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油田注水地层异常压力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2 14:31
为了解决河南油田经过常年注水开发,使得地层压力发生变化,加上地层非均质性和复杂断层等方面的影响,地层压力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的问题。通过以渗流解析公式和油藏数值模拟两种手段为基础,研究了注水井泄压半径和地层异常压力分布规律,分别建立出注水井泄压半径理论图版。两图版相互验证,虽有一些差异,但趋势和结论均一致。结果表明:当地下注采比大于1时,无因次泄压半径均大于0.5,而且随着无因次波及面积的增大,无因次泄压半径逐渐增大。该图版不仅对河南油田高压区块的现场钻关井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解决其他油田的类似问题也具有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1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解释模型注水井泄压半径理论图版
模型采用单层平面均质模型(图2),采用规则五点法井网,一注四采,井距为200 m;其他如高压物性、相渗曲线、岩石及流体性质等数据均借用河南油田某区块的数值,如表1所示。网格划分30×30×6,平面步长10 m×10 m,纵向上根据实际单层厚度设置。表1 模型基本参数Table 1 Basic parameters of modle 密度/(g·cm3) 孔隙度 渗透率/mD 含油饱和度 体积系数 0.825 0.23 1 170 0.65 1.09 地下黏度/(mPa·s) 深度/m 压力/MPa 预测年限/年 注采比 24.8 1 192 11.3 10 1.1
由于地下水体的黏度基本不改变,因此设置不同黏度比是通过改变油相黏度实现。模拟预测10年后各情况下的压力情况如图3所示。图3显示,随黏度比增加,注水地层压力系数会逐渐减小,且逐渐平稳。原因在于油相黏度越小,与水相黏度越接近,流度比越接近于1,波及体积越大,驱替效率越高,剩余油越少。水相体积系数为1.02,因此在地下留下的水体越多,压力相对则越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叠前同时反演的地层压力预测及应用[J]. 李彦婧,张勇,潘兰,朱峰,张一陶.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20)
[2]含可信度的地层压力求取方法研究[J]. 胜亚楠,管志川,赵廷峰,叶浪.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02)
[3]调整井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J]. 朱炳兰,程远方,谢贤东. 复杂油气藏. 2011(02)
[4]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新方法[J]. 魏茂安,陈潮,王延江,马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03)
[5]基于渗流理论的调整井地层压力预测方法[J]. 张杰,张铜洲,陈平,石晓兵. 钻采工艺. 2005(03)
[6]测井声波时差在地层压力预测中的应用[J]. 郭齐军,瞿辉.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7(01)
[7]调整井地层压力预测方法[J]. 张东海. 石油钻采工艺. 1993(05)
[8]用“d”指数法检测地层压力[J]. 陈吉永,黄龙. 石油钻采工艺. 1981(01)
硕士论文
[1]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 李刚毅.成都理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79184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1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解释模型注水井泄压半径理论图版
模型采用单层平面均质模型(图2),采用规则五点法井网,一注四采,井距为200 m;其他如高压物性、相渗曲线、岩石及流体性质等数据均借用河南油田某区块的数值,如表1所示。网格划分30×30×6,平面步长10 m×10 m,纵向上根据实际单层厚度设置。表1 模型基本参数Table 1 Basic parameters of modle 密度/(g·cm3) 孔隙度 渗透率/mD 含油饱和度 体积系数 0.825 0.23 1 170 0.65 1.09 地下黏度/(mPa·s) 深度/m 压力/MPa 预测年限/年 注采比 24.8 1 192 11.3 10 1.1
由于地下水体的黏度基本不改变,因此设置不同黏度比是通过改变油相黏度实现。模拟预测10年后各情况下的压力情况如图3所示。图3显示,随黏度比增加,注水地层压力系数会逐渐减小,且逐渐平稳。原因在于油相黏度越小,与水相黏度越接近,流度比越接近于1,波及体积越大,驱替效率越高,剩余油越少。水相体积系数为1.02,因此在地下留下的水体越多,压力相对则越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叠前同时反演的地层压力预测及应用[J]. 李彦婧,张勇,潘兰,朱峰,张一陶.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20)
[2]含可信度的地层压力求取方法研究[J]. 胜亚楠,管志川,赵廷峰,叶浪.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02)
[3]调整井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J]. 朱炳兰,程远方,谢贤东. 复杂油气藏. 2011(02)
[4]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新方法[J]. 魏茂安,陈潮,王延江,马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03)
[5]基于渗流理论的调整井地层压力预测方法[J]. 张杰,张铜洲,陈平,石晓兵. 钻采工艺. 2005(03)
[6]测井声波时差在地层压力预测中的应用[J]. 郭齐军,瞿辉.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7(01)
[7]调整井地层压力预测方法[J]. 张东海. 石油钻采工艺. 1993(05)
[8]用“d”指数法检测地层压力[J]. 陈吉永,黄龙. 石油钻采工艺. 1981(01)
硕士论文
[1]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 李刚毅.成都理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79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7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