. 2020,2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冀中坳陷北部奥陶系潜山圈闭简图
未被充填的构造缝既可作为油气储集空间又是重要的渗流通道,由务古2、务古4井玫瑰花图(图2c、d)可以看出,区内裂缝方向主要为北东—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杨税务、南旺、韩村以及东储4个潜山多口井的裂缝测井识别显示(表2),上马家沟组上部—峰峰组裂缝发育程度最高,在杨税务和韩村潜山最为发育,占地层厚度的30.3%~34.1%;上马家沟组中部层段裂缝发育较为局限,仅在杨税务潜山发育,占地层厚度的23.5%,而在韩村和东储潜山发育极少甚至不发育;下马家沟组上部—上马家沟组下部层段裂缝相对较发育,个别井如务古2井裂缝发育厚度占地层厚度的52.6%,Ⅱ级裂缝为主要裂缝,占裂缝的89.52%。2.1.3 溶蚀孔洞
裂缝能极大地沟通储集空间,裂缝发育的部位可以控制原有孔隙的连通,可以连通晶间孔、溶孔,使相对孤立的孔隙连片,也可以使裂缝之间相互贯通,进而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岩溶流体也往往沿着裂缝进行岩溶作用。裂缝不发育区岩溶作用只能在岩石表面进行,通常不利于形成有效储层。裂缝发育程度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所在,断裂活动促进裂缝发育,在实钻过程中,普遍存在断层附近的井发生井漏、钻具放空的现象。永15井的上马家沟组钻进时槽面显示较活跃,曾2次发生井涌,3 081.9~3 302.0 m已测试出油。表明断裂附近的构造缝及顺缝溶洞发育,大大改善了岩石的储集性能。3.3 岩溶作用强度控制储层的优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卷积门控循环单元网络的储层参数预测方法[J]. 宋辉,陈伟,李谋杰,王浩懿.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5)
[2]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表征[J]. 田伟,刘慧卿,何顺利,王敬,谢灵.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4)
[3]伊拉克BU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沉积过程数值模拟[J]. 王鹏飞,霍春亮,叶小明,刘卫林,徐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4)
[4]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致密砂岩成岩差异性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J]. 周家全,张立强,王香增,贺永红,张立宽,雷裕鸿.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3)
[5]车西洼陷浊积扇沉积体系对储层成岩作用影响[J]. 于永朋,董春梅,任丽华,田淼.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8(05)
[6]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分布模式分析及应用——以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为例[J]. 宋洪亮,李云鹏,刘宗宾,柴秋会,陈善斌,颜冠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8(01)
[7]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杨税务超深超高温奥陶系潜山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实践与启示[J]. 杜金虎,何海清,赵贤正,张以明,王权,张锐锋,侯凤香,韩春元,范炳达. 中国石油勘探. 2017(02)
[8]古城地区中下奥陶统白云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成因[J]. 刘策,曹颖辉,周波,王坤,杨敏. 特种油气藏. 2017(02)
[9]渤海湾盆地奥陶系潜山内幕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J]. 吴小洲,牛嘉玉,吴丰成,刘晓. 海相油气地质. 2013(01)
[10]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征[J]. 高长海,张新征,查明,王晓燕. 岩性油气藏. 2011(06)
本文编号:3317733
【文章来源】:特种油气藏. 2020,2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冀中坳陷北部奥陶系潜山圈闭简图
未被充填的构造缝既可作为油气储集空间又是重要的渗流通道,由务古2、务古4井玫瑰花图(图2c、d)可以看出,区内裂缝方向主要为北东—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杨税务、南旺、韩村以及东储4个潜山多口井的裂缝测井识别显示(表2),上马家沟组上部—峰峰组裂缝发育程度最高,在杨税务和韩村潜山最为发育,占地层厚度的30.3%~34.1%;上马家沟组中部层段裂缝发育较为局限,仅在杨税务潜山发育,占地层厚度的23.5%,而在韩村和东储潜山发育极少甚至不发育;下马家沟组上部—上马家沟组下部层段裂缝相对较发育,个别井如务古2井裂缝发育厚度占地层厚度的52.6%,Ⅱ级裂缝为主要裂缝,占裂缝的89.52%。2.1.3 溶蚀孔洞
裂缝能极大地沟通储集空间,裂缝发育的部位可以控制原有孔隙的连通,可以连通晶间孔、溶孔,使相对孤立的孔隙连片,也可以使裂缝之间相互贯通,进而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岩溶流体也往往沿着裂缝进行岩溶作用。裂缝不发育区岩溶作用只能在岩石表面进行,通常不利于形成有效储层。裂缝发育程度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所在,断裂活动促进裂缝发育,在实钻过程中,普遍存在断层附近的井发生井漏、钻具放空的现象。永15井的上马家沟组钻进时槽面显示较活跃,曾2次发生井涌,3 081.9~3 302.0 m已测试出油。表明断裂附近的构造缝及顺缝溶洞发育,大大改善了岩石的储集性能。3.3 岩溶作用强度控制储层的优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卷积门控循环单元网络的储层参数预测方法[J]. 宋辉,陈伟,李谋杰,王浩懿.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5)
[2]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表征[J]. 田伟,刘慧卿,何顺利,王敬,谢灵.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4)
[3]伊拉克BU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沉积过程数值模拟[J]. 王鹏飞,霍春亮,叶小明,刘卫林,徐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4)
[4]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致密砂岩成岩差异性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J]. 周家全,张立强,王香增,贺永红,张立宽,雷裕鸿.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3)
[5]车西洼陷浊积扇沉积体系对储层成岩作用影响[J]. 于永朋,董春梅,任丽华,田淼.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8(05)
[6]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分布模式分析及应用——以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为例[J]. 宋洪亮,李云鹏,刘宗宾,柴秋会,陈善斌,颜冠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8(01)
[7]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杨税务超深超高温奥陶系潜山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实践与启示[J]. 杜金虎,何海清,赵贤正,张以明,王权,张锐锋,侯凤香,韩春元,范炳达. 中国石油勘探. 2017(02)
[8]古城地区中下奥陶统白云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成因[J]. 刘策,曹颖辉,周波,王坤,杨敏. 特种油气藏. 2017(02)
[9]渤海湾盆地奥陶系潜山内幕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J]. 吴小洲,牛嘉玉,吴丰成,刘晓. 海相油气地质. 2013(01)
[10]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征[J]. 高长海,张新征,查明,王晓燕. 岩性油气藏. 2011(06)
本文编号:3317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17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