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印尼马都拉海峡盆地上新统颗粒灰岩生物礁形成和演化模式

发布时间:2021-09-22 01:59
  马都拉海峡盆地北部外陆架台地发育有E-W向一字排列的颗粒灰岩生物礁体。该生物礁是有孔虫(主要为抱球虫目)壳体经过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体,发育于早上新世挤压反转期盆地北部边缘区。由于生物礁生长发育所经历的特殊性,其岩石学特征等信息常常具有标志性的反映,因此礁体的剖面反射特征和地震属性相比于围岩会存在不小的差异。这些差异为人们利用地震解释和地震属性提取技术识别生物礁奠定了基础,如在地震剖面上,生物礁往往出现对称丘状外形反射、礁前斜坡前积反射、礁内部杂乱反射和不连续强反射的特征等等。以O-2井钻遇的存在抱球虫化石的马都拉海峡盆地上新统芒杜组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从地质背景入手,描述了盆地的新生代构造特征和发育各时期所对应的地层。通过进行层位标定和三维地震解释,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同时考虑到生物礁的发育形态与环境,最终获得了盆地抱球虫颗粒灰岩生物礁在空间上的分布。最后,本文结合盆地历史上的沉积构造活动,提出反转断裂带活动是研究区控制生物礁生长的重要因素,并据此总结了马都拉海峡盆地芒杜组台地边缘生物礁的发育模式。 

【文章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40(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印尼马都拉海峡盆地上新统颗粒灰岩生物礁形成和演化模式


东爪哇盆地一级大断裂带分布图[18]Fig.1Distributionmapoffirst-orderlargefaultzonesinEastJavaBasin

柱状图,爪哇,新生代,柱状图


井测井响应曲线以及对应的测井相解释。O-2井中钙质灰岩的深度为823~1015m,该部分岩石地层为芒杜组,颗粒以抱球虫(Globigerina)为主,最底部钻遇渥诺呵叻组黏土岩和泥灰岩互层夹少量砂岩,芒杜组对应层段声波时差(DT)曲线呈低值缓慢升高,与自然伽马(GR)曲线齿状低值相对应,地层真电阻率(RT)曲线呈缓慢箱形—齿形升高,自然电位(SP)曲线表现为高值均匀缓慢降低,将最底部渥诺呵叻组到芒杜组分别定为外陆架前缘缓坡—半深海相和台地边缘颗粒灰岩礁相,反映图3东爪哇盆地新生代地层柱状图[19-21]Fig.3CenozoicstratigraphiccolumnoftheEastJavaBasin[19-21]第40卷第3期刘嘉程,等:印尼马都拉海峡盆地上新统颗粒灰岩生物礁形成和演化模式91

生物礁,盆地,爪哇,海峡


?峰值谱频率、平均反射强度、瞬时频率斜率、平均瞬时相位等属性后分别得到的平面属性展布图及相应的O-2钻井位置。以效果较好的a为例,O-2井所示的生物礁的位置位于提取图中央高振幅属性椭圆的中心处,生物礁的边界处振幅属性较强,内部较弱。提取central三维区均方根振幅属性,对研究区地震资料进行解释,根据oyong三维区振幅属性提取图所反映的特征信息,结合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丘状突起、内部杂乱或短同相轴反射、顶部双强相位平行反射、两翼上超、底部变形、气烟囱效应等可能存在的典型特征,同时考虑到生物礁发育环境等因素,最终得到了生物礁在oyong3d、central3d研究区的平面分布,如图7所示。断裂带这里实际上并非完全连续,而是由多个东西走向的断层组合而成,这么标注是方便描述其走向和褶皱位置。本文选取了a、b两条同时经过F6断裂带与生物礁疑似区域的测线作为代表来展示生物礁在剖面上的反射特征(图7)。a测线经过O-2井,地震剖面由图8所示;b测线地震剖面由图9所示。图10是图8、图9黄色框区域的放大图,即两图对应生物礁区域的剖面特征图。两张地震剖面芒杜组内均发现了丘状外形、内部杂乱反射结构的区域和气烟囱等特征。该层段均表现为强烈褶皱作用形成的轴面北倾的背斜构造,南部同相轴深度远低于北部。出现杂乱反射的丘状反射区位于背斜顶部,该区域解释为生物礁,礁体北侧反射层之上出现中间略微增厚、两端上超充填反射结构,将其解释为礁后潟湖;礁体南侧出现典型的斜交前积反射结构,该组地震相分布较少,平面展布较为局限,反映了高能沉积过程,将其解释为礁前小型斜坡扇。结合地震剖面可以看出,盆地中部地区地震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tertiary carbonate reefs in the Madura Strait Basin of Indonesia[J]. RAN Weimin,LUAN Xiwu,LU Yintao,LIU Hong,YANG Jiajia,ZHAO Yang,HE Wenchang,YAN Zhonghui.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9(01)
[2]印尼马都拉海峡A气田底流沉积-抱球虫灰岩储层特征[J]. 倪军娥,孙立春,何娟,蒋百召,汪洪强,王龙,郭丽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05)
[3]东盟矿业投资环境[J]. 宋国明.  国土资源情报. 2011(12)
[4]印尼东爪哇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J]. 杨福忠,罗良,贾东,祝厚勤,武龙,李夏.  高校地质学报. 2011(02)
[5]再论生物礁与大油气田的关系[J]. 卫平生,刘全新,张景廉,陈启林,张虎权.  石油学报. 2006(02)
[6]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时代[J]. 朱弟成,潘桂棠,莫宣学,段丽萍,廖忠礼.  地球科学进展. 2004(04)



本文编号:3402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02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f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