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地震层序特征及勘探前景

发布时间:2021-08-19 15:40
  南海是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重点区域,随着南海浅水区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南海北部深水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研究程度仍然较低,以该区2D多道地震及围区钻井资料为基础,使用地球物理地震勘探理论和类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盆地地层沉积结构样式和油气勘探前景。在双峰盆地追踪了7个主要反射面,以不整合面为界划分了3套地震层序。研究认为盆地新生界地层厚度较大,中—晚中新世后,盆地进入半深海-深海相沉积环境,发育了以下切水道、深水扇及滑塌体为代表的深水沉积。盆地西部和北部坳陷渐新统湖相-海湾相泥岩,现今已达到成熟-早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周缘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盆内发育斜坡扇和盆底扇,可为良好储层。早中新世以来发育的半深海相泥岩,可为良好的区域盖层,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组合,预测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文章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40(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地震层序特征及勘探前景


测线2地震反射界面特征Fig.3SeismiccharacteristicsofLine2

剖面图,地震层序,测线,剖面


5油气勘探前景5.1烃源岩根据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已有钻井类比分析,双峰盆地发育渐新统、下中新统两套烃源岩。早渐新世,盆地发育断陷湖盆滨浅湖相烃源岩,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中低频、较连续、强反射特征(图9),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晚渐新世与早中新世,盆地发育海湾-深海泥岩,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频、连续、较强反射特征,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通过类比ODP1148钻井岩性分析测试资料[21],认为双峰盆地中部坳陷有机质主要为浊流所带来的陆源有机质,部分来自海洋自生的,烃源岩类型应以Ⅱ-Ⅲ类为主,有机碳丰度在0.5%左右,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据二维剖面生烃史模拟结果(图10),双峰盆地北部坳陷生烃门限深度在1340m图6测线5地震层序特征剖面Fig.6SeismicsequencecharacteristicsofLine5图7双峰盆地北部坳陷沉积特征剖面Fig.7SeismicprofileofNortherndepression,Shuangfengbasin6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0年2月

剖面图,地震层序,测线,剖面


物源不断向海推进的沉积过程。晚中新世以来地层沉积特征较早—中中新世出现了明显转折,底界面(T4)受水流下切冲蚀明显,冲蚀水道、下切谷发育。在地震剖面上该套地层主要表现为弱振幅、中—低频地震相特征,多见有因滑塌作用造成的杂乱反射结构,反映了该时期在海平面短暂下降总体上升的背景下,物源区较远并受海水底流影响的沉积特点。中部坳陷是一个新生代的洋盆坳陷,主要发育了自晚渐新世以来的地层。下中新统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一套中—低频、中连续、中—弱振幅的反射结构特征(图8)。中中新世以来地层厚度总体比较稳定,主要为中高频、中强振幅、高连续、亚平行—平行反射地震相,席状披覆于下中新统之上,反映了稳定低能的半深海—深海沉积环境。上中新统发育相对较厚,层内下切水道发育,并见有较大规模的深水扇体沉积,可能与该时期大量的沉积物源通过西沙海槽深切水道向双峰盆地内输送有关。西部坳陷与中西沙隆起相邻,同属西北次海盆的一部分,主要发育晚渐新世以来的地层,沉积特征总体与中部坳陷相似,主要为半深海—深海沉积。图4测线3地震层序特征剖面Fig.4SeismicsequencecharacteristicsofLine3图5测线4地震层序特征剖面Fig.5seismicsequencecharacteristicsofLine4第40卷第1期张莉,等: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地震层序特征及勘探前景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新认识[J]. 杨胜雄,梁金强,陆敬安,曲长伟,刘博.  地学前缘. 2017(04)
[2]南海北部超深水区双峰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条件[J]. 赵钊,赵志刚,沈怀磊,杨海长,曾清波,纪沫,蔡露露,杨东升,李超.  石油学报. 2016(S1)
[3]南海北部陆缘古双峰-笔架碰撞造山带空间展布特征[J]. 周洋,刘海龄,朱荣伟,沈宝云,黎雨晗,王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6(04)
[4]南海北部陆坡琼东南盆地晚中新世以来沉积物来源及输送样式[J]. 雷振宇,苏明,张莉,帅庆伟,孙鸣,刘杰,杨睿.  海洋学研究. 2016(02)
[5]南海北部双峰南陆坡区的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过程[J]. 钱星,张莉,易海,林珍,韦振权,帅庆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5(01)
[6]南海西北次海盆物源供给模式及油气勘探前景[J]. 刘睿,周江羽,张莉,刘晓峰,易海,廖锦芳.  地质学报. 2012(11)
[7]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成藏与勘探[J]. 朱伟林,钟锴,李友川,徐强,房殿勇.  科学通报. 2012(20)
[8]凸起及其倾没端——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大中型油气田有利勘探方向[J]. 张功成,米立军,吴景富,沈怀磊,杨东升,宋双.  中国海上油气. 2010(06)
[9]南海西北次海盆新生代构造-沉积特征及伸展模式探讨[J]. 丁巍伟,黎明碧,赵俐红,阮爱国,吴振利.  地学前缘. 2009(04)
[10]南海北部陆缘西沙海槽—台湾恒春半岛地学断面[J]. 万玲,曾维军,吴能友,姚伯初,朱本铎,陈泓君.  中国地质. 2009(03)

博士论文
[1]南海西北次海盆新生代构造事件的沉积记录[D]. 钟广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2]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深水沉积体系及其演化研究[D]. 陈慧.中国地质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51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51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e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