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旋流条件下的气液环空流流动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5 17:35
  针对涡流工具排液效果的问题,开展了旋流条件下气液两相流动模型的研究。考虑到旋流中角速度的存在,研究中采用气液流动在径向和周向上的动量和角动量平衡的方法,建立了气液流动控制方程,计算了液膜厚度,气液相旋流强度等参数以及压降梯度,并进行涡流工具实验验证模型。涡流工具降低压降损失的机理结果表明,安装涡流工具后流动压降可以降低5%~20%。根据实验及模型,在低速(气相速度小于13 m/s)时,小旋流角和高旋流强度更利于降低压降,而高速(气相速度大于16 m/s)时,高旋流强度会增加额外摩擦阻力。旋流强度的衰减速度会随着液相速度增大而减小,而随气相速度增大而增大。该研究结果可对涡流工具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最佳排液效果。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2(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旋流条件下的气液环空流流动规律研究


图5中模型计算结果振示,低速和高速条件下,??涡流工具对气液流动的影响存在相反的规律:在低??速下(气相表观速度为12?m/s和14?m/s>时,压降随??

模型图,涡流,压降,工具


气相速度与??旋流强度衰减速度关系并不明显,但R图6中可以看??出,-dWr/dz随气相速度增加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气体速度增加便得?夜膜厚度如减小,由式(12)封售:??旋角度氏,根据%可以得到液相的旋流强度,结果??如下??-V?=?^?=?^=Wh?(31)??tan?氏?UzL?2uzi^??在文献[2]中,缺乏相应液相旋流强度参数的??数据。而在本文实验中s涡流工麗:的螺旋角(30、??45°和55°)对应的旋流强度分别为1.73,?1.00和??0.70。、图4给出了在安装涡流工具1时,不同气液速??度条件下的垂直管遒压降,其中散点为实验绪果,??曲线为模型计算结果。随着气流速度增加,一方面??会降低截面持液率5降低流动压降T另一方面更大??的气流速度会増加流动摩擦阻力,如图所茏,液相??表观速度为〇.〇5?m/s时,压降从1821?kPa下降到??7.51?kPa后,,由于气相速度的增大加剧了摩擦阻力,??因此随着气柑速度增大而上升到10.51?kPaj>在高:??液流速度下,气相増加降低持液率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垂?流压叢一直呈下降趋势^?.图中给出了实??验点压差结果上下20%的误差线¥可以看'出,模型??计算结果相对于实验结果偏大》但各测试点上的误??差基本都在可控范围内。??气相表观速度/(mi1)??图4实验和模型计算的气液压降与流速的关??系(涡流工具1)??Fig.?4?Experimental?and?theoretical?result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pressure?loss?and?velocity?of??g

模型图,液膜,强度,相速度


度0.05?nr?s-1?(工具1)???实验:液相速度0.10?nr?s_1?(工具1)???实验:液相速度0.20?m,s—(工具1)???模型:液相速度0.05m.s_1?(工具1)???模型:液相速度0.10m.s_1?(工具1)??■模型:液相速度0.20nrs_1?(工具1)??实验:液相速度0.20?mfO:具3)??■模型:液相速度0.20nrs_1?(工具3)??11?12?13?14?15?16?17?18?19?20??气相表观速度/?(nrs_1)??图6液膜旋流强度的实验与模型计算结果??Fig.?6?The?experimental?and?theoretical?results?of?the?strength?of??the?liquid?film?swirl??根据图6中的绿色实钱和虚线可以对比工具1??和工具3的旋流强度变化,可知初始旋流速度越低,??液相与管塗的摩擦越小,这样也就导致旋流强度梯??度越校可以推断,在实际气井下入井下涡流工具??斿,流体旋流强度沿弁筒向上逐渐降低,但是下降??的速度会遂渐变缓s图6中,液相速度为0.05?m/s,??气体速度为16?m/s时,旋流强度梯度为0.10?m-1?_工??具1初始旋流强度为1.73,其旋流维持的距离要大??于1.73/0.10=17.3?in。当然在旋流强度降为0之前,??旋流降低压降的作用可能就不明显了。因此,需要??根据气并实际生产状况设计涡流工具的级数以及每??级之间的间隔。??4结论??(1)旋流条件下,气液环空流动由于周向运动??产生的离心力造成内部气芯与管壁液膜之间.存在.压??力差,并且气液分布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气井排液用涡流工具在不同流态的适用性研究[J]. 石怡帆,颜廷俊,赵栩鹤.  石油机械. 2018(11)
[2]导流叶片数量及排布方式对涡流工具性能的影响[J]. 张昭,廖锐全,赵亚睿,程福山,刘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3]K-均值聚类在CCERT系统流型辨识中的应用[J]. 李凯锋,王保良,黄志尧,冀海峰,李海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7(11)
[4]井下涡流排液采气井筒临界携液量计算[J]. 周朝,吴晓东,汤敬飞,岑学齐,曹孟京,钟子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6(06)
[5]气井涡流排液采气工具有效作用长度[J]. 陈德春,姚亚,韩昊,付刚,宋天骄,谢双喜.  断块油气田. 2016(04)
[6]井下涡流工具携液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J]. 许剑,肖茂,曾兴平.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6(03)
[7]涡流排液采气的液滴动力学分析与螺旋角优化[J]. 吴晓东,周朝,安永生,刘雄伟,岑学齐.  天然气工业. 2016(05)
[8]气井携液用涡流工具结构参数优化[J]. 陈德春,付刚,韩昊,姚亚,宋天骄,谢双喜.  石油钻采工艺. 2016(03)
[9]井下涡流工具排水采气机理研究[J]. 杨旭东,李丽,张军,卫亚明.  石油机械. 2015(05)
[10]深水动态压井钻井井筒压力模拟[J]. 付建红,冯剑,陈平,韦红术,刘正礼.  石油学报. 2015(02)

硕士论文
[1]川西气田涡流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D]. 杜汶浓.西南石油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24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24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2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