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超稠油Ⅲ类油藏夹层发育模式及SAGD提高采收率技术

发布时间:2021-08-13 11:09
  风城超稠油油藏属陆相辫状河流相沉积,夹层广泛发育,特别是超稠油Ⅲ类油藏,非均质性强,导致SAGD开发过程中存在水平段动用程度低、蒸汽腔扩展不均等问题,严重影响SAGD开发效果。针对该问题,在风城超稠油油藏辫状河储层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将夹层发育状况归纳分类为4种典型模式,分析了4种模式下SAGD蒸汽腔的发育形态,并对应提出了直井辅助SAGD、多分支SAGD及储层改造等开发技术,形成了一套针对超稠油Ⅲ类油藏SAGD高效开发技术体系,在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该成果对强非均质性储层超稠油油藏SAGD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值得推广应用。 

【文章来源】:特种油气藏. 2020,27(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超稠油Ⅲ类油藏夹层发育模式及SAGD提高采收率技术


风城油田z井区岩性图版

物性,油田,图版,夹层


图1 风城油田z井区岩性图版在单井夹层识别与刻画基础上,结合辫状河沉积露头原型,研究夹层的类型、形成机理和展布规律[12-19],采用嵌入式建模方法建立了z井区储层构型模型,刻画出夹层的空间展布(图4)。研究区夹层厚度为0.4~6.8 m,平均为1.3 m,夹层长度为57.2~790.8 m,平均为167.7 m,夹层宽度为50.2~460.3 m,平均为119.5 m。夹层多以土豆状展布,呈“散、薄、多”发育特点,夹层类型主要以物性夹层为主,占比为68%。

井测,油田,夹层


在单井夹层识别与刻画基础上,结合辫状河沉积露头原型,研究夹层的类型、形成机理和展布规律[12-19],采用嵌入式建模方法建立了z井区储层构型模型,刻画出夹层的空间展布(图4)。研究区夹层厚度为0.4~6.8 m,平均为1.3 m,夹层长度为57.2~790.8 m,平均为167.7 m,夹层宽度为50.2~460.3 m,平均为119.5 m。夹层多以土豆状展布,呈“散、薄、多”发育特点,夹层类型主要以物性夹层为主,占比为68%。图4 风城油田z井区SAGD部署区夹层展布刻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夹层特征及其作用——以济阳坳陷为例[J]. 刘雅利,刘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5)
[2]隔夹层精细表征新方法研究——以LD油田为例[J]. 杨志成,朱志强,刘子威,张雪芳,王颍超.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9(02)
[3]非均质超稠油油藏SAGD快速启动技术界限——以风城油田侏罗系齐古组超稠油油藏为例[J]. 赵睿,罗池辉,张宇,祁明霞,孟祥兵,甘衫衫.  新疆石油地质. 2019(02)
[4]渤海L油田不同开发方式下注采井钻遇隔夹层位置优选实验研究[J]. 罗宪波,李金宜,段宇,朱文森,信召玲,张旭东.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9(02)
[5]扶余油田中探25区块单砂体精细刻画及隔夹层识别[J]. 王薇.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9(01)
[6]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对流体运动的控制作用[J]. 龙明,许亚南,刘彦成,王美楠,陈晓祺.  特种油气藏. 2019(01)
[7]渤海A油田边底水稠油油藏隔夹层研究及应用[J]. 汪跃,郑华,李宏远,姜永,全洪慧.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8(05)
[8]新疆风城油田SAGD井挤液扩容效果影响因素评价[J]. 林伯韬,金衍.  石油钻探技术. 2018(06)
[9]L油田巨厚层海相砂岩内隔夹层定量表征及开发意义[J]. 潘石坚,戴宗,刘伟新,唐辉,陈敏政,李珙.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8(03)
[10]稠油热采不同开发技术潜力评价[J]. 顾浩,孙建芳,秦学杰,董翠,李洪毅,郑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8(03)



本文编号:3340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40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5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