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区块弱碱三元复合驱产能建设地面工程项目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7 17:44
随着A区块弱碱三元复合驱开采的不断深入,油气集输地面工程需要进一步完善。为实现高效、低耗生产运行,本论文开展了A区块弱碱三元复合驱产能建设地面工程项目研究,进行了原油集输系统的方案设计研究,对地面工程方案进行了相关参数计算,在对两种不同方案系统整体工程量、能耗、投资等对比后,最终确定新建的249口三元油井均采用双管掺水热洗分开集油工艺,新建计量间10座;新建转油放水站1座;新建集油掺水管道281km,新建外输管道5.1km。通过对天然气集输工程的研究,确定A区块新建转油放水站至南3-1脱水站湿气、干气管道DN250-5.8km,DN150-5.8km;管道均与油管道同沟敷设。湿、干气流量计各1套,通球设施1套,调压计1套。新建深度站注入站供气管道DN80-5.2km,DN100-0.4km。通过对供水及水处理工程的研究,确定A区块新建三元污水站和深度站各1座,配套污水站外输管道6.75km,深度系统配套原水管道、外输管道、反冲洗排水管道共8.3km。通过对供配电工程的研究,确定A区块已建的五星一次变和周泡一次变供电能力能够满足产能需要,没有新增工程内容;已建35kV变电所供电能力不足,...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区域位置图
第二章 原油集输工程建设方案.1 建设现状及适应性分析本次产能区域内涉及已建脱水站 1 座(新南 3-1 脱水站)、转油放水站 1 座聚南 3-10 转油放水站)。1.站外集油系统本次产能涉及已建聚驱计量间 1 座,已建油井采用双管掺水热洗分开集油工;根据新井的分布,3 口位于南三路北侧的油井需进入已建系统,其余位于南路南侧的 246 口油井需进入新建系统[3]。1.站内处理系统(1)已建聚南 3-10 转油放水站本次产能涉及已建聚南 3-10 转油放水站 1 座,该站建于 2012 年,目前辖已计量间 5 座,已建油井 123 口;已建站站内采用三相分离器处理工艺,气液分规模为 14000t/d,目前负荷率为 58.8%[4],聚南 3-10 转油放水站站内工艺流程意图如下图 2.1 所示。
新南 3-1 脱水站站内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图 2.2 所示。图 2.2 新南 3-1 脱水站站内工艺流程示意图2.2 设计参数2.2.1 主要设计参数三元驱主要技术界限及设计参数见表 2-1。表 2-1 三元驱原油集输系统设计参数表集油系统 脱水系统分类 参数 分类 参数井口回压(MPa) ≤1.0 电脱水器操作压力 0.2~0.3MPa进转油站压力(MPa) ≤0.20 电脱来液含水 ≤20%进转油站(℃) 40 脱后油含水率 ≤0.3%游离水处理温度(℃) 40 脱后污水含油量 ≤3000mg/L掺水出站温度(℃) ≤70 进脱水站压力 ≤0.40MPa热洗出站温度(℃) ≤80 电脱水器操作温度(℃) 552.2.2 主要设备设计参数1.三相分离器油气分离时间:15min。游离水脱除温度:40℃。游离水脱除沉降时间:40min。含水油外输缓冲时间:10min。游离水脱除后的油中含水率:≤20%。游离水脱除后的污水含油量:≤3000mg/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庆原油管输结蜡规律与清管周期的确定[J]. 刘扬,王志华,成庆林,李玉春. 石油学报. 2012(05)
[2]单管通球工艺及其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可行性[J]. 吕勇明. 油气储运. 2012(01)
[3]基于熵权属性识别理论的管道第三方破坏可能性研究[J]. 赵新好,姚安林,史爽,蒲宏兴,孙传青.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04)
[4]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长输管道风险分析[J]. 俞树荣,杨慧来,李淑欣.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9(02)
[5]大庆油田集输工艺低温集输技术试验研究[J]. 岳永会.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9(02)
[6]大庆原油蜡沉积规律研究[J]. 黄启玉,张劲军,高学峰,张祖华. 石油学报. 2006(04)
[7]对原油流变学研究的若干思考[J]. 张劲军. 油气储运. 2003(09)
[8]埋地原油热输管道结蜡层厚度的模拟计算[J]. 艾慕阳. 油气储运. 2000(01)
本文编号:3348209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区域位置图
第二章 原油集输工程建设方案.1 建设现状及适应性分析本次产能区域内涉及已建脱水站 1 座(新南 3-1 脱水站)、转油放水站 1 座聚南 3-10 转油放水站)。1.站外集油系统本次产能涉及已建聚驱计量间 1 座,已建油井采用双管掺水热洗分开集油工;根据新井的分布,3 口位于南三路北侧的油井需进入已建系统,其余位于南路南侧的 246 口油井需进入新建系统[3]。1.站内处理系统(1)已建聚南 3-10 转油放水站本次产能涉及已建聚南 3-10 转油放水站 1 座,该站建于 2012 年,目前辖已计量间 5 座,已建油井 123 口;已建站站内采用三相分离器处理工艺,气液分规模为 14000t/d,目前负荷率为 58.8%[4],聚南 3-10 转油放水站站内工艺流程意图如下图 2.1 所示。
新南 3-1 脱水站站内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图 2.2 所示。图 2.2 新南 3-1 脱水站站内工艺流程示意图2.2 设计参数2.2.1 主要设计参数三元驱主要技术界限及设计参数见表 2-1。表 2-1 三元驱原油集输系统设计参数表集油系统 脱水系统分类 参数 分类 参数井口回压(MPa) ≤1.0 电脱水器操作压力 0.2~0.3MPa进转油站压力(MPa) ≤0.20 电脱来液含水 ≤20%进转油站(℃) 40 脱后油含水率 ≤0.3%游离水处理温度(℃) 40 脱后污水含油量 ≤3000mg/L掺水出站温度(℃) ≤70 进脱水站压力 ≤0.40MPa热洗出站温度(℃) ≤80 电脱水器操作温度(℃) 552.2.2 主要设备设计参数1.三相分离器油气分离时间:15min。游离水脱除温度:40℃。游离水脱除沉降时间:40min。含水油外输缓冲时间:10min。游离水脱除后的油中含水率:≤20%。游离水脱除后的污水含油量:≤3000mg/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庆原油管输结蜡规律与清管周期的确定[J]. 刘扬,王志华,成庆林,李玉春. 石油学报. 2012(05)
[2]单管通球工艺及其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可行性[J]. 吕勇明. 油气储运. 2012(01)
[3]基于熵权属性识别理论的管道第三方破坏可能性研究[J]. 赵新好,姚安林,史爽,蒲宏兴,孙传青.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04)
[4]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长输管道风险分析[J]. 俞树荣,杨慧来,李淑欣.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9(02)
[5]大庆油田集输工艺低温集输技术试验研究[J]. 岳永会.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9(02)
[6]大庆原油蜡沉积规律研究[J]. 黄启玉,张劲军,高学峰,张祖华. 石油学报. 2006(04)
[7]对原油流变学研究的若干思考[J]. 张劲军. 油气储运. 2003(09)
[8]埋地原油热输管道结蜡层厚度的模拟计算[J]. 艾慕阳. 油气储运. 2000(01)
本文编号:3348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48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