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核磁共振技术评价页岩可动油含量

发布时间:2021-09-01 11:50
  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和离心方法,建立了有机质和无机质中页岩油的区分方法及可动性的评价方法。首先,建立了核磁T2谱图中以10 ms划分无机质和有机质孔分布的方法,并通过无机质中模拟油和水的可动性对比,发现无机质中可动油和可动水的含量随最小可动半径的变化规律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其次,选取两块鄂南长7页岩油岩心进行了可动性评价。结果表明:两块岩心的总可动油含量相差不大,但是有机质、无机质中可动油的含量以及有机质中可动油对总可动性含量的贡献差别较大,表明对于高TOC、孔隙度小的页岩岩心,有机质中页岩油的可动性对总产油量影响更大。 

【文章来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39(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核磁共振技术评价页岩可动油含量


岩心饱和装置示意图

谱图,岩心,弛豫时间,谱图


图2和图3分别为完全饱和十二烷和KCl溶液的岩心在不同转速下离心后的T2弛豫时间谱图,对图2中的T2核磁谱图,T2>10 ms的面积变化采用式(2)计算,可以得到岩心无机质中可动油的含量,计算结果列于表2中。对图3中的T2核磁谱图,采用式(3)计算得到的即为可动水的含量,结果列于表3中。可以看出,由于模拟油和水性质的差异,在相同转速下,模拟油和水在岩心中所受到的离心力和rpc不同,岩心I和II的岩心参数不同,可动油和可动水的含量也不相同。图3 完全饱和KCl溶液的岩心在不同转速下离心后的T2弛豫时间谱图

谱图,弛豫时间,岩心,谱图


图2 完全饱和十二烷的岩心在不同转速下离心后的T2弛豫时间谱图将岩心无机质中可动油和可动水的含量对rPc作图,如图4所示。可以看到,虽然模拟油和KCl溶液在相同转速下的rPc不同,但是可动油含量和可动水含量随rPc的变化一致,存在于同一条变化曲线上。也就是说,在相同的rPc条件下,通过此划分方法得到的无机质中可动油的含量与无机质可动水的含量一致。因此可以证明在T2弛豫时间谱图中以10 ms划分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美海相页岩油形成条件、富集特征与启示[J]. 黎茂稳,马晓潇,蒋启贵,李志明,庞雄奇,张采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1)
[2]陆相湖盆富有机质页岩微相特征及对页岩油富集的指示意义——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J]. 刘惠民,于炳松,谢忠怀,韩舒筠,沈臻欢,白辰阳.  石油学报. 2018(12)
[3]全球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J]. 童晓光,张光亚,王兆明,温志新,田作基,王红军,马锋,吴义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4)
[4]原油乳化液低场核磁共振测量参数优化与T2谱特征分析[J]. 刘杰,王殿生,崔汪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04)
[5]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水驱油剩余油分布评价[J]. 张新旺,郭和坤,沈瑞,李海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09)
[6]非常规油气地质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宋岩,李卓,姜振学,罗群,刘冬冬,高之业.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04)
[7]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趋势预测[J]. 邹才能,翟光明,张光亚,王红军,张国生,李建忠,王兆明,温志新,马锋,梁英波,杨智,李欣,梁坤.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01)
[8]核磁共振法无损伤测定五峰绿茶中咖啡因含量[J]. 陈连清,陈玉,周忠强,曾雄.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12)
[9]核磁共振岩心实验分析在低孔渗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 王振华,陈刚,李书恒,章辉若,黄得顺,杨甫,雷盼盼,刘小伸.  石油实验地质. 2014(06)
[10]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核磁共振实验研究[J]. 白怀勇,周格,王殿生.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08)



本文编号:3376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76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e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