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凹陷周返地区古近系潜江组二段—四段沉积相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6 18:45
由于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中西部的周矶-返湾湖地区油田勘探开发较早,随着钻井数的增加和地质储量的减少,以目前在沉积相、储层和开发方面取得的成果,不足以满足现阶段滚动开发的需要,因此需要对周矶-返湾湖地区油田进行深入的老区挖潜。本文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理论依据,充分运用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及地震沉积学等理论,通过深入分析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周返地区古近系潜江组潜二段-潜四段的基础地质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岩芯资料、测录井资料、地震资料以及测试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地层厚度、岩石特征、砂岩成熟度以及砂地比等资料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明确了研究区潜江组物源方向主要来源于研究区西北部。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相关理论,结合岩芯、测录井以及内部研究报告,明确研究区潜二段-潜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即3个长期旋回、11个中期旋回、56个短期旋回。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研究区13 口取芯井的观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钻井资料、测井相和地震相分析,认为研究区潜二段-四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进一步识别出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浅湖亚相(淡-半咸水湖)、浅湖亚相(...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潜江凹陷区域构造图??2.?2地层特征??潜江凹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地垒、汉水地堑、永隆河隆起相接;东北部与龙赛湖、岳口低凸起相邻,东南部以通海??口断层为界与通海口凸起相连;西北部则以斜坡形式过渡至丫角新沟低凸起。现今构造??格局总体上表现为“一洼两斜坡”,具有明显的断坳构造特征(图2-1)。??研宄区位于周返断裂带(即周矶-返湾湖断裂构造带),地处潜江凹陷潜北地区蚌湖??生油凹陷的南部斜坡,面积约为100km2,区内发育有一条二级断层(周矶一返湾湖断??层),三条三级断层(返一、返二、返三)和多条四级小断层。??图2-1潜江凹陷区域构造图??2.?2地层特征??潜江凹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江组从上始新统至下渐新统为一套4600m左右??的盐间含油层系,地层厚度变化较大,古气候干湿变化频繁,水体呈现盐度较大,沉积??环境表现为弱氧化-强还原环境,总体表现为北厚南薄、中间厚东西两侧薄的展布特征,??以砂岩、泥页岩、盐岩、膏盐岩、泥膏岩以及膏泥岩为主,化学沉积极其发育。盐岩厚??度达到1800m左右,分布面积约为1500km2;而泥岩厚度达到2200m,分布面积达到??2400km2。形成了潜江凹陷良好生烃层位和优质的区域盖层。??根据岩性等差异
储层的品质等方面,都可起到重要作用。对沉积盆地物源研究有多种明:其中任意一种方法,只要运用理论恰当,技术方法准确无误,其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地质学反演中尤为如此pw。根据目前有限前人研宄成果,通过研究沉积盆地古地貌特征、地层厚度、沉积物的分度以及砂地比等方面,对周返地区潜江组的物源方向进行多角度的论地层厚度分析??研究区地层受周矶、返湾湖等断裂活动以及厚层的盐构造控制:从早,西北向断层活动逐渐减弱直至停止,北东向的潜北断层持续活动,一阶段明显减弱,主要沉积了周返地区古近系潜江组潜二段-四段的沉积之后,如果未受到强烈抬升后剥蚀作用的前提下,横向上地层厚的反应沉积时期古地貌的高低起伏,厚度增加速率最快的方向大致与致,同时说明该方向为物源供给方向。??更客观地反映当时的古地形而貌,利用研宄区潜江组潜二段-四段地图3-1、图3-2)来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层的厚度上的差异来向。???■In??|?V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成像测井沉积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杨玉卿,崔维平,王猛. 中国海上油气. 2017(03)
[2]地震沉积学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J]. 蔡东梅,郝兰英,郭亚杰,程顺国,陈丽艳,孙立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3]元素地球化学在层序识别中的应用[J]. 余烨,张昌民,李少华,朱锐,秦成岗,张忠涛. 煤炭学报. 2014(S1)
[4]地球化学资料定量识别层序地层单元技术综述[J]. 朱红涛,庄文娟,黄众,刘强虎. 地质科技情报. 2012(06)
[5]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J]. 曾洪流,朱筱敏,朱如凯,张庆石.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03)
[6]潜江凹陷东部地区新沟咀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J]. 胡忠贵,胡明毅,胡九珍,刘冬梅. 中国地质. 2011(05)
[7]精细层序地层格架与地震沉积学研究——以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为例[J]. 朱筱敏,董艳蕾,胡廷惠,罗琪,王敏,杨道庆,罗家群,刘桂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04)
[8]电成像测井在砂砾岩体沉积特征研究中的应用[J]. 闫建平,蔡进功,赵铭海,李尊芝,徐冠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04)
[9]潜江凹陷马王庙地区新沟咀组下段重要层段沉积相特征[J]. 胡忠贵,胡明毅,洪国良,谢春安,贾秀容. 沉积学报. 2011(04)
[10]地震沉积学在中国:回顾和展望[J]. 曾洪流. 沉积学报. 2011(03)
硕士论文
[1]川中公山庙油田公39井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相研究[D]. 刘露.西南石油大学 2017
[2]黄陵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3沉积微相研究[D]. 王汝君.西北大学 2016
[3]廊固凹陷沙河街组三~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D]. 田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4]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部东辛地区古近系沙一段沉积体系研究[D]. 孙晓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5]牛74区块沙二段沉积微相研究[D]. 李晨.东北石油大学 2016
[6]潜江凹陷潜江组沉积体系与岩性圈闭预测[D]. 钱会.长江大学 2012
[7]潜江凹陷古近纪同沉积构造发育演化及其对潜江期沉积体系的控制[D]. 卢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本文编号:3364770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潜江凹陷区域构造图??2.?2地层特征??潜江凹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地垒、汉水地堑、永隆河隆起相接;东北部与龙赛湖、岳口低凸起相邻,东南部以通海??口断层为界与通海口凸起相连;西北部则以斜坡形式过渡至丫角新沟低凸起。现今构造??格局总体上表现为“一洼两斜坡”,具有明显的断坳构造特征(图2-1)。??研宄区位于周返断裂带(即周矶-返湾湖断裂构造带),地处潜江凹陷潜北地区蚌湖??生油凹陷的南部斜坡,面积约为100km2,区内发育有一条二级断层(周矶一返湾湖断??层),三条三级断层(返一、返二、返三)和多条四级小断层。??图2-1潜江凹陷区域构造图??2.?2地层特征??潜江凹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江组从上始新统至下渐新统为一套4600m左右??的盐间含油层系,地层厚度变化较大,古气候干湿变化频繁,水体呈现盐度较大,沉积??环境表现为弱氧化-强还原环境,总体表现为北厚南薄、中间厚东西两侧薄的展布特征,??以砂岩、泥页岩、盐岩、膏盐岩、泥膏岩以及膏泥岩为主,化学沉积极其发育。盐岩厚??度达到1800m左右,分布面积约为1500km2;而泥岩厚度达到2200m,分布面积达到??2400km2。形成了潜江凹陷良好生烃层位和优质的区域盖层。??根据岩性等差异
储层的品质等方面,都可起到重要作用。对沉积盆地物源研究有多种明:其中任意一种方法,只要运用理论恰当,技术方法准确无误,其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地质学反演中尤为如此pw。根据目前有限前人研宄成果,通过研究沉积盆地古地貌特征、地层厚度、沉积物的分度以及砂地比等方面,对周返地区潜江组的物源方向进行多角度的论地层厚度分析??研究区地层受周矶、返湾湖等断裂活动以及厚层的盐构造控制:从早,西北向断层活动逐渐减弱直至停止,北东向的潜北断层持续活动,一阶段明显减弱,主要沉积了周返地区古近系潜江组潜二段-四段的沉积之后,如果未受到强烈抬升后剥蚀作用的前提下,横向上地层厚的反应沉积时期古地貌的高低起伏,厚度增加速率最快的方向大致与致,同时说明该方向为物源供给方向。??更客观地反映当时的古地形而貌,利用研宄区潜江组潜二段-四段地图3-1、图3-2)来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层的厚度上的差异来向。???■In??|?V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成像测井沉积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杨玉卿,崔维平,王猛. 中国海上油气. 2017(03)
[2]地震沉积学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J]. 蔡东梅,郝兰英,郭亚杰,程顺国,陈丽艳,孙立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3]元素地球化学在层序识别中的应用[J]. 余烨,张昌民,李少华,朱锐,秦成岗,张忠涛. 煤炭学报. 2014(S1)
[4]地球化学资料定量识别层序地层单元技术综述[J]. 朱红涛,庄文娟,黄众,刘强虎. 地质科技情报. 2012(06)
[5]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J]. 曾洪流,朱筱敏,朱如凯,张庆石.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03)
[6]潜江凹陷东部地区新沟咀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J]. 胡忠贵,胡明毅,胡九珍,刘冬梅. 中国地质. 2011(05)
[7]精细层序地层格架与地震沉积学研究——以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为例[J]. 朱筱敏,董艳蕾,胡廷惠,罗琪,王敏,杨道庆,罗家群,刘桂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04)
[8]电成像测井在砂砾岩体沉积特征研究中的应用[J]. 闫建平,蔡进功,赵铭海,李尊芝,徐冠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04)
[9]潜江凹陷马王庙地区新沟咀组下段重要层段沉积相特征[J]. 胡忠贵,胡明毅,洪国良,谢春安,贾秀容. 沉积学报. 2011(04)
[10]地震沉积学在中国:回顾和展望[J]. 曾洪流. 沉积学报. 2011(03)
硕士论文
[1]川中公山庙油田公39井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相研究[D]. 刘露.西南石油大学 2017
[2]黄陵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3沉积微相研究[D]. 王汝君.西北大学 2016
[3]廊固凹陷沙河街组三~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D]. 田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4]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部东辛地区古近系沙一段沉积体系研究[D]. 孙晓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5]牛74区块沙二段沉积微相研究[D]. 李晨.东北石油大学 2016
[6]潜江凹陷潜江组沉积体系与岩性圈闭预测[D]. 钱会.长江大学 2012
[7]潜江凹陷古近纪同沉积构造发育演化及其对潜江期沉积体系的控制[D]. 卢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本文编号:3364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6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