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场油水分离系统设计及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2 08:16
目前,我国许多油田一处于“三低”状态,开采成本大、效率低、效果不理想。研制和开发小型高效的油气水分离处理装置,在油井现场对高含水原油初步分离,并进行检测和计量等处理,然后运送至联合站。不仅减少了联合站的压力,节约运输成本,而且还可将分离水简单处理后在油井现场使用,对环境污染小,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文中介绍了油水分离系统设计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分离机理及分离方法。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设计制作了总体原理图及工作流程,对分离器内部工况、控制及数据采集对象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对于油水分离,主要运用了一种新型波纹板组结构,利用其亲油不粘油的物理性质促进油水的快速分离。采用步进电机带动波纹板,通过控制波纹板的位置及运行速度,使其达到最佳分离效果。在含水率检测方面,设计制作了介质传感器,从工艺及理论模型两方面着手,采用指数与对数计算模型相结合提高测量精度。对介质传感器具有的边缘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极板结构与边缘效应的关系曲线,对寄生电容进行了等效处理,并分析了影响传感器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另外,通过对该传感器实验调试,证明了该传感器能满足油水分离系统含水率检测及控制的需求。电控部分利用C8051F3...
【文章来源】: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离心式油气水处理装置
多杯型结构外形
图 1.2 复合式油水分离器年,刘保军[15]基于重力式油水分离原理提出一种新型结构—多杯流用粗粒化设备,同等条件下是沉降分离量的 187.4 倍。实验中添加最佳效果,含水率达 95%的情况下与皇冠状分离装置相比进液量增[1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郝孟忠. 科技创新导报. 2017(19)
[2]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研究进展[J]. 郭树平,吴家祥,于勇,董磊. 石油机械. 2016(09)
[3]国内油气田开发现状及技术展望[J]. 许欢欢. 化工管理. 2016(07)
[4]油水分离技术[J]. 吴应湘,许晶禹. 力学进展. 2015(00)
[5]管道式油气水高效分离技术[J]. 吴应湘,许晶禹. 科技促进发展. 2015(03)
[6]太阳光催化氧化-膜分离三相流化床反应装置TiO2悬浮性能[J]. 邹晨曦,王俊,解立平,费学宁,杨明沁,岳俊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4(04)
[7]国内油气田开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杨颖,薄婷婷,叶苗,黄煜辰,张茂.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03)
[8]基于平行板电容传感器的地沟油检测研究[J]. 陈颖光,肖丹. 电子测量技术. 2013(04)
[9]液体涡轮流量计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J]. 车磊,刘敦利.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2(09)
[10]一种新型液体涡轮流量计的设计[J]. 贺中华,魏文雄,谢云山,刘一兵,冯驰. 自动化仪表. 2010(12)
博士论文
[1]多杯等流型油水分离器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D]. 刘保君.东北石油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温度变送器测试系统的研究[D]. 李杰.大连理工大学 2014
[2]基于聚结技术的油水分离效果研究[D]. 马少华.天津大学 2013
[3]三相分离器设计及流场研究[D]. 刘士雷.吉林大学 2012
[4]油气水卧式三相分离器的控制系统研究[D]. 焦宾.吉林大学 2012
[5]油田生产自动化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6]油水界面检测与控制系统的研究[D]. 尚绪超.青岛科技大学 2010
[7]高效仰角式游离水脱除器的研究[D]. 刘玉花.天津大学 2009
[8]油水界面检测系统的研究[D]. 何兆民.青岛科技大学 2008
[9]基于GPS和GSM短消息的车载定位系统的研究[D]. 刘婧娟.重庆大学 2008
[10]耐高压双向椭圆齿轮流量计二次仪表的研究[D]. 陈奕坚.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78668
【文章来源】: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离心式油气水处理装置
多杯型结构外形
图 1.2 复合式油水分离器年,刘保军[15]基于重力式油水分离原理提出一种新型结构—多杯流用粗粒化设备,同等条件下是沉降分离量的 187.4 倍。实验中添加最佳效果,含水率达 95%的情况下与皇冠状分离装置相比进液量增[1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郝孟忠. 科技创新导报. 2017(19)
[2]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研究进展[J]. 郭树平,吴家祥,于勇,董磊. 石油机械. 2016(09)
[3]国内油气田开发现状及技术展望[J]. 许欢欢. 化工管理. 2016(07)
[4]油水分离技术[J]. 吴应湘,许晶禹. 力学进展. 2015(00)
[5]管道式油气水高效分离技术[J]. 吴应湘,许晶禹. 科技促进发展. 2015(03)
[6]太阳光催化氧化-膜分离三相流化床反应装置TiO2悬浮性能[J]. 邹晨曦,王俊,解立平,费学宁,杨明沁,岳俊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4(04)
[7]国内油气田开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杨颖,薄婷婷,叶苗,黄煜辰,张茂.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03)
[8]基于平行板电容传感器的地沟油检测研究[J]. 陈颖光,肖丹. 电子测量技术. 2013(04)
[9]液体涡轮流量计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J]. 车磊,刘敦利.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2(09)
[10]一种新型液体涡轮流量计的设计[J]. 贺中华,魏文雄,谢云山,刘一兵,冯驰. 自动化仪表. 2010(12)
博士论文
[1]多杯等流型油水分离器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D]. 刘保君.东北石油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温度变送器测试系统的研究[D]. 李杰.大连理工大学 2014
[2]基于聚结技术的油水分离效果研究[D]. 马少华.天津大学 2013
[3]三相分离器设计及流场研究[D]. 刘士雷.吉林大学 2012
[4]油气水卧式三相分离器的控制系统研究[D]. 焦宾.吉林大学 2012
[5]油田生产自动化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6]油水界面检测与控制系统的研究[D]. 尚绪超.青岛科技大学 2010
[7]高效仰角式游离水脱除器的研究[D]. 刘玉花.天津大学 2009
[8]油水界面检测系统的研究[D]. 何兆民.青岛科技大学 2008
[9]基于GPS和GSM短消息的车载定位系统的研究[D]. 刘婧娟.重庆大学 2008
[10]耐高压双向椭圆齿轮流量计二次仪表的研究[D]. 陈奕坚.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78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78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